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妊娠高胆汁酸血症验案 -- 马氏妇科

高楚楚

初诊:2014年7月24日。林某某,28岁。因“孕5月,发现总胆汁酸升高1月”就诊。

第一胎孕5月余,末次月经2014年2月18日来潮,孕3月时曾阴道少量出血1次,2~3天净,1月余前发现总胆汁酸升高,曾在三医住院,予“思美泰针”静滴,“熊去氧胆酸片”口服治疗,效疗不佳。现无阴道出血,无腹痛,无皮肤瘙痒,纳寐便均可,尿色偏黄。2014年5月31日辅助检查:血红蛋白96g/L,转氨酶正常。2014.6.10检查甘胆酸29.77umol/L(正常值<5.8umol/L),2014年7月21日再查总胆汁酸22.5umol/L(正常值<14umol/L)。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西医诊断:中孕、妊娠高胆汁酸血症。

治则:疏肝清胆利湿。

方药:金钱草12g  茵陈10g  平地木12g  鸡骨柴12g  炒黄芩9g  柴胡10g  炒白芍10g  枳壳6g  木香5g  郁金6g  苎麻根12g  生甘草5g,7剂。

二诊:2014年7月31日。无诉不适,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泽泻10g,14剂。

三诊:2014年8月14日。口微苦,尿黄。复查甘胆酸:16.4umol/L,总胆汁酸:23.41umol/L。

中药守7月24日方加炒栀子10g、槟榔5g,7剂。

四诊:2014年8月21日。无诉不适。

中药守7月31日方加青蒿10g、槟榔10g,7剂。

五诊:2014年8月28日。复查甘胆酸55.36umol/L,总胆汁酸48umol/L。见用茵陈蒿汤合四逆散加味。

方药:茵陈12g  炙大黄6g  炒栀子10g  柴胡10g  枳壳6g  赤芍10g  炒黄芩10g  金钱草20g  木香6g  莲蓬10g,7剂。

六诊:2014年9月9日。服药3剂后,9月3日复查甘胆酸23umol/L,总胆汁酸29umol/L。停药2天后9月7日再查,甘胆酸34.82umol/L,总胆汁酸38.1umol/L。诉每日解稀便1~2次,纳寐无殊。

中药守上方加丹皮9g,7剂。

七诊:2014年9月17日。9月11日查甘胆酸7.21umol/L,总胆汁酸15.7umol/L。

中药守上方加内金10g,21剂。

八诊:2014年10月12日。10月7日查甘胆酸47.8umol/L,总胆汁酸47.5umol/L。9月25日B超检查:估计胎儿大小约31+2d W。诉大便一日两次,质稀,感腹部下坠,外阴瘙痒,带下色黄。

方药:中药守8月28日方,枳壳加至9g,加益母草20g、郁金6g,7剂。

九诊:2014年10月19日。续方加鸡骨柴15g,7剂。

十诊:2014年10月23日。10月19日查甘胆酸9.07umol/L,总胆汁酸8.4umol/L。

续前方鸡骨柴加至20g,7剂。

按语:妊娠中晚期发现总胆汁酸升高,要警惕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本病案中,该患者仅有胆汁酸升高,尚无皮肤瘙痒、黄疸等临床表现,病情尚轻,及时用药控制疾病的进展,可以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在这一方面,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优势。

《金匮要略》记载:“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妊娠后期胎体渐长,阻滞气机,若情志不和,肝失疏泄;或感受湿邪疫毒,郁滞中焦,肝胆不利,胆液不循常道,则见黄疸。孕妇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即为妊娠黄疸,患者仅有尿黄,病尚轻浅。总病机在于“湿”、“热”、“郁”。肝失疏泄,脾失通达故也。马老师首诊以四逆散加减,柴胡疏散升气,枳实破滞降气,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以生津血。治病救母与安胎并举。金钱草、茵陈、平地木均为清热疏肝,祛湿退黄之药;黄芩燥湿解毒,清热安胎;鸡骨柴祛风除湿,解毒止痒,未痒先止,先安未受邪之地;木香为调诸气要药;郁金行气解郁,利胆退黄,苎麻根理气安胎。后加泽泻利湿通淋,使黄从小便去。槟榔清胆截疟,消谷逐水;青蒿利湿泻火,为湿温疫疠要药,《医林纂要》载其能“清血中湿热,治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药后胆汁酸下降,后又复升。

郁热不解,湿滞难除,老师五诊以茵陈蒿汤为君,茵陈加量,利胆退黄;大黄炙用,增效减毒,降瘀泄热;栀子泻热,通利三焦,留四逆之柴、枳,疏利肝胆;黄芩、金钱草、木香祛湿退黄,疏肝理气。妇人多血病,恐日久成瘀,故易白芍为赤芍,加莲蓬、丹皮入血清瘀。后总胆汁酸降低,停药后症状反复,八诊出现下腹坠感,外阴瘙痒,故增枳壳以升阳举气,加郁金泻火除烦,清胆退黄;鸡骨柴对症止痒。益母草虽为妊娠慎用药,但《妇人良方》记载益母丸可治因服药致胎动不安,虚烦不得卧者,是症用是药,合理配伍,勿使过量,则无需忌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