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扬诗词赏析
前日,偶到苏扬办公室,见其案头有一刚占好的七绝,我无意一看,大吃一惊!没想到苏扬古典诗的水平已臻化境。我感叹不已,这世界真的无所谓原本修习什么专业,即我们干什么事情的专业理论出身,只要你在自己喜欢的路上坚持,一直走下去,一定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华古典诗词最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用最精炼的最能传情达意的文字来表达一种意境美。因此好的作品应当是情、景、境高度契合,相互交融。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状物、抒情抑或言志,都必须做到言简意赅。苏扬以他对生活的独特敏锐的观察力,用最简单的状物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活中处处能够看到的和谐景致。下面我们以这首《夏日晓风》来赏析:
夏日晓风
苏扬
池塘水皱漾粼光
倒影垂丝漫步彷
一道浮萍西北望
夏荷颔首待萧郎
七绝,区区28字。该诗明写的是景,暗写的是风,但是诗中不见一个"风"字。然细读了以后,你会发现每一句都写的是风,这是苏扬用笔高妙之处!诗中写了很多的景物:池塘、水波、柳丝、浮萍、夏荷。单看这些,就把我们带进了一个闲恬的世界:池塘的水泛起粼粼的波光,垂柳入在水中的枝头似乎在漫步徘徊,浮萍在水中移动,夏荷在频频摇曳。这一切都是风力的作用,所以苏扬很巧妙地用动静结合主要是动态的的手法写出了风!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唐朝诗人李峤的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很有代表性,其意是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这是一首写风而不出现"风"字的最著名的五绝。显而易见这首诗是从宏观,从风对四季对万物的影响与作用这个点上着墨的。而苏扬的这首写风的诗是从小处着手,把风囿于一个夏日的池塘,显得灵秀轻盈接地气。
再者,这首诗写出了意境美。全诗在暗写风的同时,实际是在写人。诗中每一句都有一个动词:皱、漫步、望、颔首。正是这几个拟人的传神的动词,把全诗主题突出的很生动。四个动词写尽了哀怨、缠绵。水皱着眉头,柳丝在漫步,夏荷正在频频点头等待着分别已久的情郎,浮萍也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停地抬头向西北张望着情人,其表达的意境跃然而出,一对久别重逢的情人之间的场景栩栩如生,不禁让人拍手称好。尤其是第三句中的"望"字,在七绝中有挤韵的嫌疑。但在此诗,尤其妙哉。写出了情人之间那种分别后迫切地希望重逢的心理。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在去看望情人途中除了急忙赶路而且频频抬头向着情人方向张望的场景。一个字就能如此传神,实在是妙,这也是古典诗的美妙之处。
三者苏扬在此诗两处用典。一处是第一句幻化于五代南唐冯延巳在《谒金门》里开篇:"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另一处是最后一句唐朝著名诗人崔郊在《赠去婢》中:"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些都反映出苏扬深厚的文学底蕴,尤其是"萧郎"一词确实把他要表达的主题一下子在诗末昭然若揭,有画龙点睛之妙。
纵观全诗苏扬以其写实状物的笔法,藏而不露的手法,写景抒情,明写景,暗写风,实写人。这些都充分说明苏扬除了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创造力,丰富的情感表现力以及很强的想象力外,其文字功夫文学修养也具备了相当的造诣。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诗确实令人回味。生活不仅仅是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让我们的生活都过得充满诗意。
作者简介:苏扬,1972年生,现供职于江苏省泰兴市公安局。诗词爱好者,文史发烧友,地理探索人。勤于笔耕,惯于阅读,沉于哲思。繁忙的工作之余,诗词原创是其首选之举。
点击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塞外一点绿"个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