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主体意识 激扬生命自觉 咬定目标 保持定力 全力推进自主发展 ——永仁一中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3)
唤醒主体意识 激扬生命自觉
咬定目标 保持定力 全力推进自主发展
——永仁一中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3)
第一部分 现状分析
一、优势与机遇(成绩和经验)
1.办学有一定的规模和经验。学校具有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硬件设施,学生食宿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有黉学庙传统美德教育实践基地,校史陈列室品位高雅,新多功能报告厅正在筹建之中。多年来,学校坚持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放首位、教学为中心,坚持开展各种文化、体育、艺术等活动,坚持开展学生军训和入学教育,坚持开展安全、法治教育及各类逃生避险演练。
2.有固定的生源储备。学校面向全县招生,农村家庭学生有就近选择本县一中就读的思想意识,根据对幅射区内适龄人口分析测算,2023年永仁一中办学规模可达42个班2100人,其中高中30个教学班1500人;初中12个班600人;住校学生1300余人。
3.队伍稳定,素质较高。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有开拓进取精神。学校教师队伍学历合格率100%,年富力强者居多。多年来,学校择优招员,凡进必考,加上分流优化,教师在全县算是最强的。大多数教师爱岗敬业、刻苦钻研。许多老教师经验丰富,乐于奉献;众多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业务水平提高很大,建功立业的从业品质基本形成。
4.教改和教科研有一定基础。多年来,学校按上级要求组织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积极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和进修;组织初中教师尝试了杜郎口教学法、“三三六”教学模式、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在高中推进过分层走班教学和“六步教学法”。各种业务学习培训和各项改革实践,使众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以更新,了解或掌握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这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另外,我校还有一定的教科研课题研究基础,过去十年间有6个省州立项课题结题。
5.教育教学和办学水平有扭转的余地。几年来,在入口成绩垫底的情况下,我校高考成绩持续处于全州中下水平,而并没有垫底。这是我们做了很大努力的成果,我们一直在努力,只是方向和方式方法不够科学,不够高效。2022年,云南省新高考开启,新课标也即将正式执行,这是我校“弯道超车”的最后一次机遇。去年所谓“低谷崛起,弯道超车、绝地突围”未遂目标,并不是喊喊口号、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去干,用智慧、讲策略地干,才有可能有所成效。
6.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永仁一中曾有过辉煌的办学历史,1929年创办于县境内仁和区的永仁中学,是当时全省35所县立初级中学之一(时全云南省有100多个县);四年后,校址定于大田镇。由寸曦炳担任校长的永仁中学,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完善、教育质量高卓,邻近大姚、姚安、盐丰、元谋、武定、会理、会东、盐源、华坪等地的学生,慕名远道而来求学,一时成为一方教育中心。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永仁一中广大师生在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滋润下,教风纯正,学风浓郁,拼搏进取,其高考成绩十分骄人,百分之六七十的录取率远远高于百分之二十几的全国全省平均值(如1985年高考,全国录取率27%,全省仅21%,而永仁一中为63%/71.9%),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等重点大学学生频频出现,学校因此受到了省、州、县各级隆重表彰,其办学效益为州内其它县一中所仰慕。办学以来,永仁一中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合格的人才,为永仁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永仁社会有深厚的情感基础。学校曾获得国家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勤工俭学育人先进学校”,共青团中央、国家林业部颁发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青年突击队”,曾四次获得云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省厅级表彰还有“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工程优秀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云南省生命、生活、生存教育优秀学校”、“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绿色学校”等。永仁一中参加县级各类活动往往代表全县最高水平而被广大人民群众看好。这些都是我校进一步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因素。
近年来,永仁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全力支持一中办学,特别是学校后勤引入第三方服务管理的实施,更是我们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最好机遇。
二、问题和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教育而言,这一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某一角度来说,这一矛盾在我校办学环境(招生环境范围)内尤为突出。
1.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在多年来的“优质生源争夺战”中,永仁一中处于严重不利地位,永仁籍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十之八九未进入永仁一中高中就读;即便是中考成绩平平,但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学生,也有许多到外地就读高中。学习尖子生流失、城区学生流失,致使高中教学提质(质量提升)艰难,高考成绩多年持续滑坡,学校声誉持续下跌,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难以扭转。
2.世俗教育观积重难返。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教育认识的两个偏差——唯读书论、读书无用论交错存在,“惟一本是看”的世俗“优质教育”评价观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教育评价机制极大地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3.师生主体性意识不强甚至缺失。一是教师在学校工作中较为被动,主体性缺失。教师事业心、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主动意识不强或是没有被充分调动(发动)起来。二是学生在内心深处把自己当作过客,有寄人篱下之感;在班集体建设中往往也置身事外,附庸于班主任被动接受管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主体客体化严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未能落到实处;教育管理中,学生被动接受灌输式教育,被当做监管对象产生抵触情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方面还远远做的不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方面也急待加强。
4.课堂改革成效不明显。新课改以来,我校响应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探索改革模式,积累办学经验。但我校尚未形成主动探索、实验的功能,改革基本上是一种被动行为,未能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引领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作用。
5.学生教育难度较大。一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突出。现在就读初、高中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也有很大一部分农村留守子女。由于家庭宠爱、习惯已成等因素,独生子女教育不但成了家庭教育的难题,也成了学校教育的难题。现实生活中,在期待独生子女成为超常儿童的心态支配下,许多家庭陷入了过分溺爱和过分管制相互交织的教育误区。二是因应试教育带来的过重学业负担,使得不爱学习的学生将在校读书当做炼狱一般。三是当今社会诱惑太多,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盛行,特别是网络、手机的普及,给心智尚未成熟、意志力较弱的学生带来极大的诱惑,耗费了他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使其心力憔悴。
6.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路不够明确。我校长期以来能够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政策法规。但是学校的质量内涵应当由学校结合当地社会群众需要、学校历史积淀、学生实际现状与发展需要而提出,并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学校个性化的质量体系。在以往发展的历程中,我校这一方面的思考不深,缺乏鲜明持久的特色,也导致了学校的办学声誉受到一定影响。
7.提升学校品牌的执行力度不强。多年的教育实践,我校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学校建立了一整套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编订有《永仁一中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文本汇编》,对促进学校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做好了制度保障。2015年建校70周年之际,我们意识到学校发展必须由注重外延发展向注重内涵发展转变,修订了“三风一训”。但如何立足于学校传统,高瞻远瞩地分析时代背景,发挥自身优势,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学校品牌,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第二部分 主题阐释
我们深化改革的主题是:“唤醒主体意识,激扬生命自觉;咬定目标,保持定力,全力推进自主发展”。这一主题,既指向于学生,又指向于教职工,也指向学校。
主题的前半部分——“唤醒主体意识,激扬生命自觉”。我们确立这一主题,即要通过各种策略措施、机制构建,唤醒(启发、引导、调动)全校教职员工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敬业奉献的工作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就学生而言,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班集体的主人。“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主题后半部分——“咬定目标,保持定力,全力推进自主发展”。唤醒以“生命自觉”为核心的主体意识,是我们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需要制度先行,细化各种措施。目标制度方法措施一旦确定,就不能轻易改变,不能被外界(包括上级)干扰,而必须坚持不懈的狠抓执行和落实。要夯实我们的自信力和定力,集中精神意志、群策群力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
这里的“自主”,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自主管理;教师的自主课堂、自主研修、自觉主动教育、个性教学风格;学校层面的特色办学、校园文化和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等。
主体意识“唤醒”策略:在教职工主人翁责任意识不强、学生自觉性普遍较差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措施培养习惯,强化习惯,最终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养成。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与改革目标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高效管理制度构建、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文化提升”为重点,优化教育发展方式,进一步推进学校内涵发展。通过3-5年的努力实践,使课堂教学改革取得实效,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教师专业和学生个性进一步发展,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课程和学校文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第四部分 学校定位和核心价值
1.学校定位与愿景
学校定位:一所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色的小巧型(县级)完全中学。(做不了大家闺秀,但可为小家碧玉。千方百计留住和吸引本县学子就读永仁一中,并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优质教育,取得满意的成绩)
学校愿景:一个温暖的家园,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殿堂。(“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这一愿景,在现阶段,作为一种理想性存在,我们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积累逐步拉近与它的距离。)
2.核心理念和价值观
核心办学理念(即使命):以人为本,全面育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培养有责任心的公民。
核心价值观:诚信、尊重、感恩、尽责。
学生核心素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教师核心素养:关爱学生、会教学生(或“教育学生”)。
行为导向策略:只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实现“培养有责任心的现代公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目标。所以,唤醒师生主体意识,一要靠思想教育和情感激励,二要靠行为习惯养成(有赖于管理制度制约和管理机制建设)。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校训:永行有道,仁爱无疆。(这里的“道”指科学发展观,即尊重自然和社会法则,按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活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仁者爱人,有爱才有教育,“爱”是教育成功的最大源动力。)
3.基本路线:以抓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全面育人,坚持严格管理。
第五部分 永仁一中2019-2023年深化办学改革的基本方略
改革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发力,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所以从“高效管理制度构建、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文化提升”四个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实用可行,坚持执行监管,落实出效果。
(一)以落实“主体责任”为核心,理顺关系,建构高效管理机制
1.完善机构,明确责权,建立高效管理体系。
(1)针对决策偏差、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成立“永仁一中校务委员会”。为提高学校领导机构的科学决策能力,发扬民主和集体智慧办好学校,精准发力实施改革,特成立永仁一中校务委员会(简称“校务会”)。永仁一中校务会现阶段主要功能是:审议校长提出的重要决策、调查研究并对学校工作建言献策(调查研究建言资政)、监督学校改革措施的执行情况等。人员组成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校行政领导、后勤受委托方、社区知名人士(老校友)等。校务委员会不仅是一个会议制度,更是一个领导机构,兼具提案、协商、决议、管理、监督等职能(类似于人大、政协的常委会)。为防止因主要领导变更而“另起炉灶”,特别赋予校务会终极否决权(最高执行维护权),即,对于学校基本方略、基本章程(学校“宪法”性质)的修改,必须有校务会1/3以上人员提议,经全校教职工大会讨论并2/3以上表决通过,才能实施。[具体制度由办公室草拟]
(2)实行扁平化管理,建立级部管理良性运行机制(实行以年级部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上学年,我们已经建立了扁平化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但制度机制未能很好地建立起来,致使效果不佳。为扭转权利分散、主体责任不强、管理效益不高的弊端,我们必须重建学校扁平化管理运行机制,打造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携手共进的管理团队。实行年级主任负责任制,年级主任直接向校长负责,纳入行政领导系列管理,直接参与校务会议或学校行政会议。副校长不再直接兼任年级主任,改直接兼任为指导联系,以解决副校级领导在其位难谋其政的问题,也避免年级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难题,以达从上到下支持,从下到上合作的高效管理目的。年级可设正副主任各一名,主任抓总,主管教学;副主任兼工会小组长,主抓师生管理工作;条件成熟,可将支部建到年级,支部书记由学校联系领导兼任,主抓年级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党政工团领导若在年级兼课,除分管工作外,不得干涉年级具体管理事务。[扁平化管理具体方案由办公室草拟]
(3)引入第三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后勤服务管理机制。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效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服务,更好地保障学校集中力量搞好教育教学,在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学校实行后勤委托第三方服务和管理的改革。接受委托的第三方服务内容为:学生、教职工日常食堂就餐服务,食堂场地和设备、设施、用品用具的使用管理服务;学校超市经营管理;学校安保、保洁、学生宿舍及校园管理。学校和被委托方将协议签约,明确双方责权利(具体由后勤总务处与第三方共同草拟签约文件)。学校要指导和协助受托管放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经营体系,其中要特别注重以下一些原则:一是安全放在首位,一切工作都要以确保安全为前提。二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后勤服务管理的方方面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权益。三是保障服务的质量和价格的合理,重点是保证饭菜质量和价格的科学合理。后勤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宿舍的管理,为保证宿舍管理的实效性,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学校必须协助和强化管理。比如,班主任联系学生宿舍制度、学校领导查班制度、宿舍管理考评制度等。[相关方案和制度由德育副校长协同第三方草拟]
附:学校管理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
2.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强化执行力
针对学生自觉性差、管理不易的问题,继续实行全员德育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和改进对重点问题、重点部位、重要时段的管理措施(着重补充实施下列措施):
(1)实行“班主任收管住校生手机制度”(走读生手机由家长收管),严禁学生在教学日玩手机,一经发现立即收缴并给予相应处罚处分。[具体办法由政教处制定]
(2)实行“学生宿舍管理承包责任制”。(见上述)
(3)实行“德育导师结对制度”。由年级部统一协调,以任课班级为原则,每一位任课教师结对15名左右的学生。年级要召开结对见面会,明确双方责权关系,并签订协议。德育指导教师至少每月与被结对学生谈话(座谈)一次(谈话记录由学生管理,定期上报年级部检查)。
(4)课堂学生考勤、纪律和安全由任课教师负责,教师认真填写教室日志。
(5)实行坐班与巡察并行制,加强对晚自习的督查监管。晚自习坚持学生自学、作业限量限时制度(后面再述)。晚自习学生考勤、纪律和安全主体上由坐班教师负责,相关情况记录在班级日志上。为加强晚自习管理,提高自习质量,补充实行“晚自习巡察制度”(“二人督查”、“二级督查”和校长抽查制度),基本思路为:值班领导与值班教师组成“二人督查组”,巡察本年级各班级18:30-22:30时段,复查登记考勤、督查观看视频和课件歌声执行情况、检查作业布置情况、检查维护纪律(要求学生埋头苦学,实施“零抬头”考核),监察督促学生、综合考评各班级自习绩效。[自习坐班改革方案和相关制度,由教务处协调政教处草拟,注意:其中督查和考评是“落实”的关键,要加大力度]
3.加强和改进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方式方法。
在年级管理教育中,年级主任要以“培育主体意识,激发生命自觉”为目标,认真梳理所积累的年级情况,加强调查研究,讲求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1)认真组建年级学生干部委员会和学生家长委员会。努力调动学生干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年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的协调、谋划、疏导、互动等方面的作用。
(2)切实改变“宣讲”“灌输”为主的德育教育形式。改革年级集会的形式和内容,年级组要定期组织本年级教师、班主任、学生家、学生干部等活动,及时召开年级特殊学生(如学困生、偏科生、违纪生、家庭贫困生等)会议,精心组织召开部分班级会、家长委员会、全年级师生座谈会。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教育内涵,多采用平等对话乃至谈心交流的形式,听取学生意见建议;年级会议或活动要创设好氛围,力求生动活泼,要多由学生干部主持,多让学生发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自我教育。
(3)积极支持并认真指导班主任开展工作。年级主任、副主任要多听班会课,多与班主任和教师交流谈心;要深入班级、深入宿舍,深入学生情况,掌握学生动态,倾听学生意见建议,即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改变班主任选聘模式,实行班主任任期责任制。
(1)学校要建立教师担任班主任情况的档案。原则上每位教师均要有三年以上班主任工作履职经历。新教师入职后一般需委派担任副班主任(助理班主任),一般需工作1-3年后才能正式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待遇落实于履职考核加分项、职称晋升加分项、评优专项(优秀班主任奖等)、绩效工资(班主任津贴)上。
(2)实行班主任任期责任制。班主任要与年级主任签订任期目标责任制,接受年级主任、副主任的直接领导。政教处、教务处要积极支持和指导年级部管理工作,配合年级主任副主任对班主任实施培训、督导和考核。[班主任考核细则由各年级部制订,报德育副校长审核后由政教处备案]
(3)实行班级管理暨班主任工作校本研修制度。[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由政教处协同教科室拟定] 继续坚持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和班会课竞赛等活动。
6.积极探索多元化科学德育评价体系。(放在学校文化项)
运用科学的管理体系,为教职工建立明确的工作、价值、利益导向机制。这是一个理想化的管理机制补充,暂时以愿景方式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估,势必根据“学生为中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原则系统推进。积极探索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合一”和学生、家长、教师“三合一”的评价方式,让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家长的支持和学校的提升。
(二)以强化“主体地位”为重点,“对分”“分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过去存在认识不足、思路不清的问题,学他人太多太杂,研究自己太少太浅,缺乏核心思想和学校内涵及有效引领的坚定,所以难成大气候,难有好效果。作为一所地处少数民族众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学生基础薄弱的完全中学,从学生基本学情出发,开展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研究和课堂改革,走自己的改革之路,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获取知识或技能的主体是学生,完成整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本来,学习完全可以由学习者(学生)自主完成,但是,因为人都有惰性,容易懈怠,所以需要一个激励机制——老师和学校由此产生。虽说教师永远不能代替学习者,但是在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激励、督促、评价等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说,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主体,他们的参与程度,决定了课程改革是否取得成功。因此,我们提出“师生双主体”的概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双主体”,表现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为了激发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不同角色的主体意识,我们准备采用“对分课堂”和“分层教学”实施课堂改革,同时通过加大自习课、备课组活动管理力度,强化师生双主体地位,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实现教学改革引领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功效。
1.实施以“对分课堂”为基本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师张学新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其基本特点是把课堂的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自学。我们引入这一概念,并不是要生搬硬套模式,目的是取其精髓要义,掰开课堂,将自主学习内核加入其中。有老师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定要整一个模式?那是因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的现象仍然很严重,教师独霸讲台、一讲到底、不注重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的课堂行为仍大量存在,而且积重难改。为此,我们只有通过一种模式来强行扭转业已形成的陋习,引导教师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对分课堂”,而不是以前的“杜郎口教学法”“三三六教学模式”“六步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呢?那是因为,相比较而言,“对分课堂”限制性更小、花架子更少,更便于我们老师抓住其精髓要义,结合学情实际(如学生的认知水平、设备条件、教师本人特点、本节课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性)。当然,我们过去实验那些教学法或教学模式,并不与“对分课堂”相冲突,相反,它们对于我们实践“对分课堂”是十分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在“对分课堂”教学中结合学情广泛充分地灵活运用。
“教学”本身就是“教与学”的组合,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讲练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配好环节、确定好学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鱼,等等,都是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些科学方法和原则。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有法”是“教无定法”的前提和基础,而“教无定法”则是“教有法”的发展和延伸,在此基础上方能够得法。只有了解了教学方法之后,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出适合学生也适合施教者的最佳方法。
“教师不变,课堂不会变;课堂不变,学生不会变;学生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对分课堂”作为我校现阶段“教有法”的基本遵循,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其意义和价值,认真研究,大胆实践,以形成自己富有实效的成熟的教学风格。为此,我提出如下要求:
每位教师利用假期实践,自己上网搜寻有关“对分课堂”教学理论,认真学习研究,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经验,写一篇心得体会或实践探究类的文章。(文章可借鉴基本理论,但必须是进过认真思考的原创,要讲求质量,杜绝抄袭应付行为)。
2.实施“分层、选课走班”为主的“差异性教学”策略。
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相同年龄段的不同学生在知识储备、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记忆能力、勤懒程度、意志力、注意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有强有弱,有快有慢。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我们必须采取差异性教学。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的差异性教学主要可通过“学科班内分层”和“年级内选课走班”两种形式来实现。
(1)“学科班内分层”主要是教师个体层面的方法。同一个自然班(行政班)内,学科教师根据不同学生本学科学习情况,有意识地实施差异性分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做到:①熟悉学生,通过观察、监测、交谈、问卷等方式了解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诉求;②与学生一起协商分层,达成共识确定分层,与不同层次学生一起研究制订本学科层次教学方案;③在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要有“心中有层”,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关怀;④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其成长进步。
(2)选课走班分层教学是年级层面的差异性教学,由年级部协调学科组构建。重点扶持英、数、理、化、地等薄弱学科,先以英语、数学为试点。基本思路为:①由年级英、数两个学科组对本年级各自然班中所有学生进行检测,给每个学生定级(A、B、C、D);②以C级为公共基础,为每个级别确定学科深度、学习量等要求。③B、C级为自然班(固定班或原班),对英语或数学达到A级的学生,分别另外组成(增加)实验教学班(英语实验教学A班或数学实验教学A班,分别简称英A班或数A班);对英语或数学处于D级的学生,分别组成实验教学班(英语实验教学D班或数学实验教学D班,分别简称英D班或数D班)。④年级学科组研究制订出A、D班特殊的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⑤A、D级学生在英语课或数学课时,分别按照自己等级到相应教学班上课。⑥年级部对A、D两个层级的学生进行动态跟踪管理,每学期调整一次。简而言之,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即是对某学科超过或跟不上原班级基本要求的学生,抽出来单独教学,这个单独教学班由不同自然班的一些同学重新组成,当某个学生落回到或赶上原班的基本程度后,便又回原班上该门课程。
实施差异性选科走班分层教学,须具备一些必要的资源条件,如师资储备、教室储备等。现阶段特别是随着后勤服务第三方的引入(后勤社会化的实现),我校已具备了这些条件。原后勤和宿管人员,可分配到个处室、年级分担任务,通过整体协调,我们就能够调配出用于新增选科教学科目的教师(只要在实施差异性教学的课程上多按排一个教师,便可实行)。硬件上,我校有富余的教室,但还需完善设备。
我校“差异性教学”策略的实施,还需强调三个方面:
(1)“学科班内分层”由各学科教师自主实施,应成为每位任课教师的常态。每位教师每一时段的教学计划、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应对此充分考量,并切实贯彻实施。年级部要将之纳入对学科教师教学的检查、考评,并形成机制。[制度建设由教科室在教学管理类方案中体现]
(2)英语、数学两科选课走班分层教学,主要限于非毕业班,由年级部协调学科组构建;高三年级仍然实行尖子班制度,集中力量抓好整体备考复习工作,强化训练提升应考能力;初三年级实行“补差”制度,也就是只实施D级选科走班制度。(也可整个初中都只实行D级选科走班制度,一是可避免违规兼落实减负;二是避免过于拔尖反而造成流失)
(3)年级部和年级学科组要确实担负起责任,在测定层级、课程表编排、组织管理、自编教材(如四个层级的学案/练习册)等方面做好规划和实施。[具体方案先由各年级部主任草拟,提交“年级事务委员会”(级务会)审议通过,或报教务处审核备案]
总之,实施分层次“差异性教学”是针对“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一种因材施教策略。要通过无歧视环境的营造,努力建构“培优补差促中间”有效机制,实现整体教学水平和学业成绩的提升。
3.加大自习课管理和备课组工作的力度,强化师生双主体地位。
真正的学习永远是自学;也只有自学,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学习能力与精神(自学让学习真正发生)。自习课时间完全交还学生,这一原则我们绝不能动摇。但是,如何提高学生自习效率的问题,却需要我们多花心思研究,下大力气解决。这里主要涉及三个具体问题,一是坐班制度问题,二是纪律管理问题,三是习惯养成问题,四作业限量限时问题、五是教师指导问题。这五个问题相互关联,解决好其中一个问题都有助于其它问题的解决。前两个问题主要是纪律管理,解决策略在前面[(一)1.(5)条]已述,现着重从“习惯培养”这个核心问题入手,来对后三个问题做策略分析,兼回答“提高学习效率”这个总问题。
(1)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乌申斯基也说过:“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需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自习效率更需要良好习惯作保障。
“自主学习”是我们所确立的“唤醒主体意识、激扬生命自觉、自主发展”主题思想在学生学习上他具体化。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实现“自主学习”前提,特别是在起始阶段必须过好自学关,自学关过不好,自学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说起;自学能力培养不起来,自主学习也将是空谈。而要过好自学关,必须从狠抓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习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只要是长期从事学习的,人皆有之,但又有优劣之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一个人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可以受益终生的。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靠教师科学的指导。
良好学习习惯很多,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心、眼、口、手“四到”的习惯,自我提问的习惯,敢于提问且“非思不问”的习惯,利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前自学和学后小结的习惯,等等。这些好习惯可能因不同学科而异,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指导培养训练才能养成。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几个问题是必须注意的:
第一,讲清道理,具体指导。老师要向学生讲清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要介绍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例子,要讲道理、讲经验、讲教训,要晓之以理。同时,要加强具体指导。一要结合学科特点,明确要求,授之以法;而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希望,指明方向,要将普遍的一般指导与个别的具体指导相结合。
第二,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应该支配习惯,而绝不能让习惯支配人。”想要支配习惯而不被习惯所支配,必须从细微处入手,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抓起,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强化训练,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使坏习惯变成好习惯。
第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知道,习惯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不好的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彻底改变的,良好的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有时还可能出现反复。所以,我们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特别是习惯养成的初期更是松懈不得。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巩固成果,收到实效。
(3)教师的科学指导,来源于主体意识的唤醒和生命自觉激发。
以提高自习课质量为目的的自习课管理,除纪律管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或者叫自学习惯的养成管理)。这个管理,需要年级部、备课组和学科教师的积极参与,也就是说,怎样从制度上保障学生自学习惯养成落到实处。为此,我们确定一些制度并对相关部门和人员提出如下要求:
①定量定时作业制度。各年级部要统筹制定本年级各学科课外作业布置量;各备课组要根据年级部下达的限定范围,研究制订本学科每学期的学生课外作业计划,每周提前布置好作业,由科代表交年级或班主任统筹安排。统筹原则为:每晚必交作业量不能超过当晚自习时间的2/3。每晚自习前,各班学习委员要将经统筹后形成的当晚“自习要求”(包括学科必交的书面作业、预习或复习的限量要求等)板书在黑板上。坐班教师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必交作业由学科代表收齐交科任教师批阅,预习复习作业由任课教师自行检查落实。
②自学方法和习观养成规划研究制度。教务处要有对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的整体规划,各年级部要研究制定本年级的培养方案,每位教师和备课组也要有相关的研究计划和落实措施。
③自学方法和习观养成落实制度。要通过传授、指导、督促、检查、激励、奖罚等加强制度落实,切实提高学生自习课质量。
[以上制度措施要写入《教学管理方案(制度)》之中,由教务处协同年级部完成]
总之,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激发师生的主体意识,强力培养自觉习惯,努力增加学生在每一堂课、每一节自习、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实获得感。
(三)以课改问题为导向,自主研修,构建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这一策略,是上面教学改革的延伸。下面主要从学校层面谈几点初步构想。
1.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基层,统一协调构建本校教科研体系。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1)教务处教科室是学校层面的教科研组织,整体协调、管理全校教科研工作;(2)教研组兼行政、教研职能,协调本组完成校行政、校工会、教科室布置的工作任务;(3)年级部除行政、管理职能外,教科研也是其一项重要工作;(4)年级学科备课组是具体教学研究、教学策划的基层组织。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年级部要加大“教师教育教学研修主体性建设”工作力度,要以师德师风教育、情感激励等来强化教师自主研修、自觉研修对专业成长的价值认同;以方法引导、督促检查等来强化教师教学科研制度的落实。要系统规划新教师培养制度、骨干教师管理制度,继续实行并改进新老教师“传帮带”制度、课赛制度等,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搭建平台,创设条件。
2.以课改问题为导向,提高教师自主研修成效。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年级部要引导各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以课改问题为导向开展研修活动。教师参加各种研修活动,一定要以本校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解决教改问题服务。校本教研要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唤醒主体意识、激扬生命自觉”教师专业化建设主体性教育,杜绝漫无目的、敷衍应付的学风研风。要因校制宜地制定校本研修的方案、计划,建立校本研修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激励机制,从而保证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积极构建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努力形成教学资料校本化。结合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三五年之内,逐步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体系。整个校本课程体系,包括校本德育课程、基础学科课程、文化艺术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等。为更好地配合教学改革,现阶段(一两年之内),我们重点要完成的是“基础学科课程”的教学资料校本化,包括导学案、练习册、试卷库等。教学资料校本化建设,要通过学校统一规划、年级学科组具体负责的制度机制来保障实施,实施过程中,仍要强调以校为本,突出“双主体”作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长和教学实践经验;要针对学生实际全面研究,分层制订。要充分发挥教师自主研修的主动性,创造性,研究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可操作的实用可行有效的校本研修方案。
[以上整体建设规划由教务处教科室草拟,具体学科创建方案由各年级学科组完成]
(四)以“唤醒主体意识”为出发点,以文化人,涵养“永行有道”特色文化
为实现“一个温暖的家园和充满生机活力的殿堂”之学校愿景,我们必须以“唤醒师生主体意识”为出发点,以“诚信、尊重、感恩、尽责”为核心价值观,全面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从环境设施、人际关系、人文精神、师德师风、学习生态等各方面营建“以文化人、永行有道”的永中特色文化。我校文化建设有优秀的传统和较高的质量,在坚持原有优秀文化(包括文体艺术、卫生、安全制度)基础上,还需在如下诸方面改进提升(有所突进)。
1.认真提炼办学精神,充分挖掘“校训、三风”内涵,并大力宣讲和弘扬。
2.建设有品质的学校网站,管理维护好网站;同时对百度百科、360百科等里面的“永仁一中”词条做认真的修改和补充完善,扩大学校宣传范围,维护学校良好声誉。
3.以学校网站和QQ办公群为平台,建设校本研修文化阵地。如开办“教育教学论坛”、“优秀教育文章推介”、制度措施公告、金点子征集等。
4.以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成长、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构建校本课程开发体系,逐步实现教育教学校本资源自给化,如自习作业资源校本化、复习资料校本化、导学案校本化、试题库校本化、视频资源校本化等(上面有述)。除要求教师积极参与研制做出贡献外,学校印刷设备和相应管理也要跟上。
5.实施“主体在位”的德育文化工程。以行为习惯养成为核心,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主体在位”“师生共建”的德育文化体系。如实行“年级师生议事制”、“小红帽”安全维护制,恢复“文明礼仪岗”等。
6.加强以班级为基础的年级组管理文化建设。
7.改进和完善“凤鸣永中”文化艺术节活动。
8.建设学校各种文化社团。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逐步建设富有朝气和生机的文化社团,如阳光社团(青年教师研修社团)、文艺社团、体育社团、书法社团等。
9.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恢复军训拉练制度、班级郊游制度、罗坝农场劳动体验制度等,知行合一,知艰识苦,体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魅力,努力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形成富有“永中特色”的体验教育文化体系。
总之,以“唤醒主体意识”为出发点,营造“以文化人、拼搏进取、永行有道”的学校文化精神。
[以上主体性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由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完成]
第六部分 深化改革各项任务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