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谈跑步|全马306的“顾女神”,马拉松挑战才开始!
从踏足巅峰到厌跑再到平和面对,坚持就有收获。
2015年汇添富南京山地马拉松女子25公里组冠军
2015上海国际马拉松国内女子年龄组第一
2015 千岛湖国际马拉松女子亚军
2016年香港100公里小银人
2016上海国际10公里精英赛亚军
全马PB306,半马PB123
顾怡雯,1991年出生,14年跑龄,年轻却已经是公认的资深跑者,跑友们称呼她“顾女神”,在跑友圈子里早就很有名了。她是中国第一批通过姿势跑法Pose Method官方认证的跑步教练,也是我们易居跑团工作室的活动经理。
开始接触跑步,是在怡雯12岁时。那时候的她还在读小学,因为体育课跑得快,加入校队跑了一年,第二年县里运动会时候拿了中长跑第一。接下来的初中生涯,是她跑步的巅峰,1500米最好成绩四分三十秒。高中时期,怡雯读的是专业体校。因为不适应学校的训练模式,常年受伤恶性循环,成绩下降了。她说,那三年是她跑步最灰暗的时期,常常想放弃,有时候还会对自己说以后再也不跑步了!最后,索性考了大学,希望以此结束痛苦的训练生涯。
2012年,大二的怡雯完成了她的第一个马拉松,成绩是3小时21分。跑进330,是很多业余跑者的梦想,而她首马就做到了。跑第一个全马时,她已经有近10年的中长跑(专项1500米)训练经历了。因为基础好,所以身体素质还不错,但以往的跑步训练和经历跟跑马拉松完全两码事。体校时只有高强度的10公里内的训练,对于补给更是一无所知,她跑第一个全马前,甚至从未跑过一个半马。所以首马全程除了偶尔喝点运动饮料和水之外,没有其他补给。前半程她保持在4´40左右配速,到了最后10公里速度掉得一塌糊涂,甚至在35公里后,还走了1-2公里。她现在回想起来,主要还是有氧耐力跑得太少,肌耐力也比较差,身体很难突然适应太长距离地持续有氧跑。
“2012年跑马拉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跑步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风景,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共享跑步带来的快乐。”她一扫曾经对跑步的厌恶感。怡雯喜欢跑步带来的刺激的感觉,特别是每次跑完后,那种酣畅淋漓,那种自己一点一点突破极限,就像很多人玩游戏打怪一样,每一次的训练、比赛,就是她要打倒的“小怪兽”,随着困难不断地被克服,她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在离开正规田径训练的日子里,她的训练很随意,一是没有一定要达到的赛事目标,二是也厌倦了一板一眼的训练计划。现在的她,一般一周3-4次训练,两次tempo,一次15-20公里的有氧耐力跑,偶尔参加比赛,以半马为主。直到最近几个月,因为要备战2017年东京马,也意识到比赛训练的重要性,她的训练比以往更加系统、认真,周一到周五早上六点起床,健身房8-12公里的tempo或有氧跑,再加核心力量训练。周末跑个20-30公里的长距离。她现在不常跑间歇,可能觉得在体校训练时间歇练得太多,在速度方面会有些优势,所以现在的训练基本以有氧、混氧为主。因为2016年上马她毫无预兆的退赛,受到一些打击,她说:“因为没有系统化、周期性的训练,比赛时就特别辛苦,当然还要排除没有目标、没有成绩要求的'酱油跑’。”
抛开了成绩、奖牌的压力,改变了跑步心态,跑步对怡雯来说更多是一种“日常”。这些年的跑步带给她的除了健康,还有开朗的性格和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现在,不受束缚地跑步,不断PB并获得大家的认可,是她最满意的事。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跑步的行列,她很高兴。“因为以喜欢或者健康为出发点的跑步比为了成绩求突破更容易坚持吧。"她说,“我其实挺羡慕他们的。”“不可避免,跑者跑到最后都会想要提高成绩,但我认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跑步的出发点。”如果继续跑步的理由从单纯的喜欢,转变为对成绩的执著,对跑者而言整个跑步状态都会大打折扣。提升成绩,需要在不忘初心和科学训练的基础下进行;想要长期不受伤地跑下去,需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训练,学习正确的跑步姿势来避免伤病。
作为一位跑步教练,怡雯给跑者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认为训练一定要科学化,现在很多跑者是很盲目的,可能没跑几个月就要去参加全马,这对身体的伤害很大,我建议跑者一定要循序渐进,先打好基础,把身体练好,再去参加比赛。每个人跑步都应该给自己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根据训练方案,不断突破自己。” 过去,她从来没有觉得跑姿对一个人的成绩有多重要,也一直认为每个人的跑姿理应千差万别;而现在,在教学的过程中,她逐渐体会到了跑步姿势对跑者避免伤病,跑得更远、更快、更省力的作用。怡雯说她经历的很多,从踏足到巅峰到厌跑再到现在的平和面对,认识到坚持下来就会有收获。现在,她很享受跑步,面对比赛也更有信心,这些都是她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