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综合商超经营家电品已是穷途末路了吗?
【题记】
商超曾经是家电供应商极为看好的渠道,但在今天很多家电供应商却开始退出。曾经的香饽饽,为何如今成为家电供应商的逃离之地呢?值得深思!
冯同||撰文
定位于快消商品的综合商超,20多年前作为新生事物刚刚在国内大中城市出现时,不论是商流界还是消费者,立即被商超那亮眼的环境、齐备的商品、随意的挑选、周到的服务所折服。商超一出现就自带光环,成为渠道争夺香饽饽。
但是时过境迁,商超不仅没有了当年的光环,还成为各个供应商们抛弃的对象。而商超关门歇业的声音却是时不时响起,令很多看好商超的业界专业人士大跌眼镜。
全球最大的商超——沃尔玛在中国也是接连关门闭店,与初入中国时的盛况堪称鲜明对比。
据不完全统计,近2个月内相继关闭了南昌、广州、湖州、宁波、商丘以及深圳的近10家门店。落花流水似无情,往事如烟任飘摇。
自身不作为 反而转嫁风险
实际上,已经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即商超不反省自己的经营模式、手段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对互联网时代用户行为变化的应对能力,反而将更多的风险转嫁给供应商和品牌商,无疑是一种作死的节奏。
而在向供应商、品牌商转嫁风险中,最直接的就是想尽办法收取新店开业费、条码费、堆头费、进场费、合同续签费、各种返利,以此来维持经营业绩。并将此作为常态,形成一种近乎于模式的套路。
由于商超进入市场时相对供应商来说,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养成了非常不好的毛病,不是靠经营管理要效益,而是把压榨供应商当成了获得经营成果的捷径。并且这种行业弊端从一家向所有商超传染,形成了整个行业
很多行业专家就认为,向供应商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无疑是杀鸡取卵。一方面助长了商超在经营上的继续懒惰不作为;另一方面是无端向上游供应商转嫁风险而破坏了产业链的和谐。
家电边缘化 设法克扣供应商
商超原本就是以经营快消品为主营,家电在其经营中的比例并不高。虽然家电品的单品价值比一般快消品大,但总体占比也就在一成左右。因此,商超在转嫁风险中,首先想到的就是价值大的家电品。因此,家电品是商超们转嫁风险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在商超,经不经营家电品已经陷入一个怪圈。商超在线上平台、社区经营崛起后,经营每况愈下,赚钱就更难。但商超不是针对用户购物行为变化而变化,而是把产品价值大的家电供应商当成转嫁风险的目标。
这样就形成了商超越是经营不佳,就更不愿意进货。供应商见商超进货减少就少投放资源,资源投放少经营更是每况愈下。越是这样商超经营越发困难,对供应商的盘剥也就越发厉害,如此就形成恶性循环。
供应商逃离 商超做家电更难
任何渠道商和供应商之间都是鱼水关系,即鱼儿离不开水,水中不能没有鱼。现在的状况却是,在商超的压榨力度加大后,供应商在陆陆续续开始逃离。一方面在商超的生存环境恶化,就是继续坚持也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商超经营家电的比例不大,另择渠道也不会有更多的损失。
现在的商流渠道,已经不是十多年前那样,有足够大的经营场所,就有巨大的吸引力和话语权。供应商可以的选择不少,新兴的电商平台,社交平台,都是新兴渠道。况且,用户的购物习惯已有所改变,商超不再是供应商的必选项。
以为家电厂家市场部人士就说,现在的渠道比以往宽广多了,除了原来的终端门店外,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社区平台等新零售崛起,给了厂家营销渠道以更多的选择。家电供应商抓住专业渠道外,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在疫情催生下迅速崛起,让供应商不会再在一棵树上吊死。
近年来不断有商超关门闭店,就是最好的警示。如果商超不改变经营思路,不在用户购物行为变化后寻求对策,而是光想着在供应商身上找补回来,那样路子会越走越窄。家电供应商会不断退出商超,而进入新兴活跃渠道。
只有实现双赢,才能更大的体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只为自己考虑,赚钱也是暂时的。对商超来说,这绝非是危言耸听!
=====
家电魂:深度解码家电行业热点事件,梳理家电厂商转型变革历程,互联网时代家电业最具深度自媒体。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