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篇:对话,让教育更暖心
对话,让教育更暖心
《静悄悄的革命》第1章第5节提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要千方百计的促进交往,即让与教材的对话,与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成为教学的中心。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无数值得学习的东西,与同伴一起相互学习,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通过这种学习,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也能够改变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在这种对话中,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课题,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反观我现在的班集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一种良性的互动。比如我班有一父母离异,严重缺失家庭温暖的孩子。这个孩子极其没有安全感,遇到一点事情就情绪波动特别大,有时甚至会冲动地跑到窗户边上。班上的一些同学虽然知道一些他的情况,但是没有看到哪个同学去主动关心他,主动去帮助他,只是对他一系列的行为,感到不解,甚至感到可笑。有的同学还会多次三番的故意去“欺负”他。大部分同学没有把他当成我们班的一份子,其实大家不知道,没有他我们这个班集体就不是完整的。还有一个同学就是成绩非常不好,性格比较内向,每当老师请他回答问题,同学们就会在下面哄堂大笑,还有一部分同学会大声嚷道:“老师他肯定不会”!完全没有班集体的意识。在现在的班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也没有形成相互交往,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的冷漠。就好像一个不负责任的父母,只会指责孩子们做的不好,却不会细心的、耐心的帮助孩子改正。还有的学生很怕在课堂上发表这些意见,因为他担心,如果他回答错误了,会被其他孩子嘲笑。这也是不良交往行为的一个表现。教室应该是一个允许尝试允许犯错的地方,即使回答不出正确的答案,每个人的勇气也应该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就像一个孩子学习走路,如果连他犯错的机会都不给,那他可能永远都学不会走路,永远都学不会长大。要做到让学生们竖起耳朵倾听教室另一角的学生说话,与远处的同学发生相互交流,就必须经过非常耐心的、长期的、反反复复的努力。
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室每天发生着无数的事情,也就存在着无数的奇迹,让我们构建教室里的师生关系。仔细的关注每个学生在理解上、感受上的差异,从这点开始就能够向着硕果累累的相互关系迈出一大步。从教第一年我是非常喜欢进教室的,总是喜欢到教室里面去看一看,或者和同学们聊一聊。第二年也还会到教室里面去看一看,聊一聊,但是次数比第一年有所减少。从第三年开始,我除开必要的检查和上课,很少去教室。一来我想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二来我并不想融入他们之间,所以我感觉我与学生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了,我们之间缺少着一种师生友谊般的互动。我知道学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完全做朋友,但是我现在的态度,感觉离学生的心太远了,因为我不太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也不太关心他们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我只关心他们上课认不认真,作业有没有完成。这就好像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我只关心他们应试教育怎么样,从不关心他们的素质教育怎么样。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和老师聊过,她说教学效果并不是单一的上好课就行了,而是像一张网一样,需要纵横交错多重因素的影响,才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我记得我给那个离异家庭的小孩子包扎伤口的时候,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饱含着感激之情。从那以后我感觉他调皮的行为有所收敛,然后他看到我也是眉眼带笑的,而且上课也会时不时的举手发言。所以,要想教好学生的文化知识,必须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动,在在情感做保障的基础上去教书育人。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通过引发、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够实现自己实实在在的追求。另一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同伴共享、相互欣赏的活动学习方式,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个体的学习,有利于整个班集体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