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记忆中的黄岗河

记忆中的黄岗河

我的家乡在苏北里下河地区,苏北灌溉总渠穿境而过。总渠修建于1951年,西起淮安市洪泽县的高良涧闸,东至盐城市滨海县的六垛闸入海,全长大约168公里。它是在平地上开挖的一条大型人工河道,既是淮河排洪入海出路之一,又兼有灌溉、航运、发电等多种功能。从高良涧闸开始,沿着苏北灌溉总渠,每隔八到十公里左右,便向它的两侧修建支渠,灌溉广袤的农田。我家门前的黄岗河,便是许许多多支渠中的一条。

黄岗河西起苏北灌溉总渠,向东蜿蜒四十多里,宽约四十米左右。同苏北灌溉总渠一样,它也是在平地上修建而成。河里的水位,高于农田近两尺。水可以自行流入农田,灌溉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两侧的河堆有一人多高,堆坡上长满了高大的洋槐树。每到洋槐树花开时节,黄岗河堆就像一条青白色的长龙,颇为壮观。槐香馥郁,很远就能闻到。这个季节的农村,青黄不接,许多缺口粮的人家,就用竿上绑把镰刀,去黄岗河堆上采槐花充饥。我家也常采槐花吃,只是那时候家里缺油少盐,炒出来的槐花很难吃,咽不下去。不似现在,槐花摇身一变,成了一道天然的美味。槐树下的河堆上,长满了茂盛的茅草,那是牛羊最爱吃的青饲料。每天放学后,我们小孩子便拿着镰刀,背着用芦苇编成的草篮子,去河堆上割草。天黑时,把草背到生产队的队场,交给饲养员称重,再折算成工分。我们男孩贪玩,通常不如女孩子割得多。有的女孩割得很多,自己根本背不动。天快黑时,她们的父母就会带着扁担来挑草。

到了夏天,黄岗河堤上的树冠相接,搭成天然的遮阳棚。浓浓的树荫,盖满河堆。河堆上的人们,缓缓行走,尽情地享受着阴凉。偶尔有几束阳光,躲过树叶的遮挡,撞到地面,形成烧饼般大小的亮斑。有时也会撞在行人的脸上,调皮地闪着行人的眼。在农田里参加集体劳动的社员们,累了时,都喜欢到河堆上乘凉,或靠树坐着,或躺在地上,抽几口旱烟,眯一会眼。有时,会有一两只不知趣的蝉,在树梢上声嘶力竭地叫着,令人烦躁。这时,便有人朝那树干上用力蹬上一脚。那蝉,便知趣地停止鸣叫,飞到远处的树上。

黄岗河不只是大人们劳累后爱去休息的地方,也是我们孩子的欢乐场。夏日的中午,小伙伴都喜欢到黄岗河里游泳。黄岗河只有四五尺深,河底很平整。小伙伴们成群结队地在黄岗河里打水仗、比游泳、比潜水时间长。虽然吃不饱饭,但玩起水来总有力气。河里有一条生产队罱河泥用的木船,那是我们最大的玩具。一群小伙伴,一起站在船的一边,同时发力,就把那木船翻了个底朝天,然后再把它翻正。就这么玩着,乐此不彼。有一次中午,我们翻木船,在木船反扣下的那一瞬间,一位小伙伴没有来得及躲开,被船帮砸着,哭着回家了。其余的人也作鸟兽散,任由那木船倒扣在黄岗河里。下午,罱泥的那个社员上工时,一人如何能把那船翻正,气得到我们学校找校长告状。那时,我们虽然玩皮,但都很老实。十多个人,自觉地走到教室外面,站成一排,任由那火辣辣的太阳烤着。校长则带着两个老师,去黄岗河帮罱泥的社员把船翻正。

夏天除了游泳,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下雨天去黄岗河放鱼。所谓“放鱼”,即放干渠水捕鱼。渠水自洪泽湖而来,带来了许多种鱼。每到下雨天,秧田便不再需要灌溉用水,我们几人小伙伴便拿着铁锹、渔网,戴上斗笠,或者披上塑料布去放鱼。放鱼,首先要选择好一条黄岗河的支渠,把它的上游堵死,在下游挖开一个缺口,再用渔网挡在住缺口处,防止鱼跑了,让渠内的水直接流入河内。由于渠底都高于河里的水面,很快,渠内的水就被放干,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捉鱼了。鱼,都是洪泽湖游过来的鱼,许多都叫不出名字。有的上颌向前延伸达两寸多,比身子还长;有的身体透明,内脏看得一清二楚。有时还会捉到甲鱼。小鱼,不是扔进河里,就是带回家喂鸡、鸭子、猫等。大鱼拿回家,有时也会迎来父母一顿骂。因为煮鱼要用油,而油很贵。煮鱼时只放一点点油,煮出来的鱼没法入口。多放些油吧,又舍不得,让父母很为难。另外,“放鱼”也有一点风险。放鱼时挖开的缺口,如果回填得不够严实,便成为隐患。晴天灌溉时,容易倒塌。一旦倒塌,影响秧田灌溉,生产队长就会查是谁家的孩子挖的,那是要扣工分的。

收完稻子后,农田不再需要灌溉用水,堤防管理所便关闭灌溉总渠堆上的水闸,停止供水,黄岗河开始慢慢干涸。到了冬天,黄岗河床就是一块平平整整的游乐场。高高的河堆,就是一堵天然的挡风墙。我们小孩子都喜欢到黄岗河堆上拾烧锅草,草篮子装满后,就到河床上做游戏。常玩的游戏是跳房子,赌注就是烧锅草。开始前,每人都从篮子里拿出等量的烧锅草堆放在一起。然后开始跳房子,赢了的人就从草堆上抓一把,放回自己的篮子里。当草堆被抓完后,再重新开始游戏。总有人运气不好,篮子里的烧锅草被输得一根不剩,回家后一顿打骂是少不了的。

黄岗河床还是我们生产大队淮剧团的演出场地。那时候,人们的文化生活非常匮乏,一年难得看上几场电影。看公社和大队排演的淮剧,成为人们的主要娱乐活动。我们大队有个小淮剧团,演员都是大队的社员。他们把样板戏改编成淮剧,演给社员看。每到冬天,淮剧团常常送戏到田头,有高高的河堆,可遮挡凌冽北风的黄岗河床,就成了最合适的演出场地。演出之前,淮剧团的锣鼓队会从村头走到村尾,一边走一边敲锣打鼓,提醒人们去看演出。听到锣鼓声,大家便纷纷出门,跟着锣鼓队来到黄岗河看演出。根据样板戏改编的淮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沙家浜》等,我们在黄岗河看过不知多少遍,依然兴趣十足,好多台词都能背上。每当听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时,我们就在台下大喊,刁德一就是黄岗河的大土堆。这时,总有有大人斥责到,小孩子,别岔嘴。我印象最深的一出戏是《朝阳沟》。戏中有两段银环的唱词:“我是城里长来城里生,十几年从没有进到农村,五谷杂粮难分辨,麦苗韭菜我分不清”,和“亲亲娘祖奶奶,谁叫我到山沟里来,上午挑下午抬,累的我腰疼脖子歪”。听到这两段唱词我就纳闷,这银环是不是傻啊,庄稼都认不得,还偏偏要到农村吃苦受累,我们农村人都想进城呢。

1980年秋,我们大队开始分田到户。不但农田分到各家各户,而且生产队集体的其它财产也都分给了农户,包括生产队里长的树。黄岗河堆上的洋槐树,全部被锯掉卖钱。一眼望去,光秃秃的河堆上,全是一排排的树根。树根,劈开后是上等的烧锅草。于是,到冬闲时,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全都拿着斧头、铁锹,到黄岗河堆上刨树根。一个冬天下来,树根全被刨光。河堆上全是大大小小的土坑,满目疮痍。开春后,黄岗河堆被农户一段一段地瓜分掉,种上了庄稼。从此,黄岗河堆没有了遮阳的浓浓树荫、馥郁的槐香,也没有了茂盛的茅草,烦人的蝉叫。炎炎夏日里,河堆上的行人,总是步履匆匆,再也没有往日的休闲。

分田到户后的农田,种植什么庄稼,全由村民自家决定,政府不再过问。由于种植水稻经济效益高,原来种植黄豆、棉花、玉米、山芋、蚕桑树的农田,全都改成种植水稻。秧田的用水量大幅度地增加,再加上游来水减少,处在黄岗河中下游的农田,渠水总比秧田低几寸,再也无法自流入田。于是,每到暑假,给秧田戽水,便是我挥之不去的恶梦。

那时,我已经上初中,住校学习。每到暑假,给家里八亩多秧田戽水的任务就交给了我。每天早饭后,我就拿着脸盆去田里戽水。天越热,秧田里的水蒸发得越快,需水量越大。我穿着裤衩,光着身子,低着头,弓着腰,一盆一盆地往秧田里戽水。累了,就躺在田梗上歇一会,或者沿着田梗朝前走走,看看田里的水朝前流了多远。热了,就到水渠里泡一会。每当这时,在田里除草的父亲就会骂我偷懒。往往到中午时,秧田里的水,还没有流到田的另一头。而这时,我已经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没有办法,只能吃过中饭后接着戽。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天能经常下大雨,秧田就不而要我去戽水。每当我把这个想法说出来时,父母都会斥责我,天天下雨,那水稻能有好收成?到时吃啥?天热水稻才能高产呢。

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上游洪泽湖的来水进一步减少,黄岗河的水已经流不进大大小小的支渠。河里的水位太低,没有办法戽水。于是,家家户户都购置了水泵,把黄岗河的水排入河里,再从河里抽水灌溉。每天清晨,东方刚发亮,家家都趁着早上凉快,用独轮车,载着小型柴油机、水泵,去田间给稻苗抽水灌溉。田野里,到处都是柴油机的轰鸣声。柴油机排气管喷出的浓浓黑烟,在夏日的早晨,贴着秧苗的顶部,象一团团乌黑的云,缓缓地飘向远方,空气中满是柴油的味道。到早上八九点光景,抽水工作结束,田间又恢复死一般的寂静,连以前常见的除草人都看不到。因为这时,已经有了高效的除草剂,再也没有人愿意在烈日下除草了。洒过农药的秧田水,漏到几乎被抽干的河沟里,鱼虾也渐渐少了。使用柴油机抽水,使戽水成了历史,人们的劳动强度得到减轻,但种植水稻的成本却大幅度地提高了。

二000年后,黄岗河彻底被废弃。农户们将收割后无用的秸杆,成堆地抛进黄岗河。秸杆发酵后,河水变黑,鱼虾灭绝,百十米外就能闻到河水的臭味,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后来,在一场农田改造运动中,黄岗河堆被推平,黄岗河又变成了以前的农田。

黄岗河,因水而建,也因水而废。五十年代兴建的黄岗河,在经历半个多世纪后,灰飞烟灭。人们向大自然无休止地索取,引起了环境与气候的变化。环境与气候的变化,带走了黄岗河和许许多多其它的河,也带走了我儿时的快乐与痛苦。儿时的快乐与痛苦,尚能从记忆中追寻,带走的风景、健康和幸福,能何处寻觅?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陶以浪,江苏阜宁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平时喜欢写些文字。

长|按|二|维|码|关|注

以爱与青春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0)

相关推荐

  • 【每日一题】(1560)北陡与湾陡之间的坡度变化

    每日一题 进步一点 (2021武汉六月) 灵渠,古称秦凿渠,于公元前 214 年凿成通航,图中陡门,是在南.北渠上用于垄高水位,蓄水通航,设陡距离近的约 60 米,远的 2 千米 .水涵,设于堤内,块 ...

  • 赵老峪——顺阳河往事

    赵老峪--顺阳河往事 文/王闻民 进入九月份以来,窗外绵绵的秋雨,把县城的高楼淹没在烟雨中.雨中的打伞人匆匆忙忙的赶路,雨衣也不能抵挡落下的雨水进入衣内:车辆在大街小巷穿行,车轮过后水花四溅,引得路人 ...

  • 渡槽——上善若水

    渡槽--上善若水 鸭塘渡槽,全长1600米,高12米(相当于四层楼高),能通过5个流量(立方米每秒)的丝网薄壳钢筋混凝土建成.1977年10月动工,1978年5月完成).加快了流速,有效地防止了渗水和 ...

  • 志·沟洫志(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沟洫志(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龙首渠赋/杨维桢

    龙首渠赋(原文) 商颜苍苍, 洛水泱泱. 夫何走深源之几千里, 驰汗漫之流长. 散波涛于云雨, 若神扬之所藏. 岂非所谓龙首之渠, 灌重泉于东方者乎? 想夫汉武临轩, 皇风穆清, 凿渠灌溉, 民利大兴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我记忆中的墙子河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我记忆中的墙子河 天津  周乐凯 南京路是天津最繁华的道路之一,路面宽阔.高楼林立,夜晚流光溢彩的灯光好似奇妙的幻境 ...

  • 散文《把这个春天留在记忆中》黄记英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今天是个春和景明的日子,春末夏初的艳阳暖暖的照在身上,忽然发现春以接近尾声,夏天正悄悄走来,趁春天还没有走 ...

  • 散文||记忆中的祖父祖母

    记忆中的祖父祖母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又称"中元节".自己的家乡,在七月十五日这天要"烧包",就是为逝去的亲人烧纸钱祭祀. 夜风轻拂,万籁倶静,清 ...

  • 诗歌:记忆中的黄沙滩 | 洪彦 主播 | 岳辉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记忆中的黄沙滩 洪彦 黄沙滩-- 你总是在不经意间 来到我面前 一遍一遍播放着我的童年 有时让我幸福融融 有时让我泪水涟涟 哦,黄沙滩 你是拨动我情感的 ...

  • 散文||记忆中的年味【征文】

    记忆中的年味 成年后的我,每每一到年末,有一件事总是都会想起,那就是想到小时候的过年. 小时候虽不知具体哪一天过年,但只要看到父亲闲下来,开始在家准备柴火了,母亲开始大扫除了,就知道快要过年了.因为父 ...

  • 散文||记忆中的除夕【征文】

    记忆中的除夕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了!有猪的,把猪杀!没猪的,打娃娃!娘啊娘,别打了,我给你做个好娃娃--"这是我甘肃老家一首妇幼皆知的民谣. 腊月初八一过,年的步子就 ...

  • 散文||记忆中的年味儿【征文】

    记忆中的年味儿 小孩子是最盼年的.小时候,只要一进腊月,我们就成天念着:"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年给你杀头大肥猪."在我们的歌谣里,年近了. 就 ...

  • 散文||记忆中的那朵云

      记忆中的那朵云 田少秋||广东 1 而今,我还是为你提起了沉甸甸的笔.在这些稠如树叶的日子里,聪明的,你告诉我?我该对妳倾道些什么呢?该做的,我总是默默去做,该想的,我一直努力地想着. 惊恐岁月峥 ...

  • 散文||记忆中的老歌

    记忆中的老歌 如果允许时光倒流,让我重择一段记忆中的时光走过,我愿意随便俯拾一首首经典的老歌.全身心地沉浸在那优美的旋律中,徜徉在它那曾经流行的风景里. 听!那曾经熟悉的<童年><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