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徽州100】昱岭关:民间传说中,武松独臂擒方腊的地方
司马狂/文
少年时候,孤身前往杭州城,昱岭关对于我,有着特殊的含义。出了昱岭关,就是离了家,前途渺茫,一切是那么的陌生。返乡时候,过了昱岭关,乡情便浓郁了起来,光是两旁的房舍,已然是那么熟悉的粉墙黛瓦。那时候徽杭高速尚未开通,从老家去杭州,几乎要花掉一日时光。过了昱岭关,饥肠辘辘,司机把车停下,让大家去吃饭,也总是默默掏出油辘粉馃,就着水匆匆咽下去……
既然名字叫昱岭关,那么显而易见,就是建在昱岭之上的关隘。昱者,新日登位。对于徽州人而言,自徽州往杭州而去,昱岭是迎着朝阳的。如今在昱岭关的西侧东面山坡上依旧留有戍所遗址,由此可见,此关当是向东而立,这也就符合了昱岭二字的含义。民国《歙县志》记载:歙之为邑,东有昱岭之固。旭日由东而升,也是常识。昱岭关所处之地名为歙之南乡,实则在县城东方。
伫立昱岭关上,山风飒飒,拂去我的汗水,耳畔如有金戈铁马的喊杀之声。这关隘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关墙向两翼山脊延伸,蜿蜒而上,左右各有80余米,蔚为壮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那部享誉文坛的《水浒传》有一章回“卢俊义大战昱岭关”,小说里镇守昱岭关的是方腊麾下“小养由基”庞万春。此役,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六位好汉丢了性命。不过,施耐庵先生妙笔之下,虽令昱岭关为世人熟知,却把昱岭关之方位搞错了。《水浒传》中所记,卢俊义率众过了临安,往杭州而来,这才来到昱岭关,此间之谬,相差甚远啊。不过《水浒传》影响虽大,却没有我从小,就听闻的武松在昱岭关独臂擒方腊来的过瘾。以至于,在我的脑海中,一提到昱岭关首先想到的便是,断了一臂的武松犹能擒住方腊,这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史料当中,真正大战昱岭关的是红巾军将领项普略。元至正12年7月,项普略部由徽州,过昱岭关,直驱杭州。9月,回师歙县,因元军守将八忒麻失里占据府城,故而转战昱岭关一带。次年1月,又有彭和尚率队在昱岭关阻击元军,项普略趁机重夺徽州。这才是真正在昱岭关一带鏖战许久的往事,但世人多是只知卢俊义。有元一代,对于昱岭关都是格外重视,早在元世祖忽必烈至元17年前后,就有万户孛术鲁敬驻兵昱岭关。昱岭关之所以在元代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这就和南宋偏安一隅,定都临安有莫大关联。而早在南宋初期,岳飞征讨杨幺的时候,就曾由昱岭关而过,只不过当时此间没有兵事。
漫漫雄关真如铁,自然会引来文人骚客的驻足。曾任徽州司户参军的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就曾写过一首名为《昱岭》的诗:竹舆摇兀走婆娑,石滑泥融侧定过。昱岭不高人已困,晚登新岭奈若何。而最为当代人所熟知的,提到昱岭关的文章,则是民国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所作《出昱岭关记》。昱岭关虽处两地交界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但关隘的守卫领导也是个不入流的品级,是故史书上几乎没有记载。不过,在徽州本地的志书中却记载有,明初的开国大功臣李善长,曾在昱岭关为吏,若能找到更详实的史料,这倒是给昱岭关平添了不少的故事。
如今我们看到的昱岭关,早就不是五代时候修砌的原关。在朝代更迭中,昱岭关也历经多番重修。民国22年兴修徽杭公路,昱岭关至霞坑一段,由浙江省代为修建。当时为了修路,不得不将原来的昱岭关关门拆除。不过,在公路修好以后,又用花岗石重新修了关门,这便是如今我们能见到的昱岭关关门。新的昱岭关关门通高8.1米,阙高5.7米,阔6米,深5米。因为这段路和昱岭关都是由浙江省代为修建的缘故,关隘的两边关额“昱岭关”,都是由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的曾养甫题写的。东西两面各有一幅对联,东面写的是“光复丰功雄关气壮,堂皇伟迹古郡山高”,西面写的是“坦道贯通熙攘来往,巍名矗立震烁古今”,这两幅对联的题写者是,时任民国全国经济委员会公路处处长的陈体诚。
随着徽杭高速路的开通,昱岭关早失去了它两地往来必经之地的位置优势。但是却有更多的游人,专门为一堵昱岭关的模样,驱车而来。几十年前,为了防止歙县的蚕茧流往浙江,昱岭关上还有政府工作人员设卡拦车检查。随着最后这波设卡人员的退去,如今的昱岭关多了几分寂寥,却也愈发彰显出古关隘的气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