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8)什么样的组织会形成脑残

读通鉴(8)脑残组织的特征

周烈王五年(己酉,公元前371年)

魏伐楚,取鲁阳。

韩严遂弑哀侯,国人立其子懿侯。初,哀侯以韩廆为相,但却私下又宠爱严遂,严遂和韩廆二人争权夺利,矛盾特别大。严遂雇了杀手,当朝刺杀韩廆,韩廆躲哀侯后面,哀侯抱住他;杀手刺韩廆,也将哀侯误杀了。

注:韩国在三晋中一直处于劣势,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因为其国内脑残阶层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一个组织内部首先要对抗的就是脑残阶级,这些人做事无下限,有时候做坏事,他们却还满心当成自己在做好事。

韩国杀手刺客这是第二次行刺成功。大家遇到什么事,都没有大局观,组织前途方面的考虑,只有自己情绪愤怒。

一个组织内部管理最重要的事,消灭脑残!而今天很多公司搞培训,给员工洗脑,希望能将员工洗成脑残,傻傻地做事。呆呆地喝酒。有个90后的新员工去一家银行上班,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上班后遇到了公司的内部宴请,他的领导因为他不会喝酒,当众打他几个耳光,而其他同事不仅没有拉领导,劝慰他,都极其愤怒地将他赶到电梯间。

脑残组织有很多共性,自古都差不多,就是子思说的:“君暗臣谄”。根本容不下有思想的人,后面有一个思想家韩非子这样的也就只能舍身赴敌国大秦去求职。

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儿子魏罃与公中缓争着立自己做魏国老大,国内发生内战。

注:魏武侯,在位期间并没有什么文治武功,反而把其父文侯的人才储备全都败光了,硬生生给魏国制造了破国之灾。根本不管后世洪水滔天,两个儿子争当个老大,差点灭国,最后魏罃当政,就是孟子常提到的魏惠王,在他手上,魏国失去争霸的资格。

  六年(辛亥,公元前370年)

齐威王到周王室朝靓。这个时候周室微弱,其他诸侯都不怎么搭理他们,只剩下齐威王一个国家去朝见,天下很多的老百姓都认为齐威王有胸怀,有能力。

赵国攻伐齐国,至鄄。魏国在怀打败赵国军队。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就任,说你坏话的言论就特别多,我派人去即墨调查,发现老百姓在开辟荒地,整个即墨上下都能自给,官员也没有去找百姓麻烦,这片地方治理得非常好;后来我才知道你忙于干实事,没有花钱收买那些朝中官员,让他们暗地助你,说你的好话!"

封好墨大夫万家供之。

同时齐威王也召来了守东阿的大夫,对他说:"自从子在东阿任太守,说你好话的天天有。〔阿,即东阿县;产阿胶的地方〕我派人去你那里调查,田野不辟,人民贫馁。当年赵国进攻鄄,你不相救;卫国攻取薛陵,你装着不知道;我知道你花了重金专门贿赂朝中的重臣,让他们说你的好话!"

当天,将东阿的大夫和说这个人好话的都投进锅里给蒸死。

于是,齐国群臣内心大为恐惧,莫敢饰诈,都十分勤政爱民,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注:齐国威王上台后想要改革,所以要找个理由,找个人祭旗,天下很多的大事,都需要首先内部整肃,改开的时候全国搞严打,斯大林要搞大工业,首先是在全苏实施肃反。

任何一个帝王想要做一件大事,或者要打一场大仗,都需要有一个由头,让天下人知道其中厉害,齐威王就比较狠,直接把人给蒸了一批。这可能比得上斯大林肃反,枪毙了千万反对的人。使得整个国家上下一心搞建设。

齐威王这段记载,前后有矛盾,齐威王是自己称王的,自己称王就意味着带头反周,天下称其闲这又从何谈起?

楚肃王薨,无子,立其弟良夫,是为宣王。

宋辟公薨,子剔成立。

七年(壬子,公元前369年)

日有食之。

王崩,弟扁立,〔据班书古今人表师古注:扁,音篇。〕是为显王。

魏国大夫王错逃避战乱出奔韩国。

韩国公孙颀对韩懿侯说:"魏国现在内乱,应该乘机取其地,击败他们。"懿侯乃与赵成侯组成联军讨伐魏国,魏国公子魏罃带人与韩赵联军大战,在浊泽这个地方兵败被围。

赵成侯说:"杀掉魏罃,立公中缓,让魏国割地,我们二国都得利。"

韩懿侯觉得听赵侯有些丢人,提出自己的意见:"不可。我们杀魏君,传出去名声不好;割魏国地而退,贪人财产,会得罪诸侯。不如魏国两分。魏分为两,国力就和宋、卫这些小国差不多,则我们就不会再有强魏之患。"

赵成侯不听。

韩懿侯脑袋一热,夜里带着韩国的兵回去了。赵成侯天亮一看,你不管,我也走人。魏罃立刻杀了公中缓当魏王,即梁惠王。

司马迁说:魏惠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国之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魏必分矣。故曰:"君终,无适子,其国可破也。"

注:司马迁的这段话也很有意思,魏国差点破国亡家,幸亏遇到的两个脑残对手。韩国人就是一个脑残集中营,他们觉得听赵成侯的建议没有面子,不愿分魏国的地,提出一个赵国觉得很可笑的建议,就是将其两国分了,这有点像英国人喜欢干的,就是把他们能分的地方全给分了,拆成好几块最好。

司马迁的这段感叹,最终归于一个大问题,就是组织的继承问题,魏武侯这个人没有太多记载其治国能力,看上去应该比较好战,而没有长久打算的,和秦武王有得一拼。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组织,没有文化,又不愿意向先进的组织学习,反而对别人的优秀特别地敌意,处处反其道,这种就是脑残!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和人性劣根性使然。

承认自己有差距并不丢人,认真学习人家的长处,才是组织自强的根本。

一个组织里所谓民族主义最终都会成为自我封闭的脑残主义,一个公司里也是一样,当脑残文化流行,公司就没有正经人了。

三晋中的韩国,一开始国力与魏赵相当,韩国总出现刺客,而魏国却常有国师,刺客是那种求近道,想用最简单的成本得到最大化的收获,这种思维在很多老板那里也常会遇到,一些老板招人,就想着能一下子把公司起死回生,或者公司的产品一夜间大卖,所以追求这种大卖之道,不惜上各种江湖课程。

这段是三晋逐步脑残化,而齐国开始改革强国,结果是三晋就成了大国远交近攻的标的,后面齐秦远交近攻,胡罗卜加大棒打的大多是三晋。

(0)

相关推荐

  • 战国风云10 齐威王浪子回头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资治通鉴>第一卷 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让人心旷神怡,但此时此刻的齐国王宫内,却无人有心思去感受这份怡人的秋意.大殿上的气氛极其凝 ...

  • 从昏君到明主,一鸣惊人的齐威王

    公元前357年,齐桓公去世,这位并不是称霸中原的齐桓公,而是田陈氏齐桓公,也是讳疾忌医,扁鹊三劝而不听,最终不治身亡的那位蔡桓公:因为桓公曾迁都于上蔡,按照当时的习惯也称齐国为蔡国(原先的蔡国当时已经 ...

  • 读通鉴(19)组织里的张仪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读通鉴(19)张仪的博弈论 注:资治通鉴其实就是博弈通鉴,对于各国来说,就是囚徒困境,张仪的判断是对方会选择什么?他拿什么出来?人大多数时候,不会有全局性的思维,都只能选择对自己有好处的事.什么事对你 ...

  • 读通鉴(2)组织或者政治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读通览(2)政治的目的? 注:智伯登场. 当初,智宣子准备立以智瑶为继承人.智果劝说:"智瑶不如智宵.瑶有厉害之处,超出常人的地方有五个,但也有致命缺点一个. 美鬓长大则贤,(相貌堂堂,形象 ...

  •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嘉平二年庚午,公元250年 夏,五月,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 当初,会稽人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孙亮,吴主有偏爱.全公主既与太子孙和有矛盾,想要预先自 ...

  •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嘉平元年己巳,公元249年 春,正月,甲午,皇帝谒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与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皆跟从前往.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 ...

  •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嘉平三年辛未,公元251年 春,正月,王基.州泰攻击吴兵,皆攻破,降者数千口. 三月,任命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 夏,四月,甲申,任命王昶为征南 ...

  •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 春,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进击柤中,杀略数千人而去. 幽州刺史毌丘俭因为高句骊王位宫数次侵叛,督诸军征讨:位宫败走,毌丘俭于是屠丸都,斩 ...

  •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性价比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比对 嘉平五年癸酉,公元253年 春,正月,朔,蜀汉大将军费祎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沉醉,郭修起身而刺杀费祎,刺杀成功.(这个人准备刺杀刘禅的.) 费祎生性 ...

  • 读通鉴(248)博弈的平衡点

    读通鉴(248)末大必折,尾大难掉 魏国宗室曹冏上书说:"古代的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亲亲之道专用,则其政治败坏得也微弱:贤贤之道偏任,则其敝也劫夺.先圣知道其中道理,故 ...

  • 读通鉴(254)曹魏被落井下石

    读通鉴(254)曹魏为何没有忘身捐躯以扶纲常的重臣? 感悟:天下所有做大事的人,实际上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最初所得靠什么?之后维持凭什么?得天下不以道,守天下不以仁,用人才不以礼,这是曹魏这个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