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夫 | 清明时节话清明
清明时节话清明
文|秋夫
暮春头,仲春尾,地清天明,是谓清明。清明时节是一年之中最美丽的时光,它虽褪去了乍暖还寒的料峭初春,却尚未赶上花落知多少的春树暮云。清明时节,春和景明,万物复苏,是自然风物。却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凄凉的,厚重的,怪异的,历史的,现实的寓意。
文人笔下的清明节多是唯美的诗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在诗中写美了春天的雨水和沾了雨水的小草。诗句富于生活,观察细微。在乡村生活过的人都有远看青青近却无的感觉,却表达不出来。诗中提到了"天街""皇都",然而他却并不看好天子脚下皇城帝阙堆满烟柳红花的繁华春景。而说长在荒野中小草的春天"绝胜"皇都的春天。而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是一幅清冷凄美的乡村春景图。同样有雨,而他却写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感诗句。为什么?因为清明节是祭奠亡故亲人的节日,又遭遇纷纷细雨,难免凄惶。当然,长于咏诗抒怀,史称小杜的大才子,绝不只会悲切,且看他笔锋一转,就写出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名句。杏花村是酒名,唐时已副盛名。杜牧是否有为杏花村做广告之嫌,勿须考究。
史学家则杜撰了一个介子推割肉奉主,愿君清明的典故,来教化人民。我想这样的史学家定是御用的,或者是想做御用文人的拍马吮痔之徒。即便介子推是真的割股救了主。也难免有冒险投资之嫌。因为春秋战国时的储君及士大夫都有养门客的风气。主子一旦掌权,献了谋略或者出了力的门客都会论功行赏,得到好处。而介子推割肉救主,应推首功。重耳变成了晋文公,贵人多忘事,偏偏儿不离偏偏儿,介子推割股救主这么重要的事竟被重耳给忘了,皆因他成了国君。介子推愤而躲进绵山,避而不见。自己愚忠也就罢了,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让自己的老母陪着他去死!中国的传统道德讲究百善孝为先,连自己的母亲都不顾的人,有什么价值值得推崇的呢?!
清明节一个重要的意涵是祭祖扫墓。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人们在气清景明、风吹草长的季节,去野外踏青赏景,触景生情,很容易想起逝去的亲人。于是就烧化纸钱,敬献食物。而后,陪着故人,发着幽思,吃着食物,赏着美景,就成了习俗,习俗演化成了节日。由此也有人把清明节叫作寒食节的。每逢此时,山乡村野,坟茔墓地,处处冒烟;大路阡陌,三五行人,戚戚楚楚。呈现出一幅幅乡村清明图画。于是,清明节也叫鬼节。
中国汉民族的鬼节有几个。除了清明节,还有中元节和十月节等。中元节是7月14、15日,佛教叫作盂兰盆节。在秋季庄稼成熟时祭奠祖宗神灵,此节在南方盛行。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原人祭鬼的节日。因为到了这一天,庄稼收完,谷物归仓,长工们给东家干了一年的活,可以算账回家了,东家要款待长工。还有一层意思,即过了这一天,地里没收完的庄稼,穷苦人可以捡拾回来度日。推人及鬼,说过了十月一,神鬼都出来,人们要祭祀它们,故称鬼节。
清明节和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35年中华民国把4月5日定为民族扫墓节。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传统节日几度当作"四旧"被破除掉。好在2006年在有识之士的力荐下,拨乱反正,清明节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7年12月14日被国家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中国的传统节日,无论是历史的悠久,还是民俗的韵味,都是底蕴深厚瑰丽多姿的文化遗产。故我每每在这些节日来临之时,会有一种神秘感和美感,使我企盼着她的到来,尽管我已享受不了国家给予的假期优惠。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秋夫,姓王名华俊,汉族,大专文化,高级经营师。1949年生于河南省淅川县,1960年因建丹江口水库曾随家人移民青海,1968年又移民湖北大柴湖。从教8年,经商35年,当过15年企业法人代表,也干过自由职业,现已退休,是钟祥市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长篇纪实小说《甲子钩沉》和长篇小说《浮世兄弟》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