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一个妓女的死亡,质问我们沉默的大多数
达内兄弟新片《无名女孩》自上映以来就受到差评,人们普遍认为这部作品很平庸、无亮点、无共鸣,简直就像一杯白开水,大呼“廉颇老矣”,观众们不买账,这让主创团队一时间着了慌,把原本片长113分钟剪得只剩下106分钟。说实话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刚开始也觉得影片拍得很差劲,但是当发现大家都是这样想的时候,就意识到无论是影片所呈现的主题,还是电影本身引发的反响,都说明这部电影在当下依然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Jenny是一名年轻的全科医生。一天晚上在诊所关门后,她听到敲门声却没有开门。第二天,她听说警察在距离诊所不远处,发现了一具身份不明的年轻女孩(事后查明她是一个妓女)的尸体。于是她陷入该不该开门的道德焦虑之中,良心备受谴责。为了缓和这种焦虑,Jenny利用工作之便查询死者的姓名,希望给女孩一个有尊严的后事。但是她发现所有稍微与事件有点关系的人都对此事讳莫如深,甚至有人威胁恐吓Jenny不要多管闲事,众人的该不该说这件事的真相,又让她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
这是电影《无名女孩》的故事梗概,其剧情发展背后心理动机是Jenny道德焦虑,关于她的“开不开”门的问题,从法律层面上来说,Jenny没有责任,但是她是个医生,救死扶伤是她的职责,所以从道德上说她难辞其咎,至少她自己这样认为。而众人的“说不说”事情的真相,则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危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可以理解,但是都死了人还是保持着沉默,这就让人无法理解了。
影片涉及到的“开不开”与“说不说”与我们曾经一度热议的社会性话题“扶不扶”很相似,记得那个时候人们都是义愤填膺的痛斥事件的围观者,极力弘扬正能量。恰巧导演前作《两天一夜》正是那个时候上映,电影讲述一个女人游说同事让他们放弃奖金,投票让自己保住工作的故事。在这里影片主人公的同事面对的一边是可以救急的大量奖金(当时整个欧洲处于经济危机之中),一边是失去了工作整个家庭陷入困境的同事,该如何选择?“帮不帮”这是个问题。
看《无名女孩》人们自然想到《两天一夜》,相比之下后者显然比前者也更具戏剧性,而且“帮不帮”的问题彼时正迎合了社会性话题“扶不扶”问题。事情过去了三年,今天你再弄出个“开不开”或者“说不说”的问题,实在是老生常谈,难怪人们说你达内兄弟“廉颇老矣”,我想这也是人们普遍认为新作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吧,所谓“时势造英雄”竟然是这么现实的一个问题。
其实电影《无名女孩》质量到底怎么样根本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人们对这部电影的反应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心态。你看现在大家竟然都不去过多的关注电影所呈现的事件本身,而是去争议电影质量好坏,这不就像是一个老人倒在了地上,大家都不去扶,而是在争论谁要负责,我不得不说我们终于也成了那沉默的大多数了,我们很健忘,我们很冷漠,我们讳疾忌医。从这一点来说,达内兄弟用多年来质量最差的一部影片——用一个妓女的意外死亡——无意间把我们的劣根性全都揭露了出来。
而话又说回来电影《无名女孩》并不是大家说的那样一无是处,达内兄弟是有野心的,只不过他们把这野心隐藏的很好。影片的主人公Jenny自己受到道德谴责,同时也发现社会上人们普遍的道德危机。她作为一个医生,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希望去改变现状,所以我们才看到她那近乎愚蠢的跑去质问冷漠众人事件的真相,哪怕自身安全受到了威胁。达内兄弟设置这样的一个人物明显是有寓意的,她放弃了大好的前程,单单留在收入低微的小诊所,只为查出死亡女孩的姓名,这本身就很能说明了问题。
联想到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的事迹,达内兄弟的野心可见一斑。拍摄《无名女孩》其目的明显已经不是像《两天一夜》那样展现社会现实了,而是要“治病救人”的节奏啊。怎么救?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达内兄弟用医生Jenny告诉我们“真的猛士,敢于直面道德的危机,敢于质问沉默的大多数”,而且他们是用陷入“老生常谈”的代价对世人耳提面命。这就像一位总是爱唠叨孩子的母亲,车轱辘话说了一辈子,我们不胜其烦,然而总有一天我想我们会理解的。
想到此处只觉得达内兄弟令我辈汗颜,他们这是在用一个妓女的死亡,质问我们沉默的大多数。在这个世界上有此等气魄的现实主义电影人真的不多,达内兄弟算一对,伊朗的阿斯哈·法哈蒂算一个,罗马尼亚的克里斯蒂安·蒙吉也算一个,他们都是真的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