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杏生丨濛江往事之公社时的大炼钢铁
作者简介
麦杏生,74岁,广西藤县濛江镇人,20岁离乡外出工作,现为南宁铁路局退休职工。五十年来乡音不改,故土情深。撰有濛江回忆录二十余篇。
濛江往事之公社时的大炼钢铁
麦杏生
上大街街头顶有一条可以骑自行车一直往西的乡间道路,路的北侧是时田垌,常年种的是水稻、莲藕、茨菇、香芋等农作物,路的南侧过了柴栏,也是平坦的旱地,种的是桑枝、红薯、地豆等比较耐旱作物,这片地方是上大街少年儿童经常去摘桑果,找蟀蟋,打泥头仗的嬉戏地方,人们习惯称它为江头或江头地。当年,特别是夏天晚上,街坊们喜欢在这条路散步,到江头边草地上坐,倾大圣,欣赏大江夜景。
一九五八年下半年,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在全国展开,濛江人民公社也成立了,全部集体化。接着,又大炼钢铁,濛江炼铁厂就选址在大田垌河涌东侧这片江头地。
当年看见的大标语口号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要年产钢铁1070万吨!要在15年内超英赶美!”
濛江公社抽调了数以百计的强壮劳动力搞炼铁,在江头起了砖砌高炉几座。高炉约7丶8米高,上窄下宽,底座直径有2米,炉门方型,炉旁搭有竹木棚架,是投放材料使用,投入炉内的材料是木炭、矿石、废铁。矿石是本地挖的,废铁是收购站来的,木炭是自已烧的。
为了要木炭,山上砍了不少松树,中心校隔田相望的虎爪山三株苍松是那时砍的,岭脚村东出口大榕树旁一株又高又直的百年老松也是那时砍的,这颗老松是金刚岭最老大松树了,高高的树顶下有个大鸟巢,常令那些想淘鸟窝的人望而兴叹!
炼铁是要吹风的,每座高炉底二旁各装风箱一台,那风箱是街上五金修造社用白铁皮制的,长约4米,园形,直径有2尺。活塞是用头发做的,有韧性密封性好。为此,半边天们(妇女)作了无私奉献,剪了长头发交给炼铁厂。
炼铁时,一台风箱要二个大汉来回走动鼓风,二个人按时投料,时间到了另有两人用钢扦穿炉门小孔,铁渣铁水先后流出沙地上,完了重新封回小门。就这样按顺序反复操作,每座高炉要十几个人伺候,按每天3班倒,一座炉要几十人轮流当值。
土法上马炼铁是新鲜事,当时吸引不少人去看热闹,好奇心重的我们一帮十几岁人,也去看过,晚上现场灯火通亮,人声嘈杂,高炉顶上火光熊熊,映红了半边天,场面是壮观的,但能炼出多少铁,局外人是不知道的。
土法上马搞炼铁,虽然热情可嘉,干劲十足,但没有科学方法指导,没有技术力量解决,根本炼不出铁来。为了完成任务,也不能丢脸,有的队长干部就动员社员把家里的锅及铁器都贡献出来往炉坑里扔,趁热打铁做成了几块铁渣,算是炼出来的钢铁,就敲锣打鼓抬到县里去报喜了。
经突击蛮干,1958年12月19日有关部门宣布,全国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不多,所炼的土钢、土铁根本不能用 。
随着任务的完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转瞬即逝。江头地的濛江炼铁厂在办了不到半年后就停止了,而后高炉也拆了,人员也解散了,留下几间房子。几年后,镇民办初中在此开班,就是利用这些房子作的教室校舍。
本公众号本年度往期作品选读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西江水月
微信号:xjs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