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健:同名之累
人的名字,不过是符号而已。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假如人类没有各自的姓名,那该是不敢想象的事实。然而名字在带给人们诸多方便的同时,也派生出许多始料不及的事情。
吾本姓季,生不逢时,六十年代初期,正是全国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本来起名字是一种高度凝聚的综合艺术,要把人生的体验和对未来的期望包容在一两个字里。而忙于生计的父母“水平有限”,唯一的初衷只希望我身体健康,办事稳健,故选择了一个“健”字。这么多年来,季健这两个汉字,便成了我的符号,亦成了随我一生的“影子”。可谁能想到,小县城同名同姓的人氏竟有三四十人之多。重名太多,成了当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麻烦,也演绎出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趣事。
有段时间,只要家中的电话铃声一响,我常常习惯用语:“你好,请问你是找哪个单位的季健?”对方总是回答“我找某某局的季健”或“我找某某厂的季健”。更有甚者直接对我这个季健发号施令,有通知我开会的,有催我缴款的,有邀请我赴宴的……弄得我云遮雾罩不知所措。直至市邮局新出版的电话号码簿将同名者一一标上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之后,我等同名者才免受干扰。
一次在浴室洗澡,一位胖乎乎的青年煞有介事地与躺在我旁边的“卷发”低语:“你可晓得,那个电视台的季健搞皮包公司诈骗,人家已经告到法院去了。”我强忍愤怒,心平气和地问身旁的“浴友”:“你可曾见过电视台的季健什么模样,你认识我吗?”“噢,对不起,昨天我是听朋友说有个叫季健的……我马上就联想到你,所以……实在对不起。”我镇定自若道:“老兄,你可知道舌根底下能压死人,今后还请嘴下留情。”自觉理亏的小伙子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事后经证实确有一位与我名字谐音的老兄与此案有染,所以才出现了“张冠李戴”的讹传。
前不久,久未联系的一位好友打来电话:“恭喜呀,你家发财了,也不早点告诉我一声,好为你家高兴。”一番话不像是玩笑,弄得我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对方看我慢不开言,便开起玩笑:“还不肯承认,怕露富吧,我又不会向你借钱。今天一上班,就听同事说'季健家原在西门的一套四合院’私房,因房屋改造充公,后落实政策未成是因为没有找到原产权证。这次旧城改造拆迁偶然找到了产权证,房产公司已予确认要作价赔偿一百多万呢。”我挺认真地回答道:“绝无此事,我家世居南门,根本没有房产在西门,可能是听错了吧?”“不可能吧,我爱人学校里有位熟悉你的老师也这么说的。”听罢电话,我不禁一阵窃喜,莫非我“福星高照”来了“财运”,或是祖上真有这一份丰厚的遗产要我继承?于是,我马上拿起电话,向房产公司的一位朋友证实“消息源”。朋友笑道:“确有其事。不过此季健非你也。也好,你沾了同名的光,也沾了喜气呀。”搁下电话,我反而坦然了。我平生可没见过这么多钞票,要真是“天上掉下个金元宝”,我还真不知该怎么受用呢?
季健,资深媒体人。中国朗诵联盟副秘书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影视评论学会理事,南通市作家协会理事,如皋市作家协会主席,如皋市全民阅读大使。曾出版《岁月留痕》,《岁月留声》,《岁月留印》,《岁月留影》,《笔尖下的流年》等专著,主编《声入人心——我是朗读者100期文汇》。随笔集《阅读的力量》,报告文学集《传承者》(合作)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