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女王高段位圈地:9个子女掌控全局,让欧洲王室成一家人
对于欧洲历史,我们在大多数时候总感到困扰,因为有太多相同的名字,有太多交错复杂的关系。可事实上,这正是欧洲历史的特别所在:欧洲虽大,却皆为同根。至少这种情况在维多利亚时代如此,因为这就是她一手策划并执行的“圈地”大行动。
维多利亚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儿子,人称爱德华肯特公爵,而她的母亲则是德国克逊·科堡·萨尔费德的公主,叫维多利亚。
当时维多利亚女王出生的时候,父母花了不少的心思,先是从德国千里迢迢赶回英国,然后又为她的名字费尽心思。最后,她出生了,父母将她的名字定为:亚历山德拉·维多利亚。
不过,维多利亚女王出生不久,父亲便因风寒去世了,于是她回到了德国,在舅舅利奥波德一世的抚养下长大。
我们知道,后来利奥波德一世统治了比利时,在他的教育之下,维多利亚思想自由,思维开阔。
18岁的时候,维多利亚女王的叔叔威廉四世,也就是不列颠帝国的国王、汉诺威国王去世了,作为继承人,她直接回到英国,成为了女王。
其实,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出来了,当时欧洲王室就已经对血统非常重视,他们喜欢高贵又纯正的王室血统,孩子的婚姻也多为内部消化。
比如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他本是自己的表弟,也就是舅舅的儿子。后来,他们两个成为夫妻。
好在这两个人非常相爱,于是他们热情高昂地忠于婚姻,然后一个又一个的孩子被源源不断地生了出来。没错,维多利亚女王一辈子生了九个孩子:四个儿子、五个女儿。
这九个人的名字想来人们也都熟悉了,因为在历史中他们出现的频率很高。老大是个女儿,叫维多利亚公主。老二是个儿子,便是后来的国王爱德华七世。
老三是女儿,人称爱丽丝公主。老四是儿子,外界称其为阿尔弗雷德王子。老五、老六都是女儿,一个叫海伦娜公主,一个叫路易丝公主。
老七、老八都是儿子,分别为亚瑟王子和利奥波德王子。最后一个是个女儿,外界称其为比阿特丽丝公主。
可能是孩子太多了,也可能是维多利亚女王天生就有政治野心。不过,外界认为这个野心不是维多利亚的,而是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实际上这样理解很合理,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英国的统治者都是这个人。
当时阿尔伯特亲王就认为,这些孩子刚好可以将自己所想的,所追求的东西传承并去完成它。
没错,就是让这些孩子来帮他们重新定义皇室以及一个横跨欧洲的王朝,传承和平与爱,建立道德榜样。
这个想法非常大胆,但也很崇高,但它却直接导致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欧洲“一家亲”的现实状态。
因为在后来的历史上,便出现了英国、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瑞典、挪威、卢森堡、摩纳哥等相互结合的欧洲亲戚圈。
看看维多利亚女王这些孩子的未来吧:老大维多利亚公主嫁给了德国腓特烈三世,成为了皇后,之后生下一个儿子,正是一手燃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威廉二世。她还生了个女儿,后来成为了希腊的王后。
而爱德华七世,他继承了英国国王的位子,他的女儿则嫁给了挪威国王哈康七世,成为挪威的王后。
爱丽丝公主,嫁给德国西南黑森达姆塔特大公路德维希,后来她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一个嫁去瑞典当皇后,一个成为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
还有一个是我们都知道的,她嫁给了现在英国王室菲利普亲王的父亲。最后一个儿子则亲上加亲,娶了阿尔弗雷德王子的女儿。
而剩下的三个女儿,则一个嫁给了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亲王,一个嫁给苏格兰的公爵,据说后来是加拿大的总督。
至于其他三个儿子,也是对王室各有贡献。阿尔弗雷德王子娶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女儿,然后生了一个女儿,嫁给了罗马尼亚王室。
阿瑟王子与利奥波德王子,一个娶了普鲁士的公主,一个娶了海伦公主。
如此一来,不出第三代,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便遍布欧洲大地了。
有人将其称为“欧洲的祖母”,这倒是一点也没有错,往上数一数,似乎都可以与她拉上关系,甚至还可能是非常近的亲戚。
只不过,维多利亚女王也没有想到,原本是想要传承和平与爱的构想,后来竟然一家子还发生了世界大战。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说好的梦想与传承呢?想必维多利亚女王也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