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论语正义—为政篇1-5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用目标来治理(天下),就像那北极星一样,自己呆在那里静止不动,其他星辰都围绕着它转。
重点词解:
政:本意指收税,这里指治理。《集韵》等载:“政,赋也,通征。”
北辰:即北极星。《尔雅》载:“北极谓之北辰。”
共:通拱,围绕的意思。
要点赏析:唯有合适的目标能吸引人、团结人。
——————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翻译: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叫做:君臣关系、夫妇关系、父子关系。
重点词解:
蔽:遮蔽,这里指概括。《广韵》载:“蔽,掩也。”
思:思字上面的“田”字代表头颅,下面是“心”字。思考的过程,就是上下沟通的过程,这里用来比喻君臣关系。
无:本意指一种乐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拨浪鼓,两边有两个弹丸。这里用拨浪鼓的两个弹丸来比喻夫妻关系。
邪:本意指人的大牙(磨牙),上面是一个牙冠,下面是2-4个牙根。这里用来比喻父子之间的分支关系。
要点赏析:《史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对于《诗经》,孔子从三千多篇中挑选了三百多篇,挑选的标准是可以用于礼义,然后谱上曲子,礼乐就流传下去了,这样给君王治理提供参考,成为六艺。因此,这里的“六艺”,应该是“六义”,即《礼记》中的丧义(丧礼)、冠义(成人礼)、昏义(婚礼)、乡饮酒义(民间餐桌礼仪)、射义(分封礼)、燕义(君臣聚会宴礼)、聘义(任命礼)。
这六种礼仪,丧、冠可看作父子关系的范畴,昏义可看作夫妻关系的范畴,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可看作君臣关系的范畴。所以孔子用思、无、邪来概括《诗经》三百篇的本质。
————————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
孔子说:用税收来引导人们,用刑罚来统一人们的行为,民众会变得像兔子那样狡猾而且没有羞耻;用目标来引导人们,用礼来统一人们的行为,民众会变得懂羞耻而且有规矩。
重点词解:
道:本意指道路,后引申为规则,这里指引导人们所走的道路。
政:本意指税收,后引申为治理、管理。
齐:本意指麦穗整齐划一,这里指统一人们的行为。
免:应当是“兔”,狡兔三窟,指像兔子一样狡猾。
德:本意指路标,这里指目标。
格:本意指树枝,后引申为尺,测量标准,这里指规矩。
要点赏析:教化要攻心,激发人向善的动力。
——————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把研究学问作为自己的志向,三十岁时在学问上已经有所建树了,四十岁时已经不再沉迷于研究学问了,五十岁时已经知道天地运行的规律了,六十岁时开始做整理学问的工作,七十岁时就随心所欲不讲那么多规矩了。
重点词解:
志:《说文解字》载:“志,心之所之也。”志,就是心想去的地方,也就是志向。
立:古代立、建同义,指用界碑、旗帜一类的东西围成一圈,以示势力范围。《左传》记载:”诸侯建国,大夫立家。“
惑:古代迷、惑同义,指沉迷。《说文解字》载:“迷,惑也。”
天命:古代命、运同义,天命即天运。
耳顺:耳通弭,古代一种解绳结的工具,外形颇像牛角,所以叫做“觽”。其形状颇像弓两端的耳朵,所以又叫“弭”。耳顺,即弭顺,整理的意思。
不逾矩:逾通“窬”,指一种检验粮食的工具,中间是空的,即今天的粮食扦样器。矩,即是今天的曲尺。窬、矩都是象征标准的工具。不逾矩,并非传统理解“不逾越规矩”,而是不再用规矩、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行为。
(详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底啥意思?》)
要点赏析:孔子的一生,从研究规矩(礼)开始,到最后不讲那么多规矩,这是身心解放的过程,也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再认识的过程。
——————————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翻译: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礼)。”
樊迟驾车的时候,孔子对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告诉他说无违。”
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按照礼的要求来侍奉;(父母)死了之后,用礼的要求来埋葬,按照礼的要求来祭祀。”
重点词解:
无:本意指古代的一种乐器,类似今天的拨浪鼓。
违:即韦,熟牛皮,古代常用来捆扎竹简,如“韦编三绝”。
无违:拨浪鼓的形象,颇像“示”字旁;熟牛皮捆扎竹简的形象,颇像古代祭祀中常用的祭品捆肉;合在一起,即为“礼”。
礼:繁体字“禮”,左边的示字旁代表祭祀用的桌子,右上的“曲”代表祭祀时的一种祭品捆肉,右下的豆代表盛具。而人作揖行礼时双手交叉,颇像祭品捆肉,故也名“禮”。
要点赏析:这个同“思无邪”一样,孔子用字谜的手法来解释孝,体现了其幽默风趣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