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着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看世界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根深蒂固的,看世界的时候,都带着自己的透镜看世界,透镜及思维方式,所以世界在每个人眼中的是不同的。
有了这样的认知,才能理解争论对错是不值得的,因为没有答案,在于看问题的角度。盛着半杯水的玻璃杯,可以看成半满也可以看成半空。
在《易经》里,把思维方式分为三种:
一、一份法思维
什么是一分法?就是你说什么我都相信,或者你说什么我都不相信,这两个是一样的。很多人从网上买了很多东西,但买回来发现用不上,你为什么买?因为大家都在买。
这个饭店的菜好不好吃?他说:好吃,你怎么知道的?,答:大家都这么说。到底好不好吃?不好吃,为什么不好吃?,大家都说不好吃。
这种思维方式也就是现代心理学里面的”从众心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并不是非对即错模式,实际还有一种,就像人么常说的,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中间还有灰。所以没有绝对的错对,也没有绝对的错。
二、二分法
经过思虑,经过分辨,经过判断,自己来分是非。二分法就是是非分明。我们都喜欢是非分明的人,是对就是对,是错就是错。但在《易经》六十四卦里,纯阳卦就一个,纯阴卦,也就一个,其余六十二卦有对有错。
现在人都知道,高科技越来越发达,能上天能入地,望远镜能观察太空,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世界。但忽略了宇宙无的部分,人的精神领域。
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人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核心,所有的行星围绕地球转,这个思维模式统治了1800年;后来哥白尼证明是错的,是围绕太阳转,再到后来的牛顿万有引力,我们现在用的就是这套理论。如果再过1800后,会不会否定现代的理论?我们无从知晓。
所以曾仕强教授在解读《易经》写到:人类是没有资格是非分明。第一: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第二,人类的选择能力很贫穷;第三,人类判断能力很薄弱。
既然两种思维都不对,那就有了第三种方法:三分法。三分法根本没有答案,因为它随时在变。就不是是非不明,也不是是非分明。
我们都不喜欢分的很清楚的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的人电脑里的图标必须按一定方式排列,如果乱了,就会影响心情,必须恢复原样。
这样的习惯也会带到人际关系中,没有回旋的余地,是非分明,所以人际关系会很差。
这个时候就有了聪明的回答”很难讲“,”看着办“”先试试再说“,有时候这样,有时候那样,这是思维方式精髓的地方。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能说出来的道就不是道了。我只能告诉你我知道的部分,那些不知道的需要自己悟,这两者的结合才是自己的答案。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很少有人去改变自己,都在期待别人改变,因为这个期待永远不会发生,那么痛苦就产生了,大部分人一生也没明白: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