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年!走近“随申码”背后的“攻坚队”,在“吐槽”中推动技术升级
@随申码工程师团
红色:显示红色说明是未解除医学管理措施、确诊未出院、疑似未排除等人员。建议隔离。
黄色:显示黄色说明是重点地区来沪未满14天的人员。建议观察。
绿色:显示绿色说明是未见异常或已解除医学管理措施的人员。可以通行。
不知不觉间,2020年2月17日上线的随申码“三色动态管理”功能陪伴上海市民将近一年。
如今,不少市民无论是上班、回家、去商场,都已经习惯拿出手机打开“随申办”APP或者“随申办”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出示“随申码”,手持“绿码”的市民通过现场体温测试正常后,就能畅行无阻。
一年间,随申码不但为上海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且随申码的应用场景变得越来越丰富。这些都离不开市大数据中心工程师团队为随申码倾注的心血。
负责为随申码生成汇集数据资源的市大数据中心工程师刘辰昀清晰地记得,去年2月15号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候,突然接到上级布置的任务,为随申办手机APP中的随申码增加防疫风险识别功能,协助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那天正好是一个周末,刘辰昀自己还在家办公。当时好多居民小区进出还要凭纸质通行证,企业复工复产更难。
刘辰昀立刻就拉起一个4人工作小组,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了随申码三色动态管理第一期的项目开发,保证了2月17号该功能在全市范围内上线。
虽然随申码只是一个小小的二维码,但是生成随申码的大数据可不简单。根据卫健委、公安部门、通管部门、各个道口等多源提供的数据,按照防控规则的设定,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市大数据中心为每一位市民生成专属的随申码,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精准性。
随申码一期项目上线后,刘辰昀团队很快迎来巨大挑战:由于随申码用码需求量太大,不时出现卡壳现象,被市民吐槽,系统需要紧急优化。
那段时间,刘辰昀团队不是在讨论方案,就是在解决问题。
数据库效率不高怎么办?扩容!
服务器数量够用怎么办?扩容!
网络带宽不够怎么办?扩容!
晚上11:00左右讨论随申码生成规则;
半夜12:00到1:00左右确认随申码生成规则;
凌晨3:00到4:00左右,随申码更新后上线。
在防疫最紧张的那段时间,刘辰昀团队几乎每个人都是抱着电脑睡觉,手机随时在线,半夜手机铃一响,就在半梦半醒之间打开电脑,一通电话结束后,马上就精神抖擞地改程序,保证当天早晨6点到9点随申码用码高峰平稳运行。
系统经过紧急优化后,到2020年3月2日复工首日,随申码使用基本再也没有出现“卡壳”等问题,系统进入了平稳运行阶段。
数据库、服务器、网络带宽都扩容了,大数据算法也逐步成熟了,这下应该能满足市民日常使用“随申码”的需求了吧?其实,并非如此简单。无论是前台、中台还是后台,不能有一个短板环节,否则都会影响系统运行体验。
市大数据中心工程师方海宾每天思索的就是如何让随申码更好用,千方百计找出随申码使用体验的短板,或者找到随申码使用的新场景。
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怎么申领随申码?
为小孩子申请亲属码怎么提交证明材料?
为你妈申领亲属随申码时怎么用最简单的流程证明“你妈是你妈”?
随申码能和微信、支付宝打通吗?
外籍人士怎么用随申码?
医院就诊、搭乘公交能使用随申码吗?
每当方海宾琢磨出解决方案,就会请家属作为测试用户体验随申码新功能,听家属吐槽,然后和团队一起迭代升级。
由于随申码开发工作繁忙,方海宾平时陪伴家属的时间不多,结果又让随申码测试占了不少时间。今年春节,为保障随申码在春节长假期间平稳运行,老家在安徽的方海宾今年春节值班,就地过年。
采访临近结束时,方海宾特地到地铁站,现场演示去年底才上线的随身办新功能——坐地铁。
来源 | 话匣子
作者 | 俞承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