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103)不同的道路
读通鉴(103)不同的道路
初,苏武既徙北海上,禀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在汉朝廷,与李陵俱为侍中;李陵降匈奴,不敢求见苏武。过了一段时间,单于安排李陵至北海上,为苏武置酒设乐,在酒席上劝苏武说:"单于闻李陵与子卿一向关系不错,故使我来劝说足下,虚心欲相待。你现在可能永远不得归汉,空自寻苦;亡在他乡,信义谁能看见呢!足下兄弟二人,之前皆坐犯事自杀;你来匈奴时,太夫人已不幸;子卿妇人年少,听闻已改嫁他人;独有妹妹二人、两女儿、一个儿子,今已过了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必一直自苦如此!李陵始投降匈奴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肯投降,何以超过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为谁!"
苏武说:"苏武父子无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李陵与苏武共饮数日,再劝说:"子卿壹听李陵言!"
苏武说:"自分已死久矣,右校王(李陵在匈奴所封)必欲降苏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李陵见其至诚,喟然长叹说:"嗟乎,义士!李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苏武决去。赐苏武牛羊数十头。
后李陵复至北海上,告诉苏武以武帝崩。苏武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及壶衍鞮单于立,母阏氏不正,国内乖离,常恐汉兵袭击之,于是卫律为单于出谋划,与汉和亲。汉使至,求苏武等,匈奴诡言苏武已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私见汉使,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苏武等在甘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常惠之语以责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对汉使道歉说:"苏武等实在。"
乃归苏武及马宏等。马宏者,前副光禄大夫王忠使西国,为匈奴半道抓获;王忠战死,马宏生得,亦不肯降。故匈奴归此二人,欲以通善意。于是李陵置酒贺苏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李陵虽驽怯,令汉宽李陵之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李陵宿昔之所不忘。收族李陵家,为世大戮,李陵尚复何顾虑!事已至此,令子卿知吾心耳!"李陵泣下数行,因与苏武决别。
单于召会苏武官属,前已投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既至京师,诏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苏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霍光、上官桀与李陵一各亲善,遣李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之。李陵说:"归易耳,丈夫不能再辱!"遂死于匈奴。
注:苏武是一面镜子,照出人的选择,李陵自知自己投降匈奴是大罪,千古史书再无法辩白,而苏武又用自己的忠节让李陵被晾晒!李广家实在可惜可叹。这其实就是人生的一种选择,苏武选择自己的人生,不是以利多利少为评判标准,而是以名节(价值观)为标准,李陵认为投降是不得以,当看到苏武心志的坚定,他照到自己的软弱无能。
很多人卖国投敌,找了非常多的借口理由,说到底,就两条,一条是心虚无胆,怕事怕死,一条就是贪利短视。
夏,旱。
秋,七月,罢榷酤官,从贤良、文学之议也。武帝之末,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傜薄赋,与民休息。至是匈奴和亲,百姓充实,稍复文、景之业焉。
下诏因西南夷钩町侯毋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击叛反者有功,立以为钩町王。赐田广明爵关内侯。
元凤元年(辛丑、前80年)
春,武都氐人反,遣执金吾马适(复姓)建、龙頟侯韩增、大鸿胪田广明将三辅、太常徒,皆免刑,击之。
夏,六月,赦天下。
秋,七月,乙亥晦,日有食之,既。
八月,改元。
上官桀父子既得尊位,盛德长公主,要为丁外人求得封侯,霍光不许。又为丁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霍光又不许。长公主因为这件事心怨霍光,而上官桀、上官安数为丁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内心惭愧。又碰到上官桀岳父所幸一个叫充国的太医监,因妄入殿中,下狱当死;冬月且尽,盖长公主为充国入马二十匹赎罪,乃得减死论。于是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深怨霍光而重德盖公主。自先帝时,上官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等到父子并为将军,皇后为上官安亲生女,霍光乃其外祖,而想要专制朝事,由是与霍光争权。燕王刘旦自以帝兄不得立为皇帝,常心怀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霍光。于是盖公主、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皆与刘旦通谋。
刘旦遣孙纵之等前后十余辈,多赍金宝、走马赂遗盖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上官桀等又诈令人为燕王刘旦上书,言:"霍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引"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乃为典属国;大将军府长史敞无功,受搜粟都尉;又擅自调整增加为莫府校尉。霍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刘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
等到轮到霍光出沐日奏与皇帝。上官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逼退霍光。上书奏事,皇帝不肯下诏。明旦,霍光听说刘旦告他,止画中室不敢入内。皇上问:"大将军安在?"
左将军上官桀对答:"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
有诏:"召大将军。"霍光入内,免冠、顿首谢。
皇上说:"将军复冠!朕知是书是伪诈,将军无罪。"
霍光说:"陛下何以知之?"
皇上说:"将军之广明都郎,近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皇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然逃亡,捕之甚急。上官桀等心中惊惧,白皇上说:"小事不足遂。"
皇上不听。后来上官桀党徒与有谮霍光者,皇上辄怒:"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上官桀等不敢复言。
李德裕论汉昭说:人君之德,莫大于至明,明以照奸,则百邪不能蔽矣,汉昭帝是也。周成王有惭德矣;高祖、文、景俱不如也。成王闻管、蔡流言,遂使周公狼跋而东。汉高闻陈平去魏背楚,欲舍腹心臣。汉文惑季布使酒难近,罢归股肱郡;疑贾生擅权纷乱,复疏贤士。景帝信诛晁错兵解,遂戮三公。所谓"执狐疑之心,来谗贼之口"。使昭帝得伊、吕之佐,则成、康不足侔矣。
上官桀等相谋令长公主置酒请霍光,伏兵格杀,因此废皇帝,迎立燕王刘旦为天子。刘旦置驿书往来相报,许立上官桀为王,外连郡国豪桀以千数。刘旦以与上官父子所谋告知丞相平,平说:"大王前与刘泽结谋,事未成而发觉,认为是刘泽一向喜欢夸夸其谈,好侵陵。平闻左将军一向轻于交易,车骑将军年少而骄,臣恐其如刘泽时不能成,又恐既成又反大王。"
刘旦:"前日一男子诣阙,自谓故太子,长安中民都来向往,正讙不可止。大将军惊恐,出兵布阵,以自备。我,武帝长子,天下所信,何忧见反!"后谓群臣:"盖公主报言,独患大将军与右将军王莽。今右将军物故,丞相病,幸事必成,征不久。"令群臣皆准备行装。
上官安又谋划诱燕王刘旦至京而诛之,因废皇帝帝而立上官桀。有人说:"当如皇后何?"
上官安道:"逐麋之狗,当顾菟邪!且用皇后为尊,一旦人主意有所移,虽欲为家人亦不可得。此百世之一时也!"
这时盖公主舍人父稻田使者燕仓知道了他们的谋反意图,以情况告诉大司农杨敞。杨敞一向谨慎,怕事,不敢多言,于假装有病卧床,燕仓只好告谏议大夫杜延年;杜延年以其情告诉皇帝。九月,下诏丞相部中二千石逐捕孙纵之以及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并其宗族悉诛之;盖公主自杀。燕王旦知道后,召丞相平:"事败,遂发兵乎?"
平:"左将军已死,百姓皆知之,不可发也!"燕王忧懑,置酒与群臣、妃妾告别。正好天子以玺书再让刘旦,刘旦用绶自绞死,王后、夫人随刘旦自杀者二十余人。天子加恩,赦燕王太子刘建为庶人,赐刘旦諡曰剌王。皇后以年少,不与谋,亦为霍光外孙女,故得不废。
庚午,右扶风王訢为御史大夫。
冬,十月,封杜延年为建平侯,燕仓为宜城侯,故丞相征事任宫捕得上官桀,为弋阳侯,丞相少史王山寿诱上官安入府,为商利侯。久之,文学济阴魏相对策,认为:"当年燕王为无道,韩义挺身而出强谏,为燕王所杀。义无比干之亲而蹈比干之节,宜显赏其子以示天下,明为人臣之义。"乃擢韩义子韩延寿为谏大夫。
大将军霍光以朝廷无旧臣,光禄勋张安世自先帝时为尚书令,志行纯笃,于是向皇上请示用张安世为右将军兼光禄勋以为自已副职。张安世,故御史大夫张汤之子。霍光又以杜延年有忠节,擢为太仆、右曹、给事中。霍光持刑罚严,杜延年常辅之以宽。吏民上书言便宜,辄下杜延年平处复奏。可官试者,至为县令;或丞相、御史除用,满岁,以状闻;或抵其罪法。
这一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抓获瓯脱王;汉无所失亡。匈奴见脱王在汉,惊恐,以为汉军寻道击王庭,即向西北远去,不敢南逐水草;汉发人民屯瓯脱。
注:人都想给自己寻找一个最有利的位置,常常陷于恶性循环,什么情况下有利?这本来就没有一个标准!
上官父子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才5岁的女儿送进宫做皇后,借此就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权势,只因想拿国家公器来作交易,以获得更多权威,霍光不同意,想着要把霍光给除掉,皇帝年少能辩别真伪是非,这就成了要废掉皇帝,废掉皇帝还不够还要再自己当皇帝。在邪路上,一旦失去理智,就回不了头,越走越窄,最后自己把自己所有的路都给断掉了。
霍光在这件事上,反而是有自己的自知之明,他就是坚持原则,就处处占尽主动,要说霍光对上官父子有多大意见也不见得,一开始霍光是想和他们结盟的,所以会把自己女儿嫁给上官安!但是两个家族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道路,霍光为人严谨,事事都符合儒家的礼,上官父子则事事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