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辨伪要诀:文字不同,如何辨识?
有泉友提出,一个版式的铜元可能出自两个祖模或者因为修模变化,产生了文字的变化,是否意味着:从文字去辨识真伪是种错误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引发文字不同的,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很大的存在:浇铸币由于热胀冷缩原理造成的凸出花纹过细,以及扩模留补偿量,引发的文字走形失真。
——其次,不同的祖模源于同一个书法家的文字,或者是后期雕刻师的修模,书法的韵味仍在。这种书法的“韵味”,用赵孟頫的话说“结体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也就说一是文字的结构,一是包括起笔、运笔和收笔的“用笔”。
下面我们用一枚奉天癸卯K10来说明下,存疑币的文字和修模版的文字的本质性不同。
3枚奉天癸卯K10图片:
上面是3枚奉天癸卯K10,后两枚可能存在修模关系,第一枚存疑。
铜色:当然从铜色看上,就会觉得第一枚不舒服,不自然,有点像杂铜融化做出来的铜色。但我们今天的重点在“文字”。
文字:
我们看到3个“天”字,真1和真2有不同:真2比真1整体偏粗,但它是每一个笔画都变粗一点。整体的文字的结构没有太大变化(当然笔画之间的间隙有变化了,这个没办法)。存疑币的“天”字,在加粗后,整个文字就失调了:它的撇明显整体比捺粗,甚至你粗看一眼,觉得这个“天”字,每一笔画都一样粗,当然这不是书法,是败笔了。它在改的时候,没有注意这个文字的粗细布局。
再看“天”字一捺,两枚真品都是由细到粗,但是存疑币的细粗变化不明显,这个是“用笔”不同,存疑币没有提笔。
再看“十”字。真1和真1基本一致,但是存疑币的“十”字一横粗了,粗了可以么?可以,相应的竖也要有变化啊,光横粗了,竖不变,这个“十”字结构布局就不对了。
浇铸币,很容易漏马脚的就是点的写法。存疑币的点的写法不少都存在问题,存疑币的点,起笔有明显的问题。
结论:文字可以有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依然要合乎书法的“韵味”,保持书法结构的美以及用笔方式的正确性。也可以简单理解成“不能出现明显败笔”。
了解铜元历史、分辨铜元真伪,这里是关于铜元的课堂。不是拍卖公司,不征收拍品。文中图片部分为网络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