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唇亡齿寒

春秋时期,晋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其国君晋献公是一位具有雄才霸略的英主。晋献公想要吞并邻近诸侯国以扩充自己的版图。晋国南边有两个强敌,一个是虞(yú)国,一个是虢(guó)国,虢国位于虞国南面,伐虢必须经过虞。

晋献公问手下大臣: “怎样才能经过虞国去消灭虢国呢?”

大夫荀(xún)息献计:“大王,我们可以用咱晋国的宝马和璧玉作为礼物向虞国借道,虞君贪婪而寡谋,等我们灭虢之后,再回师反戈,一举消灭虞国,到那时,就可将宝马和壁玉收回。”

晋献公反复斟酌,最终采纳了荀息之计。

虞国有位大夫叫宫之奇,此人深谋远虑,料事如神,一眼就识破了晋国诡计。他劝虞国国君,不要接受晋国的礼物,拒绝借道给晋国。宫之奇说:“大王,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必定随着被灭亡,这就如同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附一样,若是嘴唇没了,那么牙齿就无法得到保护,定会受到风寒,不能安稳存在了。”

但是,贪婪而愚昧的虞公怎能听得进宫之奇的建议?竟然两次借道给晋国,终致国破家亡。

晋献公在消灭了虢、虞两个强敌之后,又接连吞并十七个诸侯国,并让三十八个诸侯国臣服于自己,晋国自此,日益强大起来。

这个故事记录在《左传·僖公五年》里,“唇亡齿寒”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意思是: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后来,人们以此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互相依存。

(0)

相关推荐

  • 泪痕春雨漫评春秋战国(一)从假途伐虢谈起(上)

    在正式说春秋战国历史时,我们先分析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春秋时代的小故事:那就是假途伐虢.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晋国想打虢国,但是想攻打虢国,需要经过虞国. 为了让虞国老大同意自己借道过去,晋国就给虞国 ...

  • 上下五千年,阿波聊历史(五)尊王攘夷,假途灭虢,齐楚晋三国中原争霸

    周幽王被西面的犬戎打败,死在骊山之下,太子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一前720).平王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迁都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市),史称"平王东迁". 平王东迁以前的历史称作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七:沆瀣一气

    "你就在那忽悠我们,我们买一袋米,还要买草纸,酱油买一堆,畜生!沆瀣一气,一丘之貉,说这都是褒奖你们了! " 最近,这段出自一位武汉嫂子的汉骂火遍全网,她骂的畅快淋漓,而且意外地引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六:分道扬镳

    北魏名臣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今河南清丰县)人.孝文帝初年,李彪做中书教学博士,后来又官至御史中尉.度支尚书等,是朝廷重臣.他为官清正廉洁,一身浩然正气,刚直不阿,政绩斐然,很受孝文帝赏识. 李彪做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五:气冲斗牛

    西晋名臣张华,字茂先,是范阳郡方城县(今河北固安)人,西汉开国功臣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 (张华画像) 张华自幼颖悟绝伦,豁达大度:勤学不辍,学识渊博:工于诗赋,辞藻华丽.在曹魏时,他曾担任太常博士.中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四:卷土重来

    唐代杰出诗人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比如<泊秦淮><赤壁><过华清宫绝句>等,都是脍炙人口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三:风声鹤唳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宣昭帝苻坚,在位前期,选贤举能,励精图治,想要一统天下. (苻坚画像) 有一段时间,苻坚苦于没有良相辅佐.他听说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有位王猛先生,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二:不耻下问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yǔ),他谦虚谨慎,聪敏勤恳,善学好问,学识渊博,在卫国有很高的声望.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像孔圉这样聪明的人,也犯了一次糊涂,改变了当时很多卫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一:一挥而就

    在我国南宋时期,流传下来一首千古传颂的爱国诗篇<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信口雌黄

    清朝学者赵翼曾经写过四首谈论诗歌创作的七言绝句,其中第三首是这样的: <论诗>(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 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 都是随人说短长. 诗人赵翼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五十九:虚张声势

    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中提到的"龙城飞将",指的是西汉大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