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寻找儿时的记忆(外一篇)
寻找儿时的记忆
每逢双休,几家常结伴而行,畅游山水间。有朋友推荐常山红竹尖风景区是不错的去处。这里是宋末抗元女将陈吊姑娘起义聚讲遗址。
记得儿时曾随大人(时间久远,不知是随母亲还是奶奶)坐着手扶拖拉机在山路间颠簸来到此地。模糊记忆中,一道深遂的石头沟壑一直萦绕心间。一道深沟对于当时的小毛孩是不小的考验,因为沟深缝大而且沟的另一面是石崖边的小斜面,记忆中曾鼓足勇气冒险跳过一两回。
时隔几十年,今日故地重游,见到遥远的模糊的危险的石缝甚觉可笑。因为我一脚便可横跨过去,石缝间有一处用铁板连接,崖边用铁栏围住毫无危险可言。
登高处远眺,群山起伏,山岰间民居怀座其间,更远处,百溪归海流,令人心旷神怡!我喜欢山林间各种树木和谐相处,共生共荣,每到秋天,相思树散发着粉黄的小花,松柏苍翠,松果镶嵌,枫叶红遍,树下杂草丛生,野果点缀,层林尽染,美不胜收。但这种美景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树种单一的速生桉,这种破坏水源,污染环境的败国树。
一道深遂危险的沟壑,在我的思维空间里足足存储了几十年。今天我侈奢挥霍地在这道沟壑间跨过来,跨过去,跨过来,跨过去……
游哈溪,忧哈溪
哈溪,位于福建省诏安县红星乡境内,溪两岸植被丰茂,溪中巨石经过岁月的洗礼,溪水的冲刷已变得光润圆滑,溪水常年流淌不息。哈溪处于乌山山脉峡谷之间,落差大,有匠心者,感于天地之造化,顺应时代之潮流而建成漂流旅游。
漂流游建成后引来四面八方之客,反响激烈,大呼惊险刺激,一夜间刷爆朋友圈,敝人心动,两次幸临。
2016年8月13日我和几个初中的同学邀约来到哈溪,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雨。未漂之前,总会在头脑之中想像各种惊险画面,激流险滩,加上我是旱鸭子心里难免有些惧怕,天空飘落的雨丝,暴涨的溪流更让我增加一丝担心和神秘感,但是我毕竟有学过心理学的,马上调整好心态,穿上救生衣,戴好安全帽,站在起漂点,,目视着从上游冲下的溪水觉得有些浑浊,我想应该是雨水冲刷着两岸,把泥沙带入溪流以致溪水浑浊的原因吧。
我们两人一组登上漂流筏,漂流筏顺水而下,随之听见女同学尖叫声,而我则一边漂一边观赏两岸之佳景,目之所及,苍翠欲滴,空中云雾飘移,雨丝轻打,模糊了我的镜片,好一派烟雨朦胧的江南美景。
漂至中段,只见一山村,背靠青山,面临哈溪,村庄大多是两层阁楼,美丽而富庶。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漂过村庄,下游落差大,更显漂流之本色一一惊险刺激,然而不经意间旋流拍打我身,凉水灌入口鼻,细尝之,顿觉五味杂陈,心里纳闷或我已吸入村庄人家取其精华之后的糟粕……整个行程结束,我对哈溪之旅感觉不虚此行,赏悦沿途两岸之美景,体验惊险刺激之愉悦。
2017年8月19日,由于师范同学集会,东道主诏安同学安排大家哈溪漂流,我再次踏上哈漂之旅,由于有了上次的经验,我已无惧怕之忧更显从容冷静。或许是诏安同学之热情,老天也热情地拥抱大家,来个烈日当空。我再次来到起漂点,或许是我的嗅觉过于敏感,还是看到有运送饲料的车辆产生了心理作用,隐约闻到一股猪的屎尿味,我不知道哈溪的源头在哪,溪边还有多少村庄,有没有做好哈溪的保护工作,站在起漂点又见溪水浑浊心生纳闷,近期没雨,溪水咋还犯浑呢?
我再次漂至中段,这里有一处比较宽阔的溪面,很多漂客聚集此地来个水枪大战,我也稍停片刻,只见一红脸黑鸭早已无害羞之意,穿梭于皮筏之间和漂客来个亲密无间。由于上次在下游处有过呛水,心有余悸,细瞧溪岸边有大大小小的塑料管和水泥管犹如长枪短炮架设于碉楼之间对准漂客,或许是村庄为了欢迎远客,从水泥管里向溪流中倾泻的是琼浆玉液,从塑料管里滴洒的是玫瑰油香精。看着这些,我已无兴致可言,只记得下游险滩处手要抓紧,头要向前倾这些动作要领,于是变得有些麻木不仁,像一叶浮萍随波逐流。
回想这次行程,能让我铭心的是水面上蜻蜓低飞舞,溪边几十只彩蝶或扇翅或停于兰草或嘻戏,恍惚间有如入蝴蝶谷,此行遗憾间略感欣慰。
哈溪之美令我折服,因为爱她,所以不忍心再伤害她。但愿哈溪能像一条圣洁的哈达献给所有喜欢她的漂客。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陈财顺(笔名:常春藤)中师毕业,福建省云霄县作协会员,漳州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 论文《“通阻” 、“开源”和密切联系生活》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比赛三等奖,业余爱好旅游、写作。自认为是写作驿站的菜鸟。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辑: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