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天下幽人之好去处 ——我父母就埋葬在这幽深恬静之中
肖旭
青城山好去处,既能居,又能游,还能葬。我父母的尸骨就葬在这里。
蜀中名山青城山位于都江堰西南20公里处。连峰起伏,蔚然深秀。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青城山因林木葱郁,四季常青而得名。“幽”是由它的地形和植被特点构成的。一是封闭、半封闭的地形环境,四面诸峰环绕,状若城廓,其间如山谷、山间盆地;二是相应有高大乔木遮蔽形成寂静空间。松、楠、枫、柏等古木遮天蔽日,宫观亭阁掩映于浓荫翠盖之间,通幽小径穿行于丛林深谷之中,处处幽深,处处清静。幽中藏奇,幽中见秀,故有“青城天下幽”之誉。意思是天下名山中,青城山是最幽深,恬静的一个。
青城山确实有“幽”的特点。由于历代开拓者颇为上山的人设想,在山路中,游人每行10分钟左右,就可以遇到一座小亭,略事休息。这些小亭,有的建在路旁,有的建在石桥上,与周围景色颇为协调,而且越往上,亭距越短,因为这时游人已感疲劳,需要多休息几次。游览青城山的乐趣就在于沿着浓荫密布的石阶山路,一路上欣赏山上的多种美景,来到一处道观,就可以坐下来喝一杯荼,欣赏观中建筑和所藏文物。
青城山属道教名山, 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相传东汉张道陵(后称张天师)曾在此修炼,道教称此山为“第五洞天”。全山树木葱茂,青翠满目,鸣泉飞瀑,清冷怡人。山中有8大洞、72小洞,道家宫观,遍布其间,由下而上,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上清宫,令人目不暇接。登临峰顶眺望,成都平原,平畴千里,一一可见。山风高畅,令人心旷神怡。
“幽美”气氛还体现于青城山的人文景观:
一是藏。如建福宫,藏于“悬崖峭壁高百丈”的丈人峰下,周围五峰环列,古木葱茏,上连岩腹,下临清溪,幽然而居。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它天然图画,游人至此,如置身画中,故将此建筑名为“天然图画”。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巧,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附近有三岛石、洗心池、上天梯、一线天等名胜。
二是雅。建筑取木石,格局简练,色调素雅,与自然融为一体。建福宫建在丈人峰下,宫前有一条清溪,四周古木葱茏,环境幽美。其左 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由此西行一千米,即至天然图画。它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 苍岩壁立,绿树交映,云雾缭绕,游人至此,如入图画之中。 反映了巴蜀文化的高雅、洒脱、自然、质朴的风格。盘山道上的一系列风景建筑,颇受游人赞赏。道上每隔不远,便有小亭,隐约于树荫山岩间,这些亭均就地取材,以厚木、树根打眼投示建成,亭顶亦用杉树皮覆盖,形体多样,质朴古雅。在晴岚叠峰中,显得格外协调、雅致。
三是静。这里土壤肥沃,植被繁茂,小气候宜人,是宜居宜游的佳境。这种幽境,给人以幽清、稳定、安全的心里感受,有着“世外桃源”的幽美感。
我母亲、父亲先后于1992年、2004年谢世,先为老母购得青城山一块墓地,后又有老父与之合葬。操劳一生的两位老人,抚养了我们十个兄弟姊妹(夭折了3个),生活虽清贫些,但阖家总是其乐融融。两位老人生前喜欢清静,但因生活所累,愁事多多,总是静不下心来,死后倒是选了个福地,这下可享清静之福了。但愿他们地下有知,让张天师为你们做法,“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显灵,记住道法自然,清气著身。
文/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