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好不好,看看脸!
中医教你识中药,中草药秘方、偏方。
人手一本,不可多得!
心脏好比人体发动机,身体所有的功能,都需要心脏泵血来维持。但它又是最容易“受伤”的器官,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每年无情地夺走几十万人的生命。
心脏好不好
看看脸!
在出现心悸、心前区疼痛之前,心脏病可能会让你的“颜值”发生改变。如果你掌握了察颜观色的本领,就能更好地发现心脏疾病的苗头,在关键时刻救自己一命!
1
脖子变粗
从临床经验看,脖子粗的人,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都相对较高,这些都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如果男性颈围超过39厘米,女性颈围超过35厘米,就说明脖子较粗。
每天不妨摸摸脖子,定期测量颈围,具体方法:将皮尺水平置于颈后第七颈椎上缘(低头时摸到的颈后最突起处),至前面的喉结下方,完成测量。如果颈围超标,空闲时可做一些颈部操,比如前后左右点头、360度旋转活动脖子等,以减少脖子赘肉堆积。
2
脸面浮肿
正常人睡前喝水较多或晚上吃得过咸,会引起脸部水肿,注意饮食后,多会改善。
但不太正常的浮肿需要重视,例如脸形出现肿胀,脸部肌肉组织松弛,用手指压会出现压痕,压痕部位的皮肤会弹不起来。这些变化可能预示心脏出现问题,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3
睑黄色瘤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眼部周围出现黄色小肿块(一般为米粒或黄豆大小),可能是人体内脂质代谢存在障碍的表现,也是诱发心脏病的重要因素。
这种黄色小肿块,也称黄色瘤,常见于四五十岁人群,主要是由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偏高导致皮下脂肪堆积所致。
4
疲劳或失眠
很多女性患者在心脏病发作的前一周,会感到异常疲劳乏力,还有一些人心脏病发作之前出现“睡眠紊乱”。因此,如果突然格外疲劳或出现失眠,应考虑心脏是否出现异常了。
5
上气不接下气
爬一段楼梯就气喘吁吁,而过去从来没有这种现象,应警惕心脏问题。躺下时出现呼吸问题,很可能是心脏瓣膜病的症状。
6
肠胃出现问题
没有征兆的出现消化不良、呕吐,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如果没有证据表示是食物中毒,应当怀疑是心脏出了状况,因为有时候心力衰竭患者会产生食欲不振的情况。
7
不明原因大量出汗
当你突然间大汗淋漓而没有明确原因时,要高度怀疑是心脏出问题了。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的大量减少和交感神经的过度活跃,会造成心脏病发作的出汗症状。
8
下巴疼痛
典型的心绞痛始自于胸骨后方,患者会感到胸部有压力,这个区域有烧灼、挤压和紧绷感。不适感还会发生在臂部、脖颈、肩膀、上腹部、后背或下巴。因此,不要忽视身体各部位莫名的疼痛。
9
嘴唇发紫
嘴唇发青发紫或唇边呈现青紫色,可能存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的心脏病问题,建议出现该症状后及时就医。如果满脸通红,则很可能是二尖瓣狭窄所致。由于全身血压上升及血氧量下降的缘故,患者面部会出现粉紫色斑块。
10
舌下静脉发黑
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舌头或者嘴唇呈现暗紫色或有淤斑,多数是因为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导致的,是血管淤血,血液中的含氧量下降导致的。
如果舌头上有淤斑,并且伴有心慌、气短,甚至失眠多梦、心前区刺痛等症状,提示可能有心血管疾病;
如果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则提示可能有脑血管疾病。
如果出现上面这些情况,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去医院排查,免得意外突发,要钱又要命!
心脏要不好
天然“强心剂”不能少
在自然界中,有一种营养物质藏身在各种食物之中,它被誉为“植物强心剂”,它就是辅酶Q10,这是一种现在越来越被认可的一种对于心脏特别的好东西。
说辅酶Q10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能激活人体细胞和细胞能量的营养,营养心肌,为心脏供血,是目前医学上常用来作为心脏病辅助治疗的一种药物。
哪些食物富含辅酶Q10呢?
要让心脏好
7种最伤心食物别吃了
一碗酸辣汤含7980毫克钠,相当于人们每天钠推荐摄入量的4倍,长期喝很可能堵塞动脉。如果你希望享受美味的汤,还是自己在家做为好。
半杯普通的番茄沙司含有830毫克钠。如果你打算吃番茄沙司,一定要仔细看食品标签,选择钠含量低的品类。
牛肉干是大家十分喜爱的零食,它不含精制谷物,而且含有大量蛋白质,但钠含量高也不容忽视。这对高血压患者和希望保持心脏健康的人可不是好事。
健康成年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不应超过300毫克。一杯普通的原味冰激凌就含有130毫克的胆固醇,更不用说其他奶油含量更高的冰激凌了,加上饮食中的肉类等,吃一个冰激凌很容易导致胆固醇超标。
烤鸡胸肉是一种优质蛋白质,但如果连皮放到油锅里炸,营养成分就会发生改变。一份113克重的带皮炸鸡胸肉所含的胆固醇相当于11条铁板培根肉。
它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易引发血糖波动;还含有大量脂肪和盐,经常食用还容易造成肥胖,对心脏健康来说,可谓是“三面夹击”。
很多加工肉制品都含有亚硝酸盐,这种防腐剂会扰乱人体处理糖的能力,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更糟糕的是,加工肉制品中含有大量钠,是引发高血压的一个已知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