村口的麦秸垛,堆积着我快乐的童年回忆

在城市里居住了一二十年,每每想起家乡,仍然忘不掉孩童时代村口那一个个如蘑菇般的麦秸垛,在炊烟和薄雾的缭绕中,一堆堆麦秸垛宛如一个个清香温软的蛋糕,撑起了乡邻的幸福,滋养着村庄的生灵,也堆积出我快乐的童年记忆。

麦秸,如今大多数在收割时已经被粉碎于地。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却兼具着燃料、饲料甚至家具的功能,是不可或缺的香饽饽。所以,每当麦收之后,人们总会很精心地把麦秸秆垛起来。

刚垛好的麦秸垛,在阳光下发出黄灿灿的光,靠近它,散发出柔柔的、淡淡的清香,尽享绵甜净爽的味道。这时,母亲总会挑选一些金黄的、光亮的秸秆,给我们做枕头,而父亲则会用绳子把秸秆编织起来,制作成床垫。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躺在用秸秆做成的床垫上,头枕着散发出一股暖暖书香的枕头,慢数星光,尽情地享受着原始席梦思般的绵软幽香,感受着父慈母爱,幸福满满。

夜里,满天的星星眨着调皮的眼睛,如水的月光牛奶般洒落,给田野和村庄涂上了一层乳白的光晕。各式的虫儿在草丛中低吟浅唱,一闪一闪的荧火虫打着灯笼飞来飞去,一座座麦秸垛犹如童话里的城堡,装点着这充满童话的小山村,吸引着我们前去玩耍的目光。

晚饭后,我们常常是把碗一放,就急匆匆地吆喝着向村口的麦场走去。在那里,我们男孩子们玩锦鸡翎扛大刀、捉迷藏、挤香油、滑草垛等游戏,女孩子们则站在一旁为我们呐喊助威。哪方胜利了,就会由心灵手巧的女孩子挑选出好的麦秸,编成一个个小动物,作为战利品送给我们。有时,我们也会参照电影里的场景,要么踩着同伴们的肩膀爬到高高的麦秸垛上往下跳,来一个所谓的轻功表演;要么头向下,把身体斜靠在垛上玩倒立,常常是玩着玩着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那时的乡村,治安条件很好,大人们也总是放心我们出去玩。疯够了,玩累了,就手拉手不分男女顺势往麦秸上一躺,一个个进入甜蜜的梦乡。

麦秸垛上往往会上演很多的趣事。在这里,很多麻雀都会在上面做窝,叽叽喳喳,耳鬓厮磨,过起风花雪月的生活。村里的小猪则是一幅憨态可掬的样子,一路上哼哼唧唧,迈着懒洋洋的步伐,慢慢地走到垛跟前,先是用鼻子嗅一嗅拱一拱,再用嘴叼出来一些麦秸,然后吧唧吧唧地嚼上几口,再把它那肥胖的身躯紧紧地贴在麦秸垛上,使劲地蹭蹭痒,然后一点儿也不理会垛顶上麻雀的浪漫爱情,一路上哼着曲悠哉悠哉地向家走去。这时,院里的母鸡也不甘寂寞,领着鸡宝宝来到垛边觅食吃。有的母鸡甚至还会把蛋下到垛堆里,给前来玩耍的我们来一个小小的惊喜。当然,也有惊悚的事情发生,那就是偶尔会碰到在垛底休息的蛇。

夏天,一到傍晚,我们小伙伴们就会相约一起来到麦秸垛旁,专心致志地捉萤火虫,然后再把萤火虫一个个放进葱叶里,手里挥舞着,就像现在的荧光棒一样,在麦场里追逐嬉戏。到了秋天,我们就会去那里捉蟋蟀。那时,没有什么零食可以吃,我们捉蟋蟀一是为了玩,二是为了解个嘴馋。我们常常带个瓶子,走到麦秸垛边,狠狠地向麦秸垛的底部踢上几脚,受到惊吓的蟋蟀便会从麦秸里急急地钻出来。然后我们撅着屁股,循着蟋蟀逃跑的方向,俯下身子用手猛地一捂,把逮到的蟋蟀装进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感觉到捉的差不多时,我们就坐在地上,抽出一根麦秸秆,不时地拨动着瓶子里的蟋蟀,让它们互相争斗。玩足玩够了,我们就把经过争斗后依然生存的蟋蟀们带回家。一路上,我们一边走,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战利品,骄傲而又高声地叫喊着,好像自己是得胜还朝的大将军似的。拿到家之后,母亲就会把它们清洗干净,晾干之后,再配一点儿葱姜蒜之类的佐料,放进热气腾腾的油锅。当香喷喷的味道升起时,我馋得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一个劲儿地往回咽。蟋蟀炸好后,父母常常是不舍得吃的,全部给了我,并说给我补充营养。现在,每每想起那种味道,还时常让我回味很久。

到了冬天,麦秸垛那里便成了热闹的海洋。半晌时分,大人小孩都会来到垛旁,斜靠在一起。老人们摸出别在身上的旱烟袋,装上自制的烟丝,点上火,几个烟袋锅子凑到一块吞云吐雾,鬼故事,神话传说、战争经历什么的,口若悬河,不厌其烦地讲着。其间,也有不爱说话的,把棉大衣领子向上一提,用厚厚的火车头帽子遮着双眼,两手在怀中交叉一扣,顺着麦秸垛懒懒地躺下。年轻的男女,则会找到相对偏僻的垛旁,说着你侬我侬的情话。我们小孩子呢,要么是偎依在老人身边听故事,要么是调皮地在垛上掏出一个大洞,猫着腰躲进去,让外面的小朋友再用麦秸秆封住口,搞一个伪装;要么是掏一些秸秆,拿到地沟里,生火烤。

麦秸垛,这一农人的作品,最富诗意的时刻,是夕阳西下的黄昏。那一刻,一轮红彤彤的落日,悬挂群山之巅,麦秸垛被夕阳的光芒和暮色的幻影渲染得美轮美奂。那一刻,牛羊回村,暮鸦归林,农人荷锄而归,不论是哪一位名家,都难以用画笔描绘出它们的神韵。

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深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曾经被农人视若珍宝的秸秆已被科学还田,陪伴了乡邻千百年的麦秸垛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昔日充满童趣的麦秸垛已经模糊成一个抽象的符号、一个渐行渐远的回忆。

作者简介:临湖听月,本名刘广申,河南舞钢人,文学爱好者,河南尚德崇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瀚海文学工作室创始人,兼任凤凰诗社河南社长,2015年10月开始写诗填词,词风婉约,已填不同词牌200余个,其诗词散文小品发表于国内外报刊、杂志、文学微刊和部分知名网站。

诗    观:用诗意的语言抒写诗意的生活。

个人微信号:591842304

邮    箱:591842304@qq.com

(0)

相关推荐

  • 孙世芹:麦 秸 垛

    麦   秸   垛 孙世芹 小麦收打完毕,人们开始垛麦秸垛了.乡村的麦场里,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浑圆硕大的麦秸垛,它们错落有致地点缀在乡村的房前屋后,为一年的农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点. ...

  • 平顶山市建市60周年文学创作大赛获奖作品之五【银奖】《又忆故乡麦收时》

    又忆故乡麦收时 作者:赵改成 单位:宝丰县商酒务镇中心小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的<观刈麦>给我烙下深深的印记,它描述的农忙景象基 ...

  • 酒壮英雄胆

    作者:袁海善 编辑:伦智英 采煤队长孙小辈儿被调到矿一个公司当了经理. 矿长亲自提名,要一个外号叫"大酒包"的小班段长越着锅台上炕,一下子提拔去当了釆煤队队长. 有井口头头说:&q ...

  • 一把草结里的中国|嚼白句

    (日前被在故乡,收了稻子后,父母把大部分稻草拧成了草结--一把稻草一曲,分岔交叉固定--将来塞进灶膛方便,也利于燃烧.突然想起2015年1月写的一篇文章,一把草结里的中国,也是乡村中国,底层中国.时过 ...

  • 小说||麦 收 (二)

    麦  收(二) 晴耕雨读||山东 六叔一家把割倒的麦子全部拉到了场院里.玉米种子也播到了地里. "强子,快起来!咱先到坡上把水泵下到井里,免得被别人家占了井去!"天还没亮,六叔边寻 ...

  • 【散文】孟生旺/泥土包裹的炉火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孟生旺 日历一页页地翻过,一年就这么飞也似的下来了.不到冬天,不知温暖的内涵.冬天一到,衣服显得弥足珍贵,薄的,厚的,不住地往身上添加, ...

  • 农村80后:再也没有麦收假,再也体会不到从麦秸垛上滑下来的快乐

    一个农村80后陷入久远的回忆:如果现在还在上小学,那么也已经放麦收假了-- 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了,而曾经那快乐的童年也已经过去三十年,时光匆匆,如今农村的一切都变了. 眼 ...

  • 花善祥 | 姑奶奶

    姑奶奶 小纪镇   花善祥 作者花善祥先生:小纪镇竹墩村人,扬州作协会员,现任小纪镇文联副主席,在报刊发表过多篇小说.剧本.新闻等作品.著有<竹墩史话><杨树庄风情录>< ...

  • 三十多年前的故乡,三十多年前的夏收【散文】

    作者简介 李跃峰,笔名(网名)山野俗人,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66年10月,酷爱文学.是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山之星.曾在国家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多次.其中,中篇小说<梁燕妮> ...

  • 【散文】王颖||麦秸垛里的那些事儿

      麦秸垛里的那些事儿 王颖  又到了老家割麦子的时候了,收割机轰隆隆的响声,仿佛正在田地里欢快地演奏着悠扬的丰收的乐曲,看着那金灿灿,亮闪闪的饱满麦粒,庄户人家的心里一片充实. 如此熟悉的场景,总会 ...

  • 那些年,农村孩子没有“六一”节

    从我记事起,六一节正是身在农村的孩子们家里忙着收麦子的时候.那时候农村学校还放麦假,大约半个月左右,老师家里都种有麦子要回家收种,我的六一是在家里,麦田里度过的. 早上,天还没亮,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挂 ...

  • 10万幅年画海报天天看:怀恋骑在树杈上趴在麦秸垛上看电影的时光

    小时候,那些老电影都是跟小伙伴们骑在树杈上,或趴在麦秸垛上看的,现在咋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 新书预订|高海平:我的高原 我的山(上款签名)

    一曲北方农村传统文明的最后挽歌     我的高原 我的山/高海平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 该书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尤其是对乡村的民俗风情描写具有史料价值和人文价值.作者笔力雄健,目光老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