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基金经理,年薪60万,我又辞职了!

202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立30周年,更是公募基金“乘风破浪”的第22年头。

今年的公募基金市场彻底爆了,屡创佳绩,可谓气势如虹。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攀升至18.31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图源:中国基金业协会

与这火爆基金市场相呼应的是,今年基金经理群体也在加速换血,基金经理变更与往年相比更加频繁。

“铁打的基金公司,流水的基金经理。”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止至2020年12月14日,公募行业全部155家基金公司已有225位基金经理离职。离职人数超去年同期,与2019全年的233人很是接近。2017年、2018年这个数据分别为170名、194名。

具体来看,有34家基金公司离职基金经理超3人。其中,东吴基金、中邮创业基金和嘉实基金三家“贡献”最多,离职基金经理人数高达7人;国投瑞银基金、中欧基金、国泰基金紧随其后,均有6名基金经理离职;此外,前海开源基金、大成基金、易方达基金等28家基金公司离职基金经理数在3至5名之间。

图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从离职比例来看,华润元大基金、东吴基金、金信基金三家的离职比例都超过了30%,分别是8人出走3人、20人出走7人、10人出走3人,可谓损失惨重。随着公募行业马太效应越发明显,这些中小基金公司不可避免地会因管理规模持续缩水而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

当然了,头部公募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如嘉实基金,作为基金经理人数(65人)排名第二的公司,其离职经理人数(7人)竟也排到了首位;而基金经理人数(66人)排第一的博时基金仅有3人离职。

基金经理的三年之痒

以及四大“分手”原因

“一年新鲜、二年熟悉、三年乏味、四年思考、五年计划、六年蠢动、七年行动。”在婚姻里有所谓的“七年之痒”,而在基金经理的任职期限上也具备这样类似的特征,不过,没七年那么长。

你知道,现在市场上哪个任职年限的基金经理最少吗?

答:3-4年。

据统计,在2453位基金经理中,任职年限处于3-4年的基金经理仅有290位,占比11.94%;而任职在3年以内的基金经理有1110人,占比超45%,任职在4年以上的投资老将有1029人,占比42.36%。

从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来看,整个行业的平均值约为3.3年,我们姑且称之为“三年之痒”吧。

而基金经理“三年之痒”的现象反映了一个更本质的原因:即基金经理从群体维度来看存在一个明显的生命周期。

一些基金经理可能由于早期业绩不佳而提前出局,一些基金经理从“拼搏阶段”熬过来了,开始过渡到“业绩求稳阶段”,更有一些极其出色的基金经理会在某一年跨入“人生新阶段”晋升为公司高管或跳槽离开。

图源:中银证券研报

综上,H姐总结分析,基金经理“出走”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四种:

1、业绩太差,被迫下岗

大部分基金公司有着这样不成文的规定:若连续两年业绩同类排名在后1/4,基金经理就会被“劝退”。如果“劝不走”,将被迫降职为研究员,两者的年薪那是十万级和百万级的差别。想想,还是走吧!

2、业绩出色,被人强挖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一些薪资竞争力不足的中小基金公司。此前,有家小公募的基金经理刚一冒尖,就被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盯上,以500万年薪挖墙脚。

3、公司混乱,内斗严重

主要是基金经理无法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而离职。这种情况在出现高层变动后尤为常见。近年来,公募基金公司头部效应越发突出,小型基金公司经营艰难,小公司总经理变动更为频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小型基金公司的离职比例如此之高。

4、谋求发展,展翅高飞

为了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大多数基金经理选择“奔私”。今年以来,已有多为明星基金经理“奔私”,如原工银瑞信基金董事长郭特华、原大成基金研究总监王文祥、原富国基金经理于洋等。

新聘505人,百万年薪揽才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在诸多基金经理逃离“围城”的同时,也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奔赴其中。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新聘505名基金经理,比去年全年的462名还多,而2017年、2018年这个数据分别为420名、410名,创下近几年来的新高。而今年基金经理的净增人数——280人,也是近年来的高峰。

具体来看,2020年有30家公募基金的经理净增人数达到4位以上。其中,广发基金以净增11人拔得头筹,博时基金、上海光大证券资管、鹏华基金和富国基金的净增人数也都超过了8位。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光大资管、华安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7家公募基金竟无一名基金经理离职,全是净增,其扩容需求可以说是十分强烈了。

而那些“不差钱”的头部公募更是以百万级年薪来大力揽才。难怪引得无数的金融人才近悦远来。

图源:猎聘网

如何成为基金经理?

公募基金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所以想做基金经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基金经理可分为两派,研究员出身的研究派,和交易员出身的实战派。但无论哪派,基本都圈死在这几个专业里:经济,金融,财会,管理,计算机以及理工科。

当然,光有专业背景还不够,想踏入行业门槛,还需要各类认证背书。从基本的银行,证券从业证书,国内外经济师,会计师证书,到CFA、FRM、ACCA......如果再加上计算机相关,那基本上不是在考证,就是在去考证的路上。

而从踏入门槛到成为一名基金经理,你还得经过4-5年的锤炼。

一般来说基金经理的晋升路线是毕业后先在券商或基金公司做基础研究员,然后升职基金经理助理,经过几年基础历练后才会独立负责一只基金的管理。

一般而言,大机构倾向于按照这个模式进行内部培养,有的中小机构缺乏相应投研团队支撑,倾向于请“外来的和尚”,从大机构跳槽过来的研究员,很快能晋升为基金经理。

但是不管你的履历多么耀眼,过往经历多么辉煌,只要业绩不好,那面临的只有一个选择——离职。

所以说,优秀的基金经理,都是在枪林弹雨中存活下来的战士,他们拥有过人的天赋, 专业的技能,强大的意志力,和常人难以企及的勤奋。 他们能够管理庞大的资金,任牛熊轮回,屹立不倒,历经各种极端情况,久经考验。 正因为如此,基金公司才会开出几百万的年薪来留住她们。

可以说,十年后,好的基金经理仍然是稀缺资源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高顿金融分析师(ID:gaoduncfa),作者投行Helen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