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阳气”的几则短医话

阳气是生命的能量源,就像自然界的太阳一样,《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失去了阳气,就会短寿,就会生病!阳气不到就是病,千万伤不得!如果我们希望身体阳气充足,就要跟随太阳的步伐,关注节气的更替。也就是说,每一个节气的到来,都意味着天地之气的转换。所以,每个节气都是一个养生的节点。我们随着节气来调整日常生活和饮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大必削。”顺应天时地生活,自然就会得到上天的眷顾。

● 生命以阳气为本,养生就要养阳气,要想长寿就要好好保护你的阳气。阳气不衰,则生命不息。进一步说,生命以心为本,心和则五脏六腑皆和,生命可以持续。由此说,所有的大病重病,都应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一个是阳气,一个是心。一方面,使阳气能气化;另一方面,使心神和畅,保持安和恬静,最忌讳心生嗔恚。所有的医疗手段,也都不能伤损阳气和心神。伤阳则正气虚,伤心神则精神败。阳气一伤,平衡则会失调,即会加重病情。由此说,生病虽然痛苦,但越是痛苦,越要心神宁静,越要保护阳气,这样才能让五脏不乱,血气自调,疾病也就容易康复。

● 临床常见有人盲目相信喝蔬菜汁和水果汁能提供更全面的营养,更容易吸收。我认为,这种纯粹的营养学观点实在害人。从中医来看,蔬菜与水果大多性偏寒凉,生榨其汁,更要冷藏了再喝,是唯恐其性不寒。有人甚至早晨坚持喝这种混合汁,说能通大便。早晨阳气要温升,却灌以寒凉,美其名曰更健康,却不知脾阳已损,面色渐青发暗。再者,脾阳一虚,容易下陷,会引发或加重腹泻。腹泻时所有寒凉性的食物都要少吃,包括多数水果、凉水、冰淇淋等等。可多吃些怀山药、芡实、板栗等,有健脾止泻作用。王老吉、牛奶、绿茶、绿豆、西瓜等下肚,把你的脾胃之阳气浇了个七七八八。脾胃冻住了,阻塞了,你上面的火热之气就下不来,火就逆向上行了,喉咙痛,牙痛,溃疡就来了。不懂得保护脾胃,疏通脾胃,只知道在上边去火,结果就是脾胃越来越凉,堵塞的越来越重,上面就会越来越热,而下面得不到火热之气的下行,而变得越来越凉。所以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症!“孙郎中”在此奉劝大家:只要出现上面容易上火,下面还怕冷,怕凉的,就坚决不要喝王老吉等凉性的食品了。 

● 阳气是生命之本,具有温养组织脏器、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气。跟平时所说的,抗体,抵抗力,免疫力有些相似。阳气保护着身体不受病邪的侵害。“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决定长生,当人体有不适的时候,体内就好比是阴冷潮湿的天气,但太阳一出来,这种环境就不利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了。当阳气不足时,人的健康也将缺乏维持之正常运转的动力,各种疾病就随之而来。就如同失去了保护罩一样,一有风吹草动容易生病,而且生病时间长,不容易痊愈,还容易反复。具体表现为:容易受寒感冒,咳嗽,拉肚子,积食,不喜动,食欲减少,睡眠不安稳,浅睡易醒,脸色偏苍白,唇色偏淡,手脚偏凉等等。养阳,而不是补阳,说明需要细心地呵护体内的阳气,而不过度消耗,也是另外一个意义上的“补”。春夏养阳,就是借助了天地间的旺盛阳气,从而带动体内阳气生发生长,其实也是借助了天力,养阳也是事半功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