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君梁 | 心若莲荷

心若莲荷

文|孙君梁

又是一年荷花季。朋友的孩子在望眼欲穿里收到了一高等学府寄来的录取通知书,人们惊诧的不是这通知书的精美绝伦,而是夹带的光溜坚硬的两颗莲子,两只宛如小小香囊的青紫色的小袋中各装了一颗莲子,一只上面绣着“一颗种在故乡,记住你的来路”,一只上面绣着“一颗带回校园,见证你的成长”。小小的两颗莲子清凉着七月的夏日,好似一池荷花清凉了一个世界。
几年前圆明园发现了百年的古莲子,现在已进入“莲二代”。上世纪人们在东北的泥炭土中发现了千年前的古莲子,千年之后仍能萌芽、生根、开花。莲子带我们仿佛穿越时光隧道,与百年、千年莲荷相遇,听一曲古琴《荷花赋》,执手仙子于浩渺烟波之上,采一株半开的莲花挂于晚舟,照亮篷船的卧榻,让荷香弥漫着每一个梦乡。
佛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清静的莲花。
但只是少年读过的《荷塘月色》占据了对荷的整个记忆的意象,潜意识里那荷就“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十几年前有机会坐在燕园的课堂里,可满脑子都是荷花摇曳的影子,但未名湖里多是睡莲,虽娇小美丽,却有些稀落零星,远不是“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也并没有出水。不过朗润园里的荷塘倒是弥漫了浓浓的荷香,“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只是无法确定季老当年曾是坐在哪块石头上来享受这清塘荷韵的。月色的荷塘或是朱子太过朦胧迷幻的描绘,总是勾引着好奇的魂,期望能披着月光亲眼目睹荷的千姿风韵,知遇莲的孤寂而雅致的盛世清欢。
《荷塘月色》文后落款是“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朱子曾执教和借住于清华园,那荷塘就在清华园中的近春园,近春园四面荷塘环绕,东山上的“荷塘月色亭”注视着荷塘里的每一片叶子,细数着每朵盛开的莲花,验证着荷花定律的真实或虚假。燕园与圆明园仅一路之隔,东北与清华园毗邻,从燕园东门到清华园西门也不过两千多米的距离。选择一个朗月的夜行走于荷塘曲径,一切都是黑白的世界,没有粉红和青紫,也没有浅黄和暗绿,荷塘的色调随着云的浮动或明亮或灰暗,但有一点看得真真切切,满是“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和半开半包的莲花,却没“有袅娜地开着的”,因为为了看得更清楚,是带了手灯去的。后来多次反复观察,才知道莲花一般都只是在早晨盛开,傍晚花瓣慢慢合拢,第三天凋谢,莲蓬裸出,所以晚上一般是看不到盛开的莲花的。我知道,文人赏荷多有寄托,朱子也不过是把这荷塘和月色作为他情感宣泄的道具,借景欲说心事罢了。
如果说荷塘月色不过是文人的寄托,西湖的“曲院风荷”却已成大众沉醉的情人,那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最美的赏荷是摇一叶扁舟于莲花深处,细雨轻拍荷叶,红荷在手旁穿梭,芬芳飘落指间,听翠鸟立于蓬头鸣叫,观鳜鱼飞起争抢花瓣。西湖红莲、千瓣莲、古莲、舞妃莲、印度红睡莲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白的、青的、红的、紫的、黄的,这些荷花在串色后,又变成了白里带红,红里带粉,暗白,淡绿,间色,暗紫,灰绿色,深蓝色……,形成一个五彩缤纷的芬芳世界。不同的莲花当有不同的风情与魅力,但无论是硕大神奇的王莲,还是碧玉灵性的碗莲,都是一样的清香温润,没有以大欺小,也没有孤芳自赏,更没有勾心斗角,一池之中,没有王者,也没有青铜,你可以才露红荷尖苞,我可以潇洒落花而去。王莲也是莲荷,也不会以王者自居,但王莲的神奇不仅在于她像竹匾般巨大的叶子,可以承载一个妙龄少女,还在于她美妙的善变,王莲在开花时花蕾才会伸出水面的,第一天傍晚时开花,白色的花瓣里的花蕊清香四溢,第二天为粉红色,第三天则为紫红色,然后闭合凋谢后慢慢沉入水中,种子也在水中成熟后落入池泥。
在古埃及的神话里,太阳是由荷花绽放而诞生的,睡莲花被信奉为“神圣之花”,象征着“只有开始,不会幻灭”的祈福。花虽开虽谢,荷却留下了种子和根茎,于生死之间轮回,在轮回里得以千年万年的永恒,因此我们常在仰慕荷花盛开之余,也会惊艳于莲之枯萎的静美。深秋之后,一池芳华散尽,只剩枯黄的叶茎和干瘪的莲蓬,莲子已被馋嘴的鸟儿掏空,就连蜻蜓也是嫌贫爱富,早已投入了他人的怀抱。
我曾见过最美的残荷,该是那次在萧瑟的绵绵秋雨中,荷塘岸边,姑娘坐着轮椅,男子撑着一把粉红的雨伞,在烟雨里又极像一朵硕大的莲花,姑娘心无旁鹜地涂抹着面前的画布,一支素荷似任性的腓骨,简单而又孤独,在秋风里却是散发着墨彩的清香,温润着那秋的丝丝凉意,此情此景心里忽然涌起“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句来,但又蓦然觉得这残荷也如佛一般的神圣完美。姑娘虽然下肢残缺,可我好似看到那刚劲的秋日荷茎才是她如仙子飘逸疾驰般的双腿。
所以只要有佛的地方,莲荷就不会缺席。佛祖就是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的,莲眼低垂,静听世间的一善一恶;观世音菩萨也是或坐或立于莲花之上的,手握净瓶杨枝,静观婆娑的一慈一悲;其余的菩萨也有坐于莲花的,也有手持莲花的,也有做莲花指状的,也有向人间抛洒莲花的。就连庙宇飞檐也都是以各种各样的莲花雕栋画梁,甚至拜佛的跪垫也少不了刺绣的莲花图案。我猜想,莲子能千年不腐,也当是在佛前修得正果的原由吧。
听说那位幸运的学子将一粒莲子刻上自己的名字撒入了门前的池塘,只等来年看尖尖荷角,那荷之根就会永远留在故乡的泥土里。也听说那轮椅上的残荷,嫁给了那把雨伞,他们承包了那里的千亩荷塘,从春的清池到夏的盛世,还有严冬的皑皑,她用画笔记录着莲荷的生死轮回,把荷的不争和洁净,莲的静美和风骨,定格在一抹抹的墨香里,独守着一池波澜不惊的清水。
我不知道要走多远的路,攀越多少的峭壁山峰,不知道要看过多少的千帆风云,经历多少的激流浪遏,才能把自己的心修炼成一朵纤尘不染的莲花,但我知道尘世无法逃遁,也无处逃遁,只能在滚滚红尘之中默默厮守、独善其身,心若莲荷不蔓不枝,在一纸风华里,不忘初心,幽香向远,也未必要拘泥于月色下的荷塘和西湖的雨濛迷离,为那一声可有可无的叹息和呻吟呢。

(本文非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孙君梁,河南南阳人,法学本科学历,法律职业。

喜独行为侠,刀光剑影下追求仁德、无畏和睿智,痴性难改;善吟诗听琴,内心柔弱处暗开一株文学的花朵,孤而芳香。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躬耕》文学杂志社法律顾问。

微信:倾听_冷&暖 (15537736163)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孙君梁  |  梭罗的小木屋
孙君梁  |  山那边
孙君梁  |  月光下的九龙湖
孙君梁  |  又见炊烟
孙君梁  |  苦行
散文界 | 孙君梁:那年,花开时节
孙君梁  |  世俗的幸福
孙君梁  |  人情世故
孙君梁  | 文学这碗面汤
孙君梁  |  脊梁
孙君梁  |  岁月往事
孙君梁  |  桂花枝头月朦胧
(0)

相关推荐

  • 倚窗听雨 | 月色溶溶,采得莲蓬归

    淅淅沥沥了几日的秋雨,终算在午间停了下来,暮色下,虫鸣的叫声也变得轻微起来,不似夏日那般的吵杂. 是夜,月色溶溶,约三四人,采着轻盈的步伐去了荷花池,借赏荷为由头,缓解一周来工作上的各种闹心.秋凉,少 ...

  • 赏荷归来闲说“莲”

    西埂莲乡赏荷归来,还想再说说"莲". 先从那地方的名字说起."莲乡",而不是荷乡.好准确. 荷花,是咱国人给这花的统称.<中国植物志>给她的定名便是 ...

  • 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周敦颐说:"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私以为,世人爱莲者,胜于爱牡丹. 只是周敦颐之前,世人爱莲,爱她似美人,"芙蓉如面柳如眉":周敦颐则把连提升到了君子的地 ...

  • 莲湖公园赏荷花

    莲湖公园赏荷花 我喜欢到莲湖公园赏荷花. 莲湖公园的荷花并无特别之处,荷花面积不大,几亩湖水,半塘菡萏,远没有那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辽阔意境.荷花的种类也不多,屈 ...

  • 淡然一壶间(躬耕)(孙君梁)

    2021-05-24 19:32孙君梁 孙君梁 人生一路匆忙,总是风雨兼程,这匆忙之中能静静地坐下来喝一杯香茗成了一种奢望,这风雨兼程也多是为稻粱谋,自知俗气,对于茶的高雅常常望而却步. 所以,我总在 ...

  • 孙君梁 | 百花洲里寻《花洲》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百花洲里寻<花洲> 文|孙君梁 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尽管距离邓州市的花洲书院也不过几十公里的路程,开上车也就不过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可要走进去游览一番却不 ...

  • 孙君梁 | 青春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青春 文|孙君梁 从无知的孩童到懵懂的少年,青春的脚步已悄悄走来.我们在无声的春雨夜悄无声息的成长,却丝毫没有听到青春到来的脚步声. 我们只看到柳树在春天里发出嫩嫩的鹅 ...

  • 孙君梁 | 奶奶和她的草屋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照片说明:慈祥的奶奶] 奶奶和她的草屋 文||孙君梁 昨天下了一场大雪,望着白茫茫的一片,忽然想到了故乡遥远的过去,想起了奶奶和奶奶草屋屋檐下那长长的冰凌. 奶奶说过她 ...

  • 孙君梁 | 学车随想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学车随想 文|孙君梁 我天生愚钝而且胆小,对机械类从小就敬而远之.小时候,闲暇之余也就是看些小人书或向阳花小儿杂志之类.也估计就是十来岁的样子,看到别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心 ...

  • 孙君梁 | 饺子的味道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饺子的味道 文|孙君梁 说到吃似乎有点俗了,但在世俗的世界里,吃也是人类的第一要务,民以食为天,这是永远没法改变的道理和铁律. 前不久和农村老家的人在一起吃饺子,才听到了 ...

  • 孙君梁 | 牛眼鹅眼看美文 ——李治国作品研讨会发言稿

    牛眼鹅眼看美文 --李治国作品研讨会发言稿 文|孙君梁 今天我有幸能参加这个作品研讨会以及能加入邓州花洲文学团队,首先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扬娴娉老师,前几年我在网上看到了杨老师写的关于邓州作协张天敏主 ...

  • 孙君梁 | 《认识了你》

    组诗<认识了你> 文|孙君梁 (一) <相遇> 当重门深锁的心 -----被扣开 那如涌的歌喉 跳过遥远的相望 那歌声 是我热情的问候 相识昨天 犹如一千年 这场美丽的际遇 如 ...

  • 孙君梁 | 灯台·童谣·瞎话儿

    灯台·童谣·瞎话儿 文|孙君梁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吱吱,叫奶奶,奶奶木有来,猫儿跑哩快,吓得咕噜滚下来!"小时候的童谣,直到现在还在幼儿中间说唱,只是版本有些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