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255)和人性作斗争

每一个生下来,并非天生被赋予了某种人权,而是背负了家族、种族、国家的所有政治和文化的遗产,并在其中挣扎生存。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左腹,暗地也。

出门庭,脱身远去之象。

周公系明四爻曰:坤为腹左者,隐僻之所,今六四居坤之下,是已入暗地,身处昏朝,而道无由明。与其抗节以死,初无益于国家,不如脱身而行,犹不失夫明哲,故飘然远引,遂其嘉遁之初怀,为能获明夷之心。虽出门庭,长往而不悔也。

明夷卦的这一段被后世很多酸文人拿来秀自己的无能,大概也是很多隐者之所以拿隐这件事说事的原因。黄帝的时候就有大德者隐于世间,黄帝去见的广成子即是隐者。

到了春秋战国,隐者更多了,魏文侯有个国师叫田子方,有次碰到太子,太子停在路边给他行礼,结果田子方没有搭理他,魏击就十分生气,追上去和田子方讲礼。魏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

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采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主对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家主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草鞋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

魏击于是谢罪。

孔子曾经说过一段话: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这段话讲的是人性,人性的丑弱表现在什么时候地方?人都喜欢顺随心意,即顺着自己的人性活着,不愿吃苦,喜欢自由散漫。那么一国之君若是这样的呢,就会无道。

守死善道讲的就是和自己的人性弱点作斗争,这是大勇,也将获得大智,聪明却不自律的大多会被聪明所误解,不聪明却自律的,反而能得到人们的信任。

那么这里有一个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说的是什么意思,看上去却又是一个消极的逃避者,和前面守死善道是矛盾的。

很多人就抱着这两句说自己是大隐者,所以周公在解释明夷卦的时候就说了:以抗节死,无益于国家。这是与社会人性去斗争。

整个社会人性大多是势利的,人们只会高攀而不愿低就,这就导致了整个社会看上去就是趋炎附势。那么,你在一个全社会都信仰邪教的国家,你能改变别人吗,不能!抗争是无意义的求死,这种牺牲是无意义的。

陆秀夫背着南宋小皇帝跳崖山,几千个儒生跟着跳,大家说这样好,有节气!可是能改变什么?不跳崖,元军也是屠城,不会有完人,跳崖只不过是苟且偷安的文人,懦弱了多年最终的必然结果。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这群人,跳崖的也是这群人,这是社会人性,你必须要去理解,然后去与斗争并且改变这些,那么怎么办?像姜妇牙一样离开这乱邦去寻找有道新邦。然后再打回来救万民于水火。

孔子又说了,假发你在一个有道的国家,却过得极其贫穷,那就很简单,你其实不努力,是个儒夫,不愿意付出,连自己都无法有自控力,自私能成为一个有道之邦的有作为的人?

邦无道,你发国难财,去卖身求荣,这是大耻辱!同样是不能掌控自己的表现,贪欲横溢,没有精神的懦夫。

在一个有正念,有正义的公司,你做不到公司高层,说明你正念不够,努力不足,所以不被认可。而在一个专门想通过歪门邪道挣钱的公司,你越是发大财,越是说明你的人生观的可耻。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孔子释四象曰:六四入于左腹,而尚能获明夷之心,苟非万不得已,亦何忍舍其君父而恝然远去?今幸居暗地尚浅,犹未深受其害。外度之势,内度之心,诚有不得不去者,于是洁身而出,得获其远害之心意,而超然无累也。六四之入于左腹,其操心也危,故出于门庭,脱身而适获其心也。观于比干之谏,厉疾即起于门庭,而行遁之举,心意获全于左腹。

古仁人之用心,夫亦各揆其义之所是,各遂其志之所安。

心意,指臣心民意。史书上记载,当时周并了近三分之二的土地,那些无道的国家,民不聊生,老百姓对周的抱怨也是极大,怪这个周没有早一点来解放他们!这就是臣心民意,说的就是人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