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夜话】施静云:一代才子唐伯虎
一代才子唐伯虎
文/施静云
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极具才华的文人,也许在很多人眼中,这些文人墨客形象应该是很严肃很正派的,但其中也不乏异类,他们放荡不羁,游戏人生。他们不为功名所累,活的潇洒自如。
比如“五柳先生”陶渊明,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家喻户晓,但凡接受过教育的国人,都能吟诵两句。
陶渊明四十一岁时,做了彭泽县令,当官不久之后就有督邮来到县里视察工作。手下的胥吏告诉陶渊明,要正装束带出门迎接督邮视察。但陶渊明天生放荡不羁,一派烟云水气,他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陶渊明就挂印而去,回归乡里,此时他才做了八十五天县令。从此以后,再不出仕,直到六十三岁去世。
今天我要讲一讲明朝时代的大才子唐寅的故事。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唐伯虎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形象,香港电影《三笑》和香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里,他都是以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无人出其左右而著称。以那些御用文人不同,唐伯虎在民间很有影响,“唐伯虎点秋香。三笑姻缘天下传”的传奇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他是享誉民间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其实唐伯虎的出身很低,他的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谋生,日子过得很一般。虽然家庭出身比较低,但是唐伯虎的父亲对他的期望很高,盼着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有出息,一心想让唐伯虎读书入仕。
唐伯虎出生那年是虎年,所以他的父亲给唐伯虎起名叫唐寅,字伯虎,寅跟虎是相对应的,伯是代表家中排行老大。当时一般普通人家给孩子起名,是只有名,没有字,但是唐伯虎的父亲不仅给孩子起了名还起了字,意思是对这个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将来能读书高中,光宗耀祖。唐伯虎也不负众望,从小跟着私塾先生读书,书中的内容看几遍就能背下来,字写的也很漂亮,而且十六岁那年就以苏州府第一名的成绩中了秀才,被民间百姓称为“神童”。
当时江南一带的才子文征明,祝枝山都非常欣赏唐伯虎的才华,文征明、祝枝山跟唐伯虎惺惺相惜,交往很深。文征明的父亲文林当时就经常到唐伯虎家酒馆喝酒,看见唐伯虎写字画画之后,对他是大加赞赏,并且向他介绍了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让他拜沈周为师好好学画画。后来唐伯虎在沈周的教导下,画画的技术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
此时,年少成名的唐伯虎,受到了很多人的奉承和追捧,一时间风光无限。可是这个时候命运给了他迎头一棒,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二十四岁的唐伯虎家里接连出事,一两年之内唐伯虎的母亲、父亲、妻子、妹妹、儿子都相继去世。本来唐伯虎应该在这几年赴京赶考,但由于这些接连不断的丧事就给耽误了。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29岁的唐伯虎到应天府(今南京)参加乡试,又中解元(第一名),一时被誉为“天授奇颖,才锋无前”的“江南奇才”。唐伯虎三十岁那年,决定再次进京赶考,求取功名。到了北京后他认识了几个朋友,其中有一个江阴的富家子弟叫徐经。徐经家里非常有钱,在跟唐伯虎交往的过程中,非常崇拜唐伯虎的才学,俩人年龄相仿,意气相投,就义结金兰拜为异姓兄弟。徐经是富家子弟,他非常清楚,将来要想走仕途,必须要经常跟当官的往来。徐经是富二代,家里有门路,也有钱,于是就经常带着唐伯虎在几个主考官家中进进出出,其中就包括当届的主考官程敏政。大学士程敏政是明代的饱学之士,他这次出的考题有些怪癖,其中一条典故很多人闻所未闻,所以很多人无法作答。副主考李东阳对程敏政说,这次题目太难,绝大多数考生都难以切题,只有一张卷子不仅切题而且文笔优雅。程敏政一听,就说:“这八成就是唐寅的卷子。”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于是,有人举报程敏政受了贿,泄了题。
明孝宗得知后,龙颜震怒,明令立即查办:一是复查程敏政批改过的试卷,二是把程敏政、唐伯虎、徐经投入牢狱,严加审讯。就这样,程敏政的一句“这八成就是唐寅的卷子”,便成了这次科举舞弊案的导火线。其实,程敏政之所以这么说,事出有因,原来唐伯虎中解元之时的主考官梁储非常欣赏唐的文章,他把唐伯虎的文章带回京城给程敏政看了,程敏政看后十分欣赏唐伯虎的文才。
唐伯虎在狱中饱受了皮肉之苦,他在给好友文征明信中写道:“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涕泗横流。”正是由于这样的酷刑,徐经未能挺住,被屈打成招,承认自己曾经用一块金子贿赂程敏政的家童,得到了考题,然后泄露给了唐伯虎。经过一年多的审讯后,明孝宗下令释放3人,但程敏政永世不得为官,唐伯虎、徐经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又鉴于唐伯虎不是此次舞弊案的主犯,给了他去浙江当小吏的机会。但唐伯虎拒绝前往,而带着随身仅剩的几两碎银去游览庐山、洞庭。一年之后,他才回归故里苏州。唐伯虎踌躇满志地赴京会试,却牵涉一桩“科举舞弊案”,从此一蹶不振,凄凉一生。
他的遭遇与他的名声相比,显然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这种巨大的落差很容易让人走上极端的路线,但是唐伯虎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选择了用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过完了余生。看破世俗的唐伯虎选择了一种清贫的生活,找到了一个名叫“桃花坞”的地方给自己建造了一个草庵,唐伯虎把它命名为桃花庵,而自己正是这桃花庵的庵主。唐伯虎在画画方面的成就很高,同时在诗词方面也不差,我们熟悉的那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就是唐伯虎写下的,唐伯虎在桃花庵过起了归隐的生活之后写了著名的《桃花庵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和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本是奇才,他一直以卖画为生。他卖画后的所得就是玩山游水。有一次唐伯虎和好友祝允明游玩,玩到后来身无分文。他们只好装扮成化缘的道士去御史处讨钱。御史门吏驱赶他们时,唐伯虎神气的说:“唐伯虎,祝允明都是自己的好朋友,他们都把钱施舍给我们道观。你们怎么不敬神明呢?御史一听说:“即是唐才子的朋友,必会赋诗。”顺手一指路边的牛眠石,让他赋诗一首。唐寅不假思索,顺口一首七律脱口而出:嵯峨怪石伏云间,抛掷于今定几年?苔藓作毛因雨长,藤萝穿鼻任风牵,出来不食溪边草,自古难耕陇上田,怪杀牧童鞭不起,笛声斜挂夕阳烟。御史听了十分高兴,遂出资500金修观。可唐伯虎他们原本就是骗钱花,拿到银两就去潇洒寻欢了,哪管这子虚乌有的事儿呢。
唐伯虎半生风流,到了晚年,他的生活相当贫苦,有诗为证:十朝风雨苦昏迷,八口妻拏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潦倒落魄的他,54岁即悄然病逝,临终前写下这首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作者简介:施静云 网名:无畏无惧 北京市东城区人 爱好文学 愿意把自己的感悟变成文字与各位读者分享,交流。
责任编辑:寂 石
排版制作:丁 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