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不是每一艘美巡都有出色的防空
1915年,美国海军开建了奥马哈级巡洋舰,这级轻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美国海军的主力巡洋舰。在华盛顿海军条约对重巡洋舰的主炮口径作出规定后,美国海军设计的新一代巡洋舰由于条约限制而被划分为重巡洋舰,轻巡的更迭暂时陷入了停滞。
经典美国海军条约重巡彭萨科拉级
美国海军在这一时期建造了相当多的条约重巡,到新奥尔良级开建时,美国在条约中分得的重巡吨位已经基本饱和,因此他们不得不开始对自己那些老旧的奥马哈级轻巡进行升级和替换。
与此同时,日本新下水的最上级巡洋舰虽然拥有万吨的体量,但却只装备了轻巡级别的155mm主炮,这一设计吸引了各国海军评论家的关注。美国海军高层也意识到这种“擦边球”的优势,使用万吨级的船体装备6英寸火炮,这种“条约轻巡”能够以射速优势在炮战中打出与重巡不相上下的火力投射量,因此美国海军也打算兴建这样一批万吨轻巡以弥补他们巡洋舰短缺的窘境。
1920年下水的奥马哈号巡洋舰,奥马哈作为1915年的设计,可以说在下水时就已经过时
1932年,美国海军舰船修造局提出了10000吨级轻巡洋舰的初步方案,这一方案如上图所示,采取了与新奥尔良级重巡相似的设计。美国海军修造局还曾在这份方案上修改出一种5000-8000吨级的缩水版本,以适用于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作战环境。但是后来在奥马哈级轻巡上暴露出了由于吨位过小导致适航能力弱的缺点,造修局最终还是决定将两洋舰队的轻巡排水量统一为10000吨。
日本的最上级巡洋舰可以说是引领了万吨轻巡的设计方向,美国海军也开始尝试这种三联装多炮塔的火力强化思路,先后出现了三联装5炮塔方案,四联装4炮塔方案,以及5座三联装炮塔全部前置以缩减装甲带长度的设计方案。
最终,以后置航空设备,主炮采取前三后二布局的方案胜出,成为了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的定稿设计。
相比保留着浓重一战色彩的奥马哈,布鲁克林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产物,其装备了绰号“六英寸机关枪”的152毫米47倍径MK.16舰炮,该火炮发射的59公斤AP弹穿透力相当于奥马哈级MK.8主炮的两倍,同时得益于机械辅助装填系统,她的射速也十分可观。
但是作为一型设计较早的巡洋舰,布鲁克林级的防空武器只有1.1英寸四联装机炮和M2重机枪,对空火力极其贫弱,别说是为舰队拉起防空弹幕,就连自保都是难题。
28毫米高射机炮,绰号“芝加哥钢琴”,尤其是在珍珠港事件后,有大量报告都指出这款防空炮射程过近,很多炮弹在命中敌机之前就掉进了海里
1935年,第一批布鲁克林级轻巡开始建造,这期间进行的一系列测试暴露出了原案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这也使得之后开工的圣路易斯和海伦娜换装了更为先进的动力系统。
在船厂中建造的布鲁克林号
在干船坞中舾装的布鲁克林
二战爆发后,布鲁克林级因为其多面手的性质,被广泛投入到各种作战中,不论是大西洋的护航行动,还是瓜达卡纳尔岛附近的铁底湾,亦或是西西里岛登陆的滩头,哪里有盟军巡洋舰,哪里就有这些“6英寸机关枪”的身影。
珍珠港事件中的凤凰城号
为埃塞克斯级约克城号护航的博伊西
在西西里战役中为陆军提供火力支援的布鲁克林
在整个二战中,7艘布鲁克林级除海伦娜号在夜战中被击沉之外,其余6舰都在残酷的战斗中幸存下来。在第二次萨沃岛海战中,博伊西号曾被日军命中弹药库,纳什维尔号曾在1944年的菲律宾战役中遭遇了日军飞机攻击,檀香山和圣路易斯在科隆班加拉海战中遭到雷击,而远在大西洋战线的萨凡纳更加倒霉,遭到了德军弗里茨-X制导炸弹的攻击。
被炸断的檀香山舰艏
被弗里茨-X命中的萨凡纳
总体来说,布鲁克林级在防御结构方面的新设计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无数战斗证明布鲁克林级的防御水平相当可靠,除非遭受致命的雷击,否则这样的大吨位的战舰不会轻易沉没。而自布鲁克林级之后,美军的克利夫兰级轻巡和巴尔的摩级重巡也都参考了布鲁克林的技术经验,可以说这级轻巡是美国海军现代化巡洋舰的开端。
后条约时代的巴尔的摩级重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