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
緪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本篇是祭祀东君即太阳神的乐歌。读这一章,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各种现在早已罕见的乐器雍容在列,仙乐飘飘令人陶醉。而作为主角的东君在篇尾还以一个非常潇洒勇武的姿态定格在诗歌的星野之中。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
第一节是东君的出场。
日出东方,东君自然是太阳之神。因此开篇就点出了太阳所出的东方,传说中的扶桑,是太阳所栖的神树,每天太阳从这里驾车升起,开始一天的巡视。关于这个传说的最早记载,大约见于《山海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的记载保留了上古关于天上曾有十个太阳的传说。但在《东君》的章节中却只看到一位主神,显然此处只是截取了山海经关于日出扶桑的记载,却并不涉及后羿射日的传说以及其余九个太阳的归宿。简化了故事的背景,男主角就是唯一光明伟大的东君大神了。
东君乘着马车,向黎明未明的夜色进发。他的马车也同样威风赫赫,雷声滚滚、云气升腾。我们一定纳闷日出为什么会有雷声呢?大抵是上古时车轮并没有减震系统,噪音非常巨大,而车子一路行走所发出的巨响,正与天上雷声在高空传来一样,是一个渐响而行近的过程。因此在想象中把天神的车马想象成以雷为轮,非常直观。我们的东君也是位感情丰富的神君,在降临的过程中犹夷不决,左思右想。这大约与降神过程的艰难与未知有关。神的福佑之所以宝贵,就在于来或不来,予或不予,都在于神的意志。因此当我们求祈而不得时,只好在想象中解释为神在犹豫徘徊。而作为渺小的人,所能做的,当然就是倾情献祭,用最大的热情去歌舞去娱神,去召唤神。于是“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人们卖力地表演,用热情去感天动地,迎神降临。
緪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
第二节就详尽铺陈了歌舞娱神的场面。这一节出现的乐器有瑟、鼓、钟、(磬)、箎、竽六种。古人认为乐器凡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在这里瑟属丝,鼓属革,钟属金,簴属石,箎属竹,竽属匏,具备了六音。其余的两种,属土的基本只有埙,属木的只有拀、敔等,不常见。
说完了各类乐器,再具体看看表演。緪指急促的弹奏。瑟是筝的前身,传说筝就是瑟一分为二而起源的。与筝或琴相比,瑟弦振动较短促,正宜用急促的手法取音弹奏。交鼓,是交替击鼓,正是一般两手各持一槌的演奏方式。钟指编钟,簴指悬磬的架子,这里指代磬,主要是为了音节的合韵。箎和竽都是音色悠长的乐器,是古时雅音常用的乐器,而且很适合多人齐奏,这才有滥竽充数的空间。除了音乐,当然也少不了灵巫的表演。看灵巫们翩翻舞,高唱圣歌,倾情起舞。他们表演得好吗?当然好,这句:“应律兮合节”就是对他们表演的极高评价。律指音律,古人以三分损益法把一个八度分别不完全相等的十二份,就是十二律。其中六个阳律简称律,六个阴律简称吕,《千字文》里“律吕调阳”正是这一乐理的概括。十二律不仅关乎音乐之美,还有更加形而上的象征,包含着礼的严肃性,不容扰乱、不容半分差迟。因此,“应律”是演奏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在“应律兮合节”的精诚表演之后,神灵才终于被彻底感动了,这才有“灵之来兮蔽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最后一节是全诗的高潮,也是东君最光彩照人的形象展示。他以青云为衣,白霓为裳,潇洒华贵,高不可攀。举起长长的弓弩射向了天狼星。这一姿态可以说光耀古今,连苏轼也不禁在词里以“西北望、射天狼”向他致敬。天狼星在西北方向,十分明亮,在星相中主战事、主贪。而弧也并非指实指,而是与矢连用,叫作弧矢九星,又名天弓。古人有“天弓张,天下尽兵”之说。此外,古人把星宿地理相应射。此时在楚国西北方的强国,正是与楚国恩怨不断的秦国。此时的射天狼不仅仅是神的伟大表演,更是对楚国战胜强秦的期盼和希冀。援北斗兮酌桂浆,也是十分瑰丽的想象,后世张孝祥过洞庭时写下“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的词句,也是对这篇东君的一次悠远的回应。
在全诗热烈高潮的氛围中,东君飒然谢幕,走得不带走一片云彩,也为我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与想象。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