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的善举也能改变世界——《每一个善举》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277号

微小的善举也能改变世界——《每一个善举》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每一个善举》讲的是小女孩克洛伊回忆一件令她深深懊悔的事。故事以黑人小女孩克洛伊“我”的口吻,回忆自己曾经冷漠地把新来的女孩玛雅排斥在女生小团体之外,等到明白自己错了,却已经没有机会弥补。也许你我都曾有一些抱歉没有说出口。也许都曾经历过一些无法挽回的遗憾。这本书会带你回忆尘封的往事,走进那些金色的回忆里……一、内容简介

二、绘本信息

书名:每一个善举

文:[美] 杰奎琳·伍德森

图:[美] E. B. 刘易斯

译者:王芳

出版社:河北少儿版

适读年龄:5-99岁

奖项: 2013年获得科丽塔·斯科特·金 奖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封面上大幅的黄澄澄的树林、草地和倒影的池塘,以及站在河边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仿佛在仔细想着什么,让人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有种低沉的感觉。

从书的名字便可猜出,这本书的主题和善意有关。这本书的关键词有:校园、欺凌、友谊、拒绝、友善、同情心和旁观者,还涉及到了“插班生”这一群体在新环境的接纳问题。

这是一本用“回忆体”写的故事,以黑人小女孩克洛伊“我”的口吻,回忆自己曾经冷漠地把新来的女孩玛雅排斥在女生小团体之外,等到明白自己错了,一直深深懊悔,却已经没有机会弥补。也许有一些抱歉没有说出口,也许都曾经历过一些无法挽回的遗憾。这本书会带你回忆尘封的往事,走进那些金色的回忆里……

大概每个人在上学时都有过插班同学的经历。一个成人来到新环境都会感到陌生、寂寞和孤独,何况孩子呢!如果你曾经遇到过插班生,你是否曾拒绝过他们善意的示好?如果你曾作为一个插班生,或是你的孩子转过学,你肯定了解插班生试图为了融入新环境而鼓起勇气吧?这本书就在讲述“插班生”和“新集体”之间发生的磨合故事。

【环衬】

解析:

绿色是大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代表意义为清新、希望、安全、平静、舒适、生命、和平、宁静、自然、环保、成长、生机、青春、放松。而本文环衬的葱绿浅绿而微黄,这儿山坡洼地水塘边,都是满眼葱绿苍翠。

这个夏天插班女孩玛雅消失在满山绿色的环抱中,而以“我”为代表的小团体却迎来迟到的醒悟,再微小的善举也能改变世界,但对克洛伊来说却留下永远的遗憾。

【扉页】

解析:

扉页是一套单人空课桌椅,阳光静静洒在桌面上,留下斑驳的阴影,像电影画面一样。这张透明湿润的水彩画有一种带我们回到教室的魔力,也暗示这是一个发生在学校的故事。

【第1画面】

原文:那个冬天,雪覆盖了一切。整个世界都变成了耀眼的白色。

解析:

远看学校红墙瓦房被绿树包裹着,房前屋后房顶树梢都被白雪覆盖着,微风吹动树梢和屋顶,雪花扑簌簌洒落下来,更显得校园的干净和安静。

一个跨着书包的女孩走向学校门口,似乎台阶之上有人来接应,校舍的窗户上黑黢黢的,分辨不出教室内的状况,台阶下被清理过的雪地露出格子状的形状,这是学生休息玩耍的地方吗?

故事是在冬天发生的。开篇就说:那个冬天,雪覆盖了一切,整个世界都变成了耀眼的白色。冬天,又是一个低沉的季节,比春夏秋都要缺少生气的、低沉的季节。

画面中的女孩很小,和远景中的校舍与雪景相比,显得很弱小无力。这是否在暗示她的到来要面临一场强弱的对撞呢!

【第2画面】

原文:一天早晨,同学们都坐在了座位上,教室门开了,校长走了进来。她领着一个女孩儿,对大家介绍道:“这是玛雅。”玛雅的头垂得低低的,我想我听到了她小声嘀咕道:“你们好。”所有人都盯着她看。她的外套敞开着,里面的衣服看起来又旧又破。她的鞋还是春天的单鞋,根本不适合雪天穿,一只鞋的鞋带也已经坏了。

解析:

镜头一下子拉近了,直接穿过了建筑,校长手挽着一个女学生,来到了教室。

这一页是仰视的视角,也许代表着学生们坐在桌子上仰望她们的角度,也许是制造一种压抑的感觉,代表着玛雅的处境、心情。

玛雅穿着旧外套,鞋也是和冬天不相称的单鞋,显然她的家境并不富裕,玛雅低头盯着地板,有一种很强的自卑感。

由于摄影镜头是对准门口的校长和女孩的特写,教室内的学生都被能进入镜头中,但从小女孩低头而入的镜头猜测出,满教室的学生都紧盯着新来的插班生。

这本书的画面与文字配合的天衣无缝的,用写实的水彩画,独特的视角来展示主人公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比如老师向全班同学介绍转学生玛雅的画面,画面中玛雅盯着地板,而刘易斯选择用从地面仰视主人公的取景角度来表现,玛雅的腼腆、拘谨、有些自卑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电影镜头般的处理能够加剧玛雅的孤立感和不适感。让人不禁为玛雅的心理状态感到揪心。这种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运用,在本书中多次出现,刘易斯运用光线的高明手法使得角色心理活动刻画的入木三分。

【第3画面】

原文:我们的老师艾伯特小姐说:“大家来跟新同学问个好吧。”但是大多数人都保持沉默。教室里只有我旁边的位置是空的,老师安排玛雅坐在了那里。在我们邻桌的第一天,玛雅转过来朝我微笑。可是我并没有回应她。我挪了挪我的椅子、我自己、还有我的书,想离她远一点儿。当她看向我的时候,我就故意把头转向窗户,盯着窗外的雪。以后的每一天,每当玛雅走进教室,我都会扭头看别处,而且从不对她笑。

解析:

镜头又从教室内来到室外,这幅图里,窗外的雪花慢慢吹落,窗户里面,玛雅正在微笑着试图和同桌打着招呼,而同桌的克洛伊却表情冷漠的望着窗外,我们能够读出他们的心理状态吗?

这是一张教室内的画面,窗户上可以依稀看到映射的树影和室内的学生模糊的身影,只有玛雅和克洛伊是清晰可见的,故事中的两个尴尬的主角。

玛雅很想和克洛伊示好,微笑的举动却没有得到“我”的正面回应,反而把椅子坐远、头转向窗外,有种不理睬的意味,并且持续了以后的每一天。

【第4画面】

原文:那一年,我最好的朋友是肯德拉和索菲。午餐时,我们喜欢围着操场散步,手牵着手,说些悄悄话。

解析:

中午饭后的休息时间总是孩子们成群结队玩耍的时候,可是这时候玛雅在哪里?墙角边静静地背手矗立着,眼睛注视着边走边捞的三个女孩。她想加入到她们的行列,可能不够主动,可能女孩们不喜欢她,可能还是比较生疏,以后会变好。但显然是受到了排斥。

在画面里,玛雅被女生的小圈子排斥,被所有人似有似无的上下打量。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处境更让人心酸和同情呢?

玛雅望着女生小团体手拉着手走开,很孤单。又被大家打量着……这样的一幕每天在多少校园里上演!

在原有班级里,已经形成了小团体,当一个新的孩子到来时,如果不是风趣幽默,具有足够的人格魅力,不巧家境又不好,就如同羞涩自卑如玛雅,就不幸的成为班级里孤独的那个。

【第5画面】

原文:一天,我们正在滑梯边聊天,玛雅朝我们走了过来。她摊开手掌,给我们看她闪亮亮的抓子儿和红色的小球,这是她的生日礼物。“它弹得可高了。”她说。可是我们都没兴趣。于是玛雅跟自己玩起了游戏。

解析:

玛雅不断努力地接近女同学们,还把自己的生日礼物拿出来来博取大家的兴致。小时候相似的是抓石子儿,这样的玩具作为生日礼物,也暗示玛雅贫寒的家境。然而她把自己的生日礼物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玛雅在努力表达自己的善意,和想要融入新环境的意愿,我们都感受到了她的诚意,然而,克洛伊她们眼里,这样的东西实在是平常,她们没有兴趣走开了。

玛雅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她和自己玩了起游戏,其实也是在自我鼓励。

玛雅第一次的尝试受挫了,她会放弃吗!她还会鼓起勇气尝试去加入这个女生小圈子吗?

【第6画面】

原文:下午,我们回到教室后,玛雅悄悄对我说:“我打赌你肯定猜不到新的抓子儿世界冠军是谁。”在我身后,安德鲁小声嘀咕道:“克洛伊交了新朋友。克洛伊交了新朋友。”“她不是我朋友。”我急忙低声解释。

解析:

在回到教室后,玛雅悄悄对克洛伊说:“我打赌你肯定猜不到新的抓子儿世界冠军是谁。”此刻的玛雅是得意,但却带着讨好的态度,想以此来换取克洛伊的情眯。

还没等克洛伊回应,在克洛伊身后安德鲁小声嘀咕且带有取笑的味道说:“克洛伊叫了新朋友,克洛伊叫了新朋友。”克洛伊急忙低声带着生气,但又不好意思的解释说:“她不是我的朋友。”以此来划清界限,眼睛也是冷冷地看着前方,双臂紧抱,即是封闭又是保护着自己。

教室里的阳光明媚温暖,而每个人的脸部表情都是冷漠的。前面的克洛伊是冷漠,后面的安德鲁笑着起哄。两个后面的女同学低垂眼睛,听到了所有对话,大概是事不关己的心态吧,动作和表情都不自然。最左边的玛雅低下头,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她的心情是孤立无援的。

这个小片段反映了环境的压力对一个人判断力的影响,尤其是在孩子们中。如何引导孩子们在面临同伴压力的时候做出正确的事情,是一个可以延伸讨论的话题。

【第7画面】

原文:几周过去了,我们每天都会悄悄议论玛雅,嘲笑她的衣服、鞋子和她带来的奇怪午餐。“好几次,玛雅伸出手给我们看她带来学校的东西:一副扑克牌、挑竹签游戏棒、一个破娃娃。无论什么时候她问我们要不要玩,我们都说不要。”

解析:

这幅画面是两个不同的场景,左图玛雅一边吃午餐,一边用眼角看向画面外的方向。我们可以想象出没有画出来的内容——几个人在议论玛雅的午餐多简陋。后面的男孩和女孩的目光也朝向玛雅和她的午餐,那个女孩的表情显示出嫌弃。

右图同样非常善于运用眼神和角度。两个女孩在从玛雅背后看着她,她们一定看到了她被拒绝。玛雅手握玩偶、眼睛却看向图外——我们可以猜出那是克洛伊离去的背影,后面的两个女孩看着这出好戏。这张图非常正面、明显地让我们看到玛雅被拒绝后的失落,她拿着洋娃娃的手都还没收回来呢。

这本书值得在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进行阅读与推广。可以通过上一堂和书中一样的课,引导学生们对转学生这一群体树立起宽容友善的态度。同时也适合家长给正要转学或已经转学的孩子阅读——通过这个故事,来避免转学这件事对孩子心理的潜在冲击。

哪怕只是一粒沉入水底的小石子,都可能会激起阵阵涟漪。每一个善举,都可能会让这个世界变好一点点!如果你曾经遇到过转学生,你是否曾拒绝过他们善意的示好?如果你曾作为一个转学生,你是否曾试图鼓起勇气为了融入新环境而放下自尊?这本书就在讲述“转学生”和“新集体”之间发生的故事。

愿我们的孩子不会经历书中小女孩心里的悔恨和伤痛,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成长过程中慢慢体会到人性的大善与大爱。

【第8画面】

原文:“天气越来越暖和,冰封的池塘解冻了,小草开始从雪覆盖过的泥土里钻出来。一天,玛雅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和一双看上去很贵的鞋子来到学校。但是鞋子和裙子好像是别人穿过的。”

解析:

玛雅穿着粉色的小裙子非常可爱,和冬天的穿着简陋的玛雅比起来,已经很漂亮了。

三个女孩打量着她,我们看不到她们的表情,但从她们的动作中可以想象出来,还有玛雅微微扭着身子,被她们看得不好意思了。

她们会因为玛雅穿了漂亮裙子而对她表现的好一点了吗?我们都希望是这样的。但是其实不是,克洛伊她们的反应是鞋子和裙子好像是别人穿过的。不管玛雅如何接近和表示,都难以得到其他女孩的认可。

这一页是俯视的,阳光照出玛雅的影子。我想,至少这里是带着欣喜的。玛雅脸上带着微笑。

【第9画面】

原文:“我给她起了一个新名字,”肯德拉小声说,“叫‘新不了’。她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从二手商店里来的。”“我们都大笑起来。玛雅一个人站在围栏边。她手里握着一根跳绳,但是她没有走过来问我们要不要玩。过了一会儿,她把绳子对折,把两端绕在两只手上,开始跳起来。她围着整个操场一直不停地跳。她一次都没有抬头看,只是一直跳,跳,跳。

解析:

玛雅穿了漂亮的裙子和一双看上去很贵的鞋子。然而,事情并未好转,玛雅被嘲笑,被取了绰号“新不了”,她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从二手商店里来的。

这一次,玛雅最后的努力也被无情地否定了。她肯定听到了这句话,她彻底失望了。接下来,转折发生了。过了一会儿,她把绳子对折,把两端绕在两只手上,开始跳起来。声音开始失去力量。这幅画面,第一眼看上去多美丽,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在阳光下跳绳。可是实际上她的心情一定和她的脚步一样沉重。

玛雅好像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同学们的冷漠和嘲笑。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她自顾自地玩起跳绳,一次都没有抬头看,只是一直跳。

她围着整个操场一直不停地跳。她一次都没有抬头看,只是一直跳,跳,跳。如果能带出一种沉默中死亡的感觉就最好了,尤其是最后两个“跳”字,轻轻的,不注意听就听不到了的那种声调。

玛雅一方面失望了,不在乎同学们的看法了。另一方面其实内心还是在乎的,为了不受伤,她把内心封闭起来了。

故事的主人公“我”从一开始就拒绝和玛雅交朋友,更害怕失去同伴而刻意与玛雅保持距离,经过从冬到夏漫长的不接纳,最终玛雅离开了。

这个独特的题材(插班生)和留有余味的结局,非常能抓住人心。“玛雅”存在于世界上成千上万个学校里。更多的“克洛伊”存在于世界上成千上万个学校里 。如果他们能看到这个故事,看到自己的无知,玛雅和克洛伊的遗憾就不会发生。

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会建构自己的小社会或小团体,当周围的同伴形成了“小集体”的时候,他们往往拒绝外人的介入,并且为了维护“小集体”的平衡,会做出伤害其他孩子的行为,时通常会和要好的朋友联合起来,保护他们的“伙伴”关系,在“伙伴”内可以互相帮助,一笑泯恩仇,但是在“伙伴”之外他们却“同仇敌忾”。现在很多的社会新闻会有学生大群架、集体欺负人还拍视频上传到网上,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心痛,人性使然?还是后天的“美育”教育不够?不得而知,但当看到《每一个善举》时,心中就会荡起一层波纹,一股力量向外扩散!

【第10画面】

原文:第二天,玛雅的座位空着。那天早晨的课堂上,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善良。艾伯特小姐拿来一个大碗,盛满水。大家都围在她的桌边,看着她把一粒石子扔进水里。小小的波纹从石子向外荡漾开。“这就是善良的力量。”艾伯特小姐说,“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像波纹一样,向整个世界发散力量。”

解析:

当有一天,玛雅不在出现在学校,艾伯特小姐拿着一个碗,盛满水,当她把一粒石子扔进水里,小小的波纹从石头向外荡漾,艾伯特小姐说“这就是善良的力量,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像波纹一样,向整个世界散发力量。”艾伯特小姐让每个孩子说说自己做过的善举,并且向碗里扔一粒石头,克洛伊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幅画面也非常经典,绘者并没有直接画出艾伯特小姐在投石子,孩子们在看而是用石子入水、波纹、和水中孩子们脸的倒影来组成,我们在倒影中看到四双被启发了的明亮的眼睛,他们此时心里在想什么呢?这幅图就是能让人想到画面之外的弦外之音。

这是故事的转折点,玛雅或转学或生病或其它。玛雅和她的小圈子在善良的力量启发下,懂得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只是玛雅没有嗅到善良的味道。

每个学校都在发生着转学生的故事,真心希望每个孩子都能知道每一个善举的力量,明白再小的善举都能改变世界的道理,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成长过程中慢慢体会到人性的大善与大爱。

【第11画面】

原文:然后,艾伯特小姐让我们每个人都说说自己做过的善举,并且扔下一粒石子。约瑟夫为他的奶奶扶过门。肯德拉帮忙给她的小弟弟换过尿布。甚至讨人厌的老安德鲁都做过好事。“我帮过老师把书搬上楼。”他说。艾伯特小姐说确有此事。我站在那儿,手里攥着艾伯特小姐给的石子,一动不动。“很小很小的事也可以算。”艾伯特小姐温柔地说。可是我的脑袋里一片空白,我把石子交给了下一个人。

解析:

克洛伊拿着石子,使劲儿地想自己做过什么好事,克洛伊的心在这一刻肯定发生了什么不一样的事情。我们看的时候不禁和她一起想了起来,也不禁为她叹息。

克洛伊看着波纹恍然醒悟,并被自己失去的机会刺痛了。如果她当初能对玛雅表现出一丝善良并且敞开心扉接受这份友谊该有多好。

《每一个善举》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以校园欺凌为题材的绘本,多数人都曾经经历过校园同学的嘲笑、歧视、孤立,我们深深知道,不被同学接纳是多么痛苦的事,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伤害。从这个绘本的主题出发,我希望能给老师和家长提个醒,有些孩子可能并不会和老师家长说出真相,而是选择在心里默默承受,这更需要我们帮孩子去疏导,渡过这段难关,这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作者大部分采用了俯视30度的视角,这种角度使读者作为“旁观者”来体会和反省。在书中是否找了我们自己的影子呢?在年少无知的时候,我们是否像小女孩一样“伤害”过别人而感到深深懊悔?而今,我们那些错失表达善意的机会是不是同样变得遥不可及。也是否像克洛伊一样被深深的刺痛过难以忘怀?

【第12画面】

原文:“一天又一天过去了,玛雅还是没来上学。每天早晨,我慢慢地朝学校走着,希望这一天玛雅会回来,看着我微笑。我对自己保证,这一天我一定会用微笑回应她。”“每一个善举,”艾伯特小姐说,“都会让这个世界变好一点点。”

解析: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玛雅还是没来上学,显然克洛伊有些失落。克洛伊低头走在路上,背影看起来心事重重。玛雅去哪了?期盼着见到玛雅,这一天我一定会用微笑回应她。

本书采用现实的手法,真人真景真物,更加让大小读者联想到自己和自己的环境,更加有切肤之感。

【第13画面】

原文:但是玛雅的座位一直空着。有一天,艾伯特小姐向全班宣布,玛雅不会回来了。“她家要搬走了。”艾伯特小姐说。然后她叫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拼写时间到了。这个消息对克洛伊来说太令她失望了“然后她叫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拼写时间到了。”

解析:

阳光照着玛雅的空课桌,扉页上出现过的那个课桌。和克洛伊的心情一样空,玛雅已经搬走了,我们可以猜想出玛雅贫寒的家庭处在不断漂泊的状态。

“她家要搬走了。”校长这句话好像要将事情继续推动,但我们和克洛伊一样,多想知道更多一点点玛雅的消息,我们和克洛伊一样,再也不关心拼写了。

从第一页玛雅出现在校园门口,经历寒冬与盛夏,玛雅经过了多次主动的拉近关系,由于玛雅贫穷的家境和表现出的不曾入流的举动,由于克洛伊们极力的排斥,玛雅善意的举动没有得到回应,换做每一个孩子内心都是惴惴不安和焦虑的。玛雅希望得到善意的帮助,但克洛伊们却由于自身的局限没有把善意释放开来。

通过这个绘本告诉我们,善意是相互的,善意的力量使巨大的,善意也终究被发现。

【第14画面】

原文:“那天下午,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当我路过池塘时,我的喉咙里塞满了所有我希望自己已经对玛雅说过的话,和每一个我没有表达的善意。”“我一次又一次地向池塘里扔石子,看着水面泛起波纹,然后扩散开去,再泛起波纹,再扩散开去……就像每一个善举—不管是做了的还是没做的;就像某个地方的某个女孩儿—伸出手,把小小的礼物拿给别人看,那个人却走开了。”

解析:

画家总是能精确地把握表情,用表情传达出内心。我们能体会到克洛伊想要补救,想要忏悔的心理,但是事情看起来已经无可挽回了。

这件事让克洛伊难以释怀。就好像投入小河的石子瞬时不见了一样,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了。

那天下午,克洛伊失落的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在路过池塘时,她的喉咙里塞满了所有我希望自己已经对玛雅说过的话,和每一个我没有表达的善意。急切的,似乎玛雅已经出现在面前,想把所有想对她说的话都一下子说完。

看到她一次又一次地向池塘里扔石子,看着水面泛起波纹,然后扩散开去,再泛起波纹,在扩散开去,内心很空洞的。

就像每一个善举,不管是做了的还是没做的,就像某个地方的某个女孩儿——伸出手,把小小的礼物拿给别人看,那个人却走开了。

望着水面的波纹,太阳渐渐落到了枫树林后,而向玛雅表达善意的机会却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第15画面】

原文:“我望着水面的波纹。太阳渐渐落到了枫树林后,而向玛雅表达善意的机会,却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解析:

克洛伊在放学路上的池塘边,面对水塘陷入了久久的沉思,这幅画面仿佛能够定格到永远,也好像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每一个读到这里的读者追忆自己的过去,回到某些难忘的场景里。

绘者刘易斯拉远镜头,夕阳下克洛伊在池塘边的身影,好像时间都静止了。沉浸在余味绵绵的结尾里,结尾很伤感,却不落俗套,给人更深刻的感受和思考的空间。

作者采用开放式的结局写的感人故事,主要讲述了被克制的友谊而不是简单直接的校园暴力。又用她不惜笔墨的抒情手法带来了一个严肃的话题:善举。

本书语言非常抒情且运用了意味深长的自由诗体来写作,用平淡的叙事语气配合插图的视觉效果,创造了玛雅的紧张感和孤立感。文风和灵巧的特质使得转学女生玛雅被同学欺负和拒绝的情节容易让读者产生心碎的感觉。优美大气的水彩画完美的补足了这个简单但是强大的故事。

刘易斯用冷静的水彩画面折射出忧郁的气氛,在人物刻画上惟妙惟肖。结合现实主义和闪闪发光的印象派的色彩产生光影的效果,调动起读者的情感反应,把读者转化为目击者,将善良放在人性的天平之上,而作者在于运用电影镜头般的画面角度使故事更能得到共鸣。

当克洛伊的老师上了一堂关于“再微小的善举也能改变世界”的课后,克洛伊才恍然醒悟,并被自己失去的机会刺痛了。如果她当初能对玛雅表现出一丝善良并且敞开心扉接受这份友谊该有多好。

在最后一幅画面中,小女孩克洛伊在放学路上的池塘边,面对水塘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整个故事下来孩子们很安静、专注!大家心里好像都有了答案!他们已经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了。

【第16画面】

解析:

作者把此书“送给***.*****,***——感谢你们的每一个善举”,也许就是因为小的时候感受到了别人对她的接纳和友谊才写的这本书吧!

虽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但善举就像每一块小石子投入水中荡漾开来的波纹,一个个小小的波纹荡漾开去,便和他人产生了连接,将善举与温暖传递。

就算石子很小,依然会有无数圈的涟漪荡漾开来。哪怕小到一个微笑、小到一个短短的问候。这个微笑带来的温暖会在另一个人的心中如涟漪般发酵,并传递开来,传递下去。

所以“玛雅”存在于世界上成千上万个学校里。更多的“克洛伊”存在于世界上成千上万个学校里 。如果他们能看到这个故事,看到自己的无知,玛雅和克洛伊的遗憾就不会发生。

【封&底】

解析:

这是一个全世界的学校都存在的问题——同学间的歧视,欺凌,冷漠,拒绝。“每一个善举”都在我们身边,好心人积极的帮助困难的人,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样的能量。

四、作者信息

杰奎琳·伍德森,曾获玛格丽特·A. 爱德华兹奖,以表彰她在为青少年创作方面的终身成就。她还创作了许多经典图画书,包括美国图书馆协会最佳童书 《另一面》,凯迪克银奖作品《马上回家》,以及纽伯瑞银奖作品《领路》。她的小说也获奖无数,包括国家图书奖、纽伯瑞奖、克里塔·斯科特·金奖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等。

E. B. 刘易斯,曾获克里塔·斯科特·金奖和凯迪克银奖。已经创作了五十多本图画书的刘易斯,曾在天普大学主修平面设计以及插图和艺术教育,在毕业后他在公立学校教了12年书。现在他在费城艺术大学教书,继续创作艺术作品以及插图作品,并且是纽约插画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