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课堂:《曹风•鳲鸠》解析 / 薛红诵读(第1359期)
《毛诗序》云:“《鳲鸠》,刺不一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一也。”
朱熹《诗集传》则云:“诗人美君子之用心平均专一。”方玉润《诗经原始》对于上二说基本同意朱熹说,而亦不废《诗序》说之一端,取调和态势。方氏云:“诗中纯美无刺意”。
《诗集传》谓:“(布谷鸟)饲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
解析:闻天语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史记·管蔡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
当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殷纣,于公元前1046建立周,定都镐京。开始了分封制。他封自己的六弟叔振铎在曹,也就是曹国的开国君主。”爵位为伯爵,建都陶丘(今天的山东菏泽市)。西周时,曹是一方大国,与鲁国共守王朝东土,起过重要作用。
曹叔振铎由于亲眼目睹了商朝的灭亡,所以他就任封国后,身体力行,亲自带领百姓耕地,种田。他手持锄头,肩挑竹篮,嘴里哼着小曲,身穿农服高高兴兴和百姓一起劳作,中午休息时,他和百姓一起吃午饭,有说有笑,振铎还给百姓讲商朝灭亡的故事。
有一次,他去田间巡视,看见百姓的饮食很简单,衣着也很破旧,难过得留下了泪。于是他决定减轻百姓的赋税,而且还看望孤寡老人,给弱势群体给予照顾,不能定时的给他们送吃的,穿的。他还给人们讲周礼,并亲自演示周礼,还要求官员们实行节俭。几年后,曹国变得人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曹国人民都很敬重振铎。后人称赞“铎教民有法,实开疆之圣也。”
曹国在振铎的治理下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变成了一个富裕的强大的诸侯国。振铎去世后,曹国上下都很难过,大家都排长队一路相送他的灵柩,百姓们的哭声震天动地。人们为了怀念他,在仿山修建了庙,据记载,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曹国人都来仿山庙祈祷来纪念曹叔振铎。《曹风·鳲鸠》这首诗歌就是曹国的人民为了纪念曹伯而写下的。
曹国后来的几代国君都不怎么样,直到伯阳当国君第三年的时候,曹国有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很多人站在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商量要灭掉曹国。这时候振铎出现了,他劝这些人先等一等,等一个叫公孙强的人出现,大家给了振铎的面子之后就离去了。
这个做梦的人醒来以后就告诉自己的儿子,等我死后,要是曹国出现一个叫公孙强的人掌权,你就要带着家族的人离开这里,免得遭受灭国之祸。又过了三年,因为伯阳喜欢打猎,一个叫公孙强的乡下人猎到了一只白色大雁,就把大雁献给了伯阳。伯阳在和他切磋打猎经验的时候,公孙强顺便就把自己对于治国的看法和国君进行了交流。伯阳发现这公孙强是个人才啊,就任命他为司城官,让他参与处理国家事务。
那个做梦人的儿子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就带着家小离开了曹国。要说这公孙强还真不是一般人,别的不说,但说他的胆量就足够的大。有了几年的从政经历后,他向伯阳提出了一个建议,曹国要向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称霸天下。那伯阳居然还被他给说服了,他就开始听从公孙强的意见,为成为新一代霸主做准备。因为曹国后来的国君都没有什么本事导致国家越来越弱小,总是依附在一个大国的后面,当时他们的后台是晋国。经过一番仔细的考量和周密的计划,伯阳决定,要想称霸就要先独立,所以他就先主动向晋国表示,以后我能照顾好自己,保护费我也不交了。完成了第一步之后,伯阳感觉自己的腰板确实硬了起来,他就开始了第二步行动,发兵攻打宋国。梦想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虽然宋国不是个什么大国,可对付曹国确是绰绰有余,没过几个照面就把曹军打败了。之后宋国又派兵攻打曹国,那个时候晋国也懒得理曹国了,结果伯阳和公孙强都被抓到宋国杀掉了,曹国彻底被宋国吃掉,从此消失在华夏大地之上。
原文:
曹风·鳲鸠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
淑人君子,其带伊丝。
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
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
淑人君子,正是国人,
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注释
译文:
布谷鸟在桑树上筑巢,
它养育了许多只小鸟。
品性善良的好君子,
仪容端庄始终如一。
仪容端庄始终如一,
内心的坚定是一致的。
布谷鸟在桑树上筑巢,
它的幼鸟在梅枝间嬉戏。
品性善良的好君子,
他的腰带是用白丝线织成的。
他的腰带是用白丝线织成的,
皮帽上镶着玉制的饰品。
布谷鸟在桑树上筑巢,
它的幼鸟在枣枝间嬉戏。
品性善良的好君子,
言行端庄人无差错。
言行端庄从无差错,
是周边各个国家的好榜样。
布谷鸟在桑树上筑巢,
它的幼鸟在榛树枝间嬉戏。
品性善良的好君子,
是国人敬仰的好榜样。
是国人敬仰的好榜样,
怎么能不祝他万寿无疆。
天语赏析:
天语小诗:
为《曹风·鳲鸠》而作
你永远的万寿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