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马太效应:想让异性喜欢你,一个方法就可以

1968年,美国的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首次提出了“马太效应”这个词,他将“马太效应”大致总结为:

任何个体,群体或者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比如金钱,名誉和职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当然,这个理论也同样适用于爱情,爱情里面若想赢得异性的喜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一个方法就够了,那就是让自己变得尽可能强大和优秀。

举个经济学领域的例子,当一个人很富有的时候,他就拥有得更多,而资源多了,他就越能获得更多的成功,从而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而如果没有得到这些的人,那么外界对其的态度就容易是怀疑的,所以循环下去,能得到的资源也就越少。

爱情里面的马太效应就表现为,当自己足够优秀强大时,也就能体会到何为花香蝶自来,拥有的越多,就会得到更多的爱,反之,在爱情里面越是贫瘠,越是不容易得到对方的爱和尊重。

而在实际的恋爱过程中,大多数人都秉承着一个原则,那就是付出的总会得到回报,觉得只要自己真心去付出,那么对方的心总有一天会被自己感化,从而回馈给自己同等甚至更多的爱。

其实不然,当一个人没有原则和底线地去付出时,已经表明了自己在这段感情中的卑微地位了,一味的付出看似不求回报,但也能让对方不会珍惜自己的付出,甚至认为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并不会珍惜。

而如果在这段感情中懂得“适可而止”的付出,不仅不会让自己累心,还会让对方因为距离感而倍加珍惜。

身边的朋友莱娅一直是个很有主见的女人,独立,自强,而且非常有事业心,不管她处在哪个领域,都能成为佼佼者。

刚结婚的时候,莱娅一心想要在事业上登得更高,而婚后生了孩子之后,她的重心开始逐渐往孩子身上转移。

经历了几次更换月嫂和保姆之后,她不再放心把孩子交给别人来照顾,于是干脆辞了职,做起了全职妈妈。

尽管在别人的眼里,都觉得她这样的牺牲太大了,但是她却没有后悔过,尤其是在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后,她更觉得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可是没过几年,还没等到孩子上幼儿园,莱娅就发现丈夫似乎对她的态度变了,她不解,自从她全职在家后,照顾孩子,打理家务,几乎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被她包揽了。

而且对老公,她也比以前温柔了许多,但为什么丈夫看她的眼神里,却没了欣赏,反而多了些不耐烦和嫌弃?

其实,莱娅的选择确实没办法用某一标准去衡量对错,但是当她从事业场上退下来之后,无形当中就自动处于了婚姻当中的劣势地位,所以得到的也就越来越少。

因为现实而又残酷地说,确实男人更欣赏能够在职场上杀伐果断的女性,智慧,冷静,干练,自带强大的气场。

而莱娅在回归家庭后,比工作时更辛苦,却反而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一而再地下降,不修边幅,任由身材发福走形,甚至还对丈夫每次出差都有了疑心。

这样的莱娅用物化的角度看,在婚姻中拥有的越来越少,所以她得到的丈夫的关注也越来越少。

当莱娅选择做出改变后,她看到了预期的结果,回归职场,更冷静地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跟丈夫之间的关系也没那么紧张了。

而职场上的成就让莱娅变得更加自信,职位不断晋升,薪水也翻了好几倍,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莱娅也是如此,她待人待事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焦虑和暴躁,也没有了抱怨。

正因为她有了这样的正面变化,所以丈夫对她也有了改变,他觉得曾经那个温柔懂他的妻子又回来了,也更愿意与她沟通,整个家的氛围都变得更轻松了。

很多人在陷入一段感情之后,都会急于得到对方的倾心,毕竟付出的感情若是得不到回应,那么无疑是一种煎熬。

所以有些人便会付出自己的全部,心想,我把所有的都给了你,你总要珍惜的,我对你那么好,你总是需要的,我那么爱你,你一定会爱我的。

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到最后就会发现,自己付出那么多,却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反而自己的感情一点不被珍惜。

而一些看上去并没有在感情中付出太多的人,反而被异性追着哄着,有任性的权利,有撒娇的资本,她们凭什么得到这些?

其实,这就是马太效应起了作用,当一个人在感情里面越强的时候,他得到的感情也就越多,反之这个人如果在感情里面越弱,那么他得到幸福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所以,与其把焦点放在讨好别人上,不如先做好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这份强大包括内心和外在。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对自己的感情,事业,家庭都有清晰的规划,他懂得如何让自己用自身的优秀和魅力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倾心。

他会把时间和精力合理分配好,因为提升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涵养等都是会跟随自己一生的,不会被任何人抢走,而指望别人施舍的爱只会让自己自尊全无,还会变得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

最重要的是,强大的人从来不会把自己幸福与否的关键交到别人的手上,因为别人永远给不了真正的安全感,也给不了自己最需要的爱,唯一能主宰自己人生和幸福的人,其实就是自己。

更何况,感情中两个人之间的交往,讲究的是“平等”,并不是只需要一方的付出就足够了,达到平衡才是最好的状态。

END.

(0)

相关推荐

  • 活用马太效应,前任也可能找你复合!

    一种爱不叫放手,叫珍惜 -from 花好- 马太效应指的是一种两极分化现象. 它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经济学用语,跟我们的感情有什么关 ...

  • 男子欲家暴,反被妻子打进医院丨警惕婚姻中的“马太效应”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从来都只听说男人打女人,把女人打得鼻青脸肿,苦不堪言.谁知道也会有男人原本想家暴打老婆,没成想却被自己老婆打得满地找牙,最终进了医院. 而老婆则说:"看到他想 ...

  • 职业中的“马太效应”毁人前程,引人深思

    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级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马太效应也存在于职场中,值得职场人深思. 发现没?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XXX怎么运气那么好?工作好.体面. ...

  • 教育中的马太效应

    在圣经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 ...

  • 经济世界中的马太效应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每日一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 ...

  • 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马太效应出自<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 ...

  • PS通道应用之十四:消除色彩中的马太效应(1)

    本PS实例教程是关于PS通道应用系列第14节,主要介绍如何利用通道来消除色彩中的"马太效应",就是防止色彩的溢出,让照片变得更加靓丽动人. 温馨提示:由于城市贫农把教程的思路和操作 ...

  • PS通道教程第十四课:消除色彩中的“马太效应”(2)

    我们把RGB色彩模式转换为Lab色彩模式试一试看如何?其结果并不理想,而且溢出得似乎更加严重. 图3 如果懂得色彩模式的朋友就会知道,CMYK是基于印刷油墨的色彩模式,它比RGB增色模式要暗淡得多,也 ...

  • PS通道教程第十四课:消除色彩中的“马太效应”(3)

    情况似乎到了山穷水尽,于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后期中的色彩溢出现象,只是程度轻重而已,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这里我们再次求助于通道这个根本核心.我们会发现a通道与b通道都是基于50%灰度.它能够反映出不 ...

  • PS通道教程第十四课:消除色彩中的“马太效应”(4)

    2.现在打开"图像/计算",在对话框中,注意a通道与Alpha 1,混合模式为"差值".差值模式往往用于不同通道之间的比较,找出其差异性.特别适合于查找中性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