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象书画 | 枯木怪石图
如果要聊中国画,有两个人是绕不开的,一个是王维,另外一个就是苏东坡了。对!你没有听错。如果你要认为这两位老前辈的只是文学家。那就片面了。
王维,咱们前面聊过他的袁安卧雪图,知道他是文人画的祖师爷。今天就来聊聊全民偶像苏哥哥和他的枯木怪石图。
简称木石图。要说这幅画呢会涉及到庄子的《齐物论》和天下第三行书苏轼的《寒食帖》。所以本期的视频就不能降维到幼儿园级别了。
可能会影响播放量。不过实谁让苏轼是咱的偶像呢,为了自己的喜好,就霸王硬上弓的尬聊一期吧。我觉得大家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寒食帖》。
多半原因是很多字不认得,今天画小二就带您来读一读,《寒食帖》是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黄州的第三年写的。
因为没有黄历啊,苏东坡也是稀里糊涂的过日子,知道自己错过了《寒食节》后有感而发了,写了两首诗,第一首诗呢就是感叹天,感叹地,感叹生活没规律
咱们就不细说了。主要来看看第二首,开头是这么写的。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描写的是他住的东坡地图的小破房子呢,由于雨下的比较猛,自己的小屋就像一个小船飘在水上,下面是空庖煮寒菜。
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意思说阴雨天自己猫在家里用湿漉漉的芦苇烧火做点饭吃吃。
突然就看见乌鸦衔的纸飞过了才知道寒食节已经过了。那这寒食节和乌鸦衔纸又有啥关系呢?这是因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之前。
清明节,人们上坟祭祖烧纸,乌鸦就衔着没有烧完的火纸搭窝,这才知道这寒食节安和清明节都过了。
最后是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意思是想想自己报国无门,又身在异乡。
想祭祖都费劲,可谓是不忠不孝,也想学习一下竹林七贤的阮籍做途穷之哭。奈何自己已经是深入槁木心若死灰。
到最后这首诗的核心词出现了,那就是死灰。
一个词表达了当时苏东坡在官场上郁郁而不得志,生活穷困潦倒,身心俱疲的心情。
其中这个死灰出自于庄子的齐物论中的行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这是书中学生颜成子和老师南郭子綦的对话。
颜成子则说,老师您这身体如干咳的木头,精神和思想难道也像死灰一样吗?由此引发了庄子对齐物和齐论的阐述
可以说,庄子对苏轼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苏东坡传下来的有410首词,明确引用庄子讲过的有三十二首。
在他一贬再贬的仕途中,庄子的齐万物一死生思想使苏轼达到了轻视有限时空超然物外的境界。
即使被贬到海南岛,他还能想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样豪迈的诗句,咱们回头再来看看这幅画。
画面上是枯树一支,怪石一个,极为的简单。我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我立马想起了槁木死灰这个成语,也不由得想到了还是切中苏轼当时。
悲彻无助的心情。那这幅画是不是也是描绘到万念俱灰的心情呢?当然不是了,如果是,那就不是庄子齐物论的本意和被万人崇拜的苏东坡了。
画面中虽然是枯树干一支,但树的下半身呢是虬曲刚劲有力,就像挣扎而生的身躯,有气冲云天之势。上面的树枝。
展开伸向天空,妙的是树杈上面还有一片顽强的叶子,证明啊这不是一颗死树。生活在北方的小伙伴们对这种场景并不陌生。
冬季凛冽的寒风中,总有一片顽强的叶子挂在树梢,迎风飞舞。
说在下面呢是用焦墨卷云皴勾勒出来的一个怪石,盘踞在树根之上,被风雨砍斫的条条纹路,印证着这个怪石的。
沧桑历史,但仍然是坚峻硬实,这不由得让你想起《齐物论》中的描写。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是已,敢问天籁,天籁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
这幅画虽然简单,寥寥的疾病,但表达了苏轼落寞和不甘落寞的心情,就像我心向明月,纵然明月照沟渠。
就像那个槁木,在瑟风中依然茁壮屹立。其实呢,代四大书法家之一黄庭坚看完这幅画后写的这首诗更到位,他写的是。
胸中原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另外这幅画珍贵的地方还有米芾的题跋,宋四家、苏黄米蔡中苏米的墨宝真迹同在一张纸上。
这种苏米合壁的作品很难找到第二家了。苏轼呢是生活在中国书画黄金时期的北宋,当时的绘画追求的是精致,很严谨。
非常讲究绘画的技法,类似前面视频。咱们说过的双喜图、早春图、溪山行旅图都是这种风格。苏轼呢将他们统称为。
工匠画,认只是技术上的成熟,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在其中。于是苏轼提出了士大夫画。他认为,工匠画的是服务于皇家的。
取悦于领导,士大夫画呢则是陶冶自己的情操,是自己真实感受的表达。核心思想就是,画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他提出这套理论的基础来自唐代的王维,比如苏轼在看到王维的山水化时,说维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话虽然没有传世的,但是我们读到他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是不是这种强烈的画面感呢?
在苏轼的推动下,使大夫文人画慢慢的兴起,发展到元代就全面的超越了院体化。就是他说的这个工匠画。
成为了中国化发展的主流。直到现在也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