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荒废纪

正月廿八日,午后出门,从澉头往木尾筋到绿水涌和山儿肚的岭岗逛了一圈,在绿水涌的田地只有三伯三伯母四哥一家人在除草整地准备种花生。我家在这里面的坡地水田也丢荒了。我妈种菜都是在老屋的屋地里面种菜,要么最远在路口上高垌的水田那儿种菜种花生。之前远在一公里之外的凤仪塘坡地和大垌水田也不种了。
忆鸟记
走在静静的路上,偶尔有鸟飞跃鸣叫。小时候,养过的鸟儿,有百罗、斑鸠、画眉、乌鸦,喜鹊,白鹤、灰鹤、翠鸟、米鸡、冬至郎、连袋鸟、猫头鹰、白面水鸡……
春秋两季时,下午放学回家扔掉书包,马上和邻居小伙伴一起跑到岭岗和果园的树,像雷达扫描一样挨个寻觅鸟窝。斑鸠和老鸦的鸟窝最简陋,不知晓是仗着自个儿的鸟蛋大还是怎么回事,基本上几十根干树枝撂在看着合适的树杈上就安居了;翠鸟和猫头鹰的巢穴最简单,翠鸟往往选择山塘或溪水岸边的斜立坡,山鼠够不着的地方,猫头鹰喜欢在背阴凉隐秘的石窟里;白鹤和灰鹤喜欢把窝架在靠近水田的杂草包里;米鸡一身黑,最喜欢在水稻禾上搭窝,它们的翅膀已经退化不会飞了,跑起来人也追不上,米鸡幼鸟也最难捕捉,刚从壳里孵出来离窝便在田里跑来跑去。红背毛鸡在藤包和杂草丛生的地方安家落户,幼鸟也特别好养,不像相思鸟养起来特别费劲,相思鸟的鸟窝做得最精致讲究,相思鸟一般选择在荔枝、桂圆、单竹等最隐密的枝丫上养儿育女,它们家不过拳头背那么大,一般产下3~5枚蛋儿,孵出幼鸟,养活飞出鸟窝,之后便是成双成对出现在房前屋后的果木树上。
寻觅到鸟巢,多数时候是鸟蛋,只好小心翼翼数着日子一周来看一次,画眉精明,只要人靠近它的窝,从此忍痛断离舍,所以也难捕捉它们,哪怕捕捉回来往往也不吃不喝头碰鸟笼开启自残模式。鸟儿孵出来后,刚开始是一周看一次,之后便三天看一次,幼鸟太小怕养不活,太久探窝又怕鸟儿翅膀长好飞跑了。除了这个因素,还得提防邻村的捉鸟人来抢先了。倘若发生此类事故,往往会在校门口引发群架。
头水公,二水嫲,三水兴达达,四水弱唧唧,五水着猫喫……这是一窝鸟儿的顺口溜,头生是公的,二胎是母的,三胎看起来身体健康,第四可能养起来很费劲,第五只可能被猫吃掉,顺口溜有点像龙生九子,除了区别公母之外,各有各的鸟命吧。
一窝雏鸟从树上取下来,往往是最先发现鸟窝的人最有分配权。给谁,不给谁,或这窝谁先选,下窝再由这窝没有分得的小伙伴先选,往往都很友好,倘若谁霸道的话,下次集体找鸟行动就会被孤立或其跑到另外一拨人那儿入伙又或者成为独立寻鸟人。
幼鸟带回来,真是操碎心,上学来回路上都花时间跑去捉虫,饭点的时候自己没吃也要先喂鸟儿。要是养翠鸟白鹤灰鹤猫头鹰,晚上还得到河里捞鱼儿回来喂它们。这些喂鸟活儿都做得不亦乐乎,最难得是像聋子一样假装听不到家人的唠叨:养鸟得堆屎,养鸡得只臂。
养过的鸟儿也魂飞了,徒留点滴记忆。鹧鸪难见其影,也无从寻觅其老巢,偶尔在天气好的午后,双双出来啼叫秀恩爱。
鹌鹑鸟,阿婆倒养过,鸟蛋可以吃。屋檐上偶尔有燕子做窝,我们一般称呼燕子为亚公燕,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称呼,不过大家喜欢把亚公燕和亚公厅里面祭祀的亚公联系起来,所以把燕子当做一种赐福吉祥鸟。
果树记
除了燕子喜欢在屋檐下安家,喜鹊和麻雀也喜欢在房梁或墙外面的缝隙和洞洞做窝。小时候,养得第一窝鸟是喜鹊,我爸在我们家猪栏门口对面的祠堂屋梁下捉的。这窝喜鹊捉回来后,喜鹊妈妈和爸爸天天飞到厨房门口的荔枝树上呼啼,如今想起来真是夺鹊之爱,毁鹊之家,养不活幼鸟亦是灭鹊之口。
厨房外的荔枝树是阿婆种的,荔枝树旁边有一棵菠萝蜜树,底下还有一棵阿伯种的李子树,天井前过桥圳边有一棵桂圆树,树下种着一大堆万年青,那个猪栏门口的五棵黄皮树,也是阿婆种的。阿公讲,你阿婆落澉头正通九阿妈那玩,她给了一颗黄皮,吃了黄皮肉,剩下五颗籽拿转屋面前种,好心护理,长了五棵黄皮树。我家的猪栏屋,不到二十平的泥瓦房,也是早期阿公和阿婆遮风避雨的家。
阿公和阿婆,先后养育了一女三子。我爸是第三,有姐姐和哥哥以及弟弟。我爸63年出生,我伯父五几年生,等到他们大概二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在绿水涌西北侧山岭向阳面开梯田种荔枝和桂圆树,也算是开始搞副业吧。挨着是作庭二伯的果园,也是种荔枝和桂圆,对面是阿炳哥的果园,还是种荔枝和桂圆。后面,我爸不护理了,阿伯和伯母打理,带着堂哥们又沿东北侧开辟了比之前大一些的梯田,除了种桂圆,还在桂圆树下种玉米和黄豆黑豆花生等农作物。我爸后来还养鸡养鸭。
小时候经常喜欢随堂哥们去逛果园,小木屋搭在半山腰以上,倘若整个果园地形比喻城一个人的话,小木屋在人肩膀处的位置。果园里面的树上和杂树藤包里面,堂哥偶尔还能发现鸟窝。荔枝也像苹果一样,有很多品种,像厨房门口的荔枝品种是四月红(农历),果园里面的是糖剥和桂味,等到五六月,也就是水稻快收割前。我小时候真是个不折不扣的跟屁虫,也跟着堂哥们去看果园。每去一次,可能都会问一次,荔枝熟了没,可以吃了没?荔枝开花和果儿都是一簇簇的,果儿会慢慢由青变淡红变红再变红紫色,倘若红到发紫也就过了果肉最好吃的时效了。
上学,学过一篇肖复兴的《荔枝》:“那时,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了一斤。”我们南方人完全无法理解老师的讲解。
像簇类开花挂果的果树,比如荔枝和桂圆,一般都不能熟一颗摘一颗,特别是黄皮果儿,从青变成黄熟,在变成黄黑紫的过程中,倘若摘熟一颗摘一颗,第二年挂果的时候,一簇黄皮果真是青黄竞赛。像我这馋嘴孩儿,蹭得蹿到黄皮树上,像只学飞鸟儿一样,到处寻觅熟黄皮果,为此没少被人骂——阿公到我爸妈,现在想想,我真是打小就脸皮厚为了解嘴馋不怕骂。后来,五棵黄皮树,我家分了猪栏门口的两棵,堂哥家分了两棵离阿公厅较近的,满叔分了一颗最小的。厨房门口的荔枝树也分我家。
荔枝和桂圆挂果,特别是快熟的时候,得守着,怕其他村的人家过来偷摘了。在果园的时候,最喜欢下雨,夏天暴雨阵雨来的时候,乌云从东南南边或西北边或射广嶂那儿的天边铺滚过来,快的时候,不到半小时天就滴水落来了,鸟儿在这个时候纷纷回巢,红背毛鸡会底底飞回杂树藤包。在绿水涌掌牛的阿二叔,往往能够寻觅到他们的老巢。
阿伯,阿茂三哥和秀容姐,我们从外面回到林中小屋躲雨,阵雨落下来拍打在草屋顶上,透着门口和小窗户看外面的雨水,看岭岗下田中的水稻……看着现在荒废的果园,或许以后可以找个山坳搭一个属于自己的林中小屋,最好是悬空山崖搭在树中间,比起三亚人间天堂鸟巢树屋还要原声态。
隔壁作庭二伯的果园,他也长年累月地在护理果树,对面阿炳哥两公婆也是。三家果园,阿炳哥家的果园位置最好,在大石岭和圆岭余脉的落差的平缓中段处,日照时间比阿伯们这边的果园长。他家的果园是从亲人的花生坡地置换规划做起来的果园,另外还有一家几百亩的果园在圆岭西边,那是可以看清射广嶂山头的地方,是50年随着民兵跑到台湾的廿二公邮寄钱款回来投资做的果园。
我独自一人逛了一圈,在山口处,向西北看,发现的新土之处,有一座等待埋葬人的新坟,看起来风水甚佳。从山嘴处下面,向东南圳边走,在有路和无路之间行走,记忆重回脑海,这边有三棵苦楝木,还想起天井前万年青边上也有一棵阿伯种的苦楝木。苦楝木,果儿可入中药,其中川楝子最有疗效,主要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记忆之虫,爬到正金和阿昭哥的中药格子,期待能够寻找一味提高记忆力的药,脑白金不算,必须是一种由果类气味触发的记忆。
阿昭哥是个老中医,阿炳哥也最喜欢去找他聊天。我们这儿是大家族聚居地,也有字辈,到我这一辈是第十七辈,正字辈。从曾祖父往下的字辈是懿期举作正邦家……同宗不同族,各大家族生儿育女的时间差,造成晚婚晚育的家族的后代辈分比早婚早育的家族的同龄人辈分后代大。比如我虽是正字辈,阿炳哥和阿昭哥也是正字辈,可是他们年龄比我大四五十岁,隔着一代人。
抬眼看阿炳哥果园边杂树生花,迈过过膝草,走到果园里,旧日荔枝花簇簇开,荔枝果红满山坡,而今已是人去楼空,旧伞柄挂窗口,罗勒满地疯长,合抱双樟树外面是空空的养猪场。坡地上,好像是九伯在整理坡地,远远看着,不敢张口,也不忍心打扰劳作中的亲人……
水田坡地记
我家在桂东南六万大山丘陵地带,博白县志记载:博白县耕地面积797016亩,占博白县总面积的13.85%,人均耕地0.68亩,比广西人均耕地少0.26亩,比全国人均耕地少0.64亩;比1950年县内人均耕地少0.88亩,40年间人均耕地减少了56.41%。(1989年数据)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分田到户,我爸分了八分田,两分坡地。我妈是分田之后,从十里地远的旱坡嫁过来的。从懂事起,十万个为什么的我,问三问四,我们家有多少田?八分,八分是多少?不到一亩,一亩是多少?一亩就是一亩那么多,我妈烦死我了。等到我上学了,二三年级开始学习查字典的时候,才在新华字典附页上发现:一亩地约等于667平方,又过了许多年,才知晓相当于一个半篮球场的面积。
我家加上耕种阿公阿婆身下的田地和老村长作青伯的水田,加起来有三亩多水田,一亩多的坡地,最多的时候水田耕到五六亩多。最远的水田在大石岭外的大垌颈那边的屙屎岭山脚下的水田,那也是我们塘尾队和坪田队水田的分界点,最远的坡地在凤仪塘阿公厅门口对面,后来丢荒以及卖给凤仪塘那边的宗亲盖房子了,也就是现在凤坪卫生所的所在地,不过这个村卫生所去年还是什么时候打针打死上尾佬,卫生所现在也关门停业了。
对于坡地最早的记忆,莫过于到岭岗上的坡地顶挖红薯或拔花生,长田绳伯父和堂哥们的红薯地和花生地在家上面,岭岗脚分别有十四公和十九公以及阿敏哥的果园,三伯的坡地上面的楠树和竹子在岭岗半山腰生长。另外的岭岗是阿公自己种花生和红薯的木尾筋的坡地,到坡地顶的路上,要经过阿谭二在木尾筋半山腰的瓦屋,路上种着刺木,刺木春开白花,结荚果。半夜行文至此,苦思此树名,不得,停,翌日,得几短句附录如下:
未可名状的事物
带刺,夏开白花,秋结荚果
记忆中三十年的普通灌木
一般种在果园边作围园
就这个树寻便了脑海
和文字都尚未知晓具象
是什么树再尝试说出口
就像前几天遇见一只红耳鹎
在别人的公众号里或朋友圈
在屋门口荔枝树和菠萝蜜树穿梭啼叫
而我们一直叫它们冬至郎
它们的亚种是红屁股或黄屁股
又想想有些东西,陪伴你身边
前半生或一辈子了,你都说不出他们的名字
又比如阿公厅里的真容木偶以及右侧的地主,还有供桌右对角屋檐下门神的香炉
回卅十公的菜园拍得树叶图,用形色识花小程序方知其名为:光荚含羞草。
绿水涌(Chong)的水田和萝卜塘水田都是作青伯。绿水涌水田左边和右边是圆岭余脉两分支,左边是阿炳哥的果园,右边是阿伯的果园。从97年以来,刚开始,是传统的手插秧。秧苗的培育直接撒在整理好的水田,一般是1.5✘10m左右的育秧行,育秧行一般用草木灰和猪粪做底肥,一亩地大约需要3斤谷种,兑回来或买回来的谷种下地前侵水保持湿润,大概3-5天谷嘴冒牙,才直接把谷种撒到育秧行,等到秧苗长到15-25cm,才用木挑巴或铲把秧苗连着2cm的育秧土起到畚箕挑到水田梗。插秧前的水田一般需要犁起20cm左右的泥土,在插秧前再用耙整之后方能插秧。倒退式的水插秧需要弯腰,这也便是面朝黑土背朝天。
犁田耙地都是我爸负责,我妈负责做饭或挑秧插秧,一般需要5点起来做饭,做好饭捞了饭,大概6点多,开始叫我和我妹起来吃了早餐去插秧。
刚开始是耕种3亩多的水田,最多的时候耕种到6亩多。到了2002之后吧,村里才流行新的薄膜育秧方法,刚开始就不到10户人左右做,后来全村都抢着用薄膜育秧法,育秧行还是照旧方法整理,谷种也如是,谷种直接撒在育秧盘里,育秧盘大概25✘50cm,育秧行上用2m左右的竹青支起薄膜保温利于谷种的生长和秧苗的培育。等秧苗长到15-20cm就可以起薄膜卷起秧盘放到畚箕里挑到水田里抛秧了。抛秧前的水田需要施猪屎鸡屎草木灰混合肥,后来慢慢用碳胺和磷肥。
刚开始大家抛秧也像插秧一样整齐,后来发现只要间距不是太密不影响生长以及产量,七扭八歪的抛到田里,秧苗也能长齐。所以,有人还来玩笑说起,作青伯当生产队长的时候,村里插秧怕插不直还牵线呢。慢慢地,有些人家夜懒得梨田耙地了,直接使用一种克无踪使收割后的水稻茬烂掉直接抛秧。克无踪即百草枯,2016年7月1日停止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
插秧后水稻在水田里长到50cm左右,需要拔稗拔杂草,水田里最容易长鸭舌草和连地针叶草等各类杂草。边拔草边耘田,之后拔田绳草,也就从田埂蔓生到田里的草。拔草之后撒猪屎鸡屎草木灰混合农家肥,后来才慢慢用尿素等化合肥。
水稻成熟之后收割,也经历过三种收割方法。传统镰刀+牛拖石牛碾压水稻穗模式;传统镰刀+脚踩脱粒机模式;给钱请小型收割机模式。
传统镰刀+水牛或黄牛拖石牛碾压水稻穗模式,两广地区一般种植两季稻或冬种烟叶文且,海南可以种植三季稻。水稻谷子变黄成熟可以收割的时候,用镰刀把中端以上50cm左右的禾苗割下来,放到竹搭或畚箕里,大多数用竹搭,竹搭制作工序比畚箕简易,平底也更适合放禾把。放禾把在竹搭也蛮讲究平衡,稻穗上下两头轮替交错着放,以免挑禾把回家途中散开掉路上。
镰刀割禾把,放到竹搭挑回大禾埫,大禾埫是塘尾队集体所有,往往四五户人家才分得百十平米。禾把挑回大禾埫,齐堆在谷仓屋门口,等一天或两天够一趟,才把禾把撒乱平铺混泥土禾埫,等下午阿公牵牛回来,才给水牛架上牛轭套着石牛碾压和把脱粒,转圈圈碾压一刻钟甚至半小时再禾撂挑松禾把再继续碾压,之后看禾把上的谷子都脱干净了,再用禾聊吧禾干挑出来扔外面草地晒干做柴火。那头老水牛,可是我阿公的大宠物,春耕秋收,我和伯父两家轮流使用,不免使阿公心疼发脾气当狠话说:累死牛,大家都不用使了。说实在的,除了陪伴阿婆外,阿公陪水牛的时间可能比陪自己生养的儿女的时间都要长久。家里住瓦屋的时候,大家的谷子也是在大禾埫轮流晒。晒谷场地资源的奇缺往往生口角,当然不如异姓争田水那么狠。
传统镰刀收割+脚踩脱粒机模式,一般是在水稻根用镰刀像砍甘蔗一样放倒一大片,把脚踩脱粒机挑或抬到田里,直接在田里脱粒,脱粒后把谷子装到蛇皮袋再背回家,蛇皮袋不是用蛇皮做的袋子哟,是碳胺或磷肥等化合肥外包装袋子。刚开始30斤,50斤,到70/80斤左右的背回家,一里地那么远,后来便推着我爸的凤凰牌自行车运,前后各放一包,逞熊的时候可能运三包,人可能比自行车高一点点,推起来一不小心就从泥路上连车带人蹿圳里。特别是过泌头水坝处,先是下坡后是上坡,最怕蹿到水圳里。
最有印象的是,在这儿,十九推着他的自行车驼谷,过完泌头上坡时,自行车直接散架了,两人相视哈哈大笑。在这儿,我也遇见阿二叔把自己的牛鼻绕到竹子上,绑住前后脚抽打,牛大小便失禁泪牛满面,看得心酸眼湿。
另外是请人用小型收割机收割,我们这边水田跟东北华北平原比起来,压根连豆腐块都不如。之后有改良过的小型收割机下乡,才慢慢有人请收割机收割。并且刚开始那几年,收费也蛮贵的,一般人还是用脚踩脱粒机,或电动脱粒机。我家一直都是脚踩脱粒机。
水稻收割脱粒完之后,把谷装袋运回家,或抱或拖或拉或背到楼屋顶上晒。用耙子耙开平铺,再用扫把扫几篇残留的禾叶和空谷,最后才是起行翻复晒两到三天的大太阳即如初水份。晒谷的时候,最怕阵雨来袭,收谷赶起来哭都没有用,甚至收不完,把收拢起来直接盖上塑料薄膜,其他淋湿的就随它淋了。风吹来阵雨,也吹走阵雨,太阳出来再晒,淡定从容人无奈。
谷子晒干后,我爸用牙齿鉴定谷子的干度,下午收起来之后,再用风柜吹去秕谷。秕谷或谷衣沾到脖子也容易发痒或重则过敏。谷子晒干入仓,我家两个仓,一个水泥仓,一个铁皮仓。也留出部分缴纳公购粮,运到村公所过秤上交给国家的大粮仓。2003年,国家才取消农业税,我们家才不用交公购粮。
坡地种过红薯,木薯,花生,黄豆,黑豆,甚至还种过蔗糖的甘蔗。水田冬种烟叶和文且作为卖钱交学费的经济作物。
耕田种地是辛苦流汗的劳累活,从来没有一个农民能够写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诗意的句子。
如今家里做春耕都种花生的多,就十七叔,三伯等几家还春种水稻,大部分人早春种花生,再种点秋季稻够吃就好了。其实,懒惰是人类的常态。够吃,能有余粮,再出门打工赚点收入,已经过得像那时候可以批斗的地主了。
土地撩荒,哪怕进城捡垃圾也比耕一亩三分地活得好。放弃村里的那片水田坡地,把土地还给自然,到城市丛林里成为一个打工仔或打工妹,再相遇另外一位打工妹或打工仔,从此不再信仰猪多肥多粮多人多。我们失去的是土地,收获的是城市的流水线或踩不出脚印的虚无。
(0)

相关推荐

  • 果树冬季修剪先“五看”,到底看什么?

    曹泳春,1965年出生,中国农科院教授,果树专家.199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1995年从事果树营养学研究,一直深入到农业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在全国南北果区建立了1200多个优质高效示范园.发表论 ...

  • 故乡(原创首发)

    2021-03-25 15:55:08 傍晚,阳光把一栋栋老屋剪成了斜斜长长的影子,土墙红砖青石板,房前屋后的瓜藤龙眼像极了我梦中的老家. 阿公也曾靠坐在竹椅里看着门口小路,等着我放学回家,中院里也曾 ...

  • 田园荒废记

    正月廿八日,午后出门,从澉头往木尾筋到绿水涌和山儿肚的岭岗逛了一圈,在绿水涌的田地只有三伯三伯母四哥一家人在除草整地准备种花生.我家在这里面的坡地水田也丢荒了.我妈种菜都是在老屋的屋地里面种菜,要么最 ...

  • 纪晓岚的书法对联

    虚竹幽兰生静契: 和风朗日惬天怀. 不与时贤殊兴遇: 每因古趣见风流. 紫鸾对舞菱花镜: 海燕双栖玳瑁梁. 放眼青山摩诘画: 荡胸碧海少陵诗. 宝露春涵芝圃秀: 彩云晴映玉阶明. 快雪时晴,佳想安善: ...

  • 男子买下荒废小院儿,10个月徒手改造成中式别墅,网友:服了

    老早以前,我就想买一个乡下小院儿自己收拾收拾,住在里面想想就爽!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个愿望迟迟没有实现. 但最近,有位小哥却买下了一间废旧的小院,花费十个月的时间将其改成了温馨的家!他是如何做到的 ...

  • 纪晓岚书法对联,文气十足!

    111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

  • 武英殿二十四史南史_高宗欽定五洲同文書局南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二文学纪少瑜

    紀少瑜 紀少瑜字幼瑒,丹陽秣陵人也.本姓呉,養于紀氏,因而命族.早孤,幼有志節,常慕王安期之爲人.年十三,能屬文.初爲京華樂,王僧孺見而賞之,曰:「此子才藻新拔,方有高名.」少瑜嘗夢陸倕以一束青鏤管筆 ...

  • 年度治愈人心的田园剧来啦!豆瓣9.4,96%的观众都给好评

    去年这个季节,一部美国的田园纪录片<最大的小小农场>走进观众的视野,今年也有一部同类的片子上线--<万物生灵>/又名<万物即伟大又渺小>. 目前在这部片子豆瓣上获得 ...

  • 纪信:为救刘邦被项羽活活烧死,最后被奉为城隍

    是西汉的开国,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除了知人善任外,还在于他手下有很多忠于他的死士,这些死士曾经多次救刘邦于旦夕之间,才有了日后的汉高祖,而刘邦众多恩人之中,纪信应该算得上极其重要的一位.纪信,四川阆中 ...

  • 前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纪信舍身救刘王刘邦

    ▼ 五月,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曰:"食尽,汉王降楚."楚皆呼万岁,之 ...

  • 「周易登堂」第四讲 北斗指向,干支纪时

    这一讲主要介绍<周易>所依据的历法以及干支纪时的知识. <周易>所依据的历法是夏历,夏历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一部历法.夏历的具体历法内容大都秩失,现保存在<大戴礼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