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让我懂之恨晚的道理

1.实习求是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也是一个特别难做到的事情。

在抖音刷到一个博主,分享了胶原蛋白造价极其便宜,视频下面评论一大片都是说博主什么都不懂的,反驳的理由有很多,但是就是所有反驳只字不提——胶原蛋白原材料就是便宜的。

我想,其实很多胶原蛋白的用户都不愿面对,这东西就是便宜的。

因为他们不希望这是便宜的,似乎如果真的胶原蛋白如此廉价,那么我花了5000元买的套盒到底是什么?这样他们就亏的太厉害了,他们内心无法接受这种亏。

这些年创业,我越发深刻的理解,实事求是无比重要,很多时候不是说这是个好项目,我要去做,而是我希望这是个好项目,我一定能赚钱,从而没有去做任何测试,没有任何调研,只是一心觉得(希望)这个项目赚钱。

同样,一个人不幸福的根源也是如此,并不实事求是,对生活的理解,主观的期望远远大于客观的观察,于是失望、失落就成了生活里的反复。

2.不追寻小概率事件

我所观察中,大多数到了40、50岁,生活依旧一塌糊涂的人,都有一个通病:迷恋小概率事件。

在他们的认知里,总存在着某一种高人、高明的手段,能够扭转乾坤,他们做事很不踏实,他们总会觉得自己遇到的是一种机遇,别人都不知道。

电视剧《大秦赋》从嬴政登基那一刻,我就觉得下面就应该是爽文了,一代天子,华夏始皇帝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举吞并六国。

但历史不是,先有吕不韦压了嬴政6年,这六年,一个商人利用自己的才智给秦国奠定了深厚的工业基础。之后是大批劳动力开水渠,扩大了秦国的农田,引入了六国的人口。再加上之前商鞅变法的军功制度,六国通商带来的统一需求,秦国的地理位置,打输了还能躲起来修养,不太好被偷袭......诸多种种叠加,才有了秦国的大一统。

他不是一个高人,一个牛逼的计谋促成的,是秦国历代的积淀。

回到现实生活,很多年轻人为什么迷茫?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需要一种天翻地覆的变化来彻底改变此时的颓废,当这种天翻地覆暂时没有出现的时候,他们就焦虑的等待着。

其实等不来的,无论你做什么都需要积淀。

我最近听一个网红博主说起自己的经历,他提到了在他能通过自己是网红赚钱之前,他有半年是没有收入的,这半年他被很多人说过是不务正业。

不排除很多人赚到的钱是通过运气,但运气这个东西不能成为你生活的目标,真正能给你带来财富,带来成就的,归根结底,还是累积与沉淀。

当然,这里你如果思维活跃一点,你可以再往下想一层,你可以利用别人的累积和沉淀成功。

3.做人

我所观察到的大多数混的不好的年轻人都有一个通病:他们把掠夺当做骄傲。

在他们的叙述体系里,时常会把认识什么牛逼的人,别人为他做了什么... ...当做一种谈资,以衬托自己什么。

在人与人的相处、合作、婚恋之中,因为认知的有限,人们在大多数时候是无法通过多维度衡量人的,而此时,人之本能就会去体察这个人的人品。

我所认识的一个做投资的朋友,他就明确的告诉我,他们投项目大量的注意力就是在考察这个人的人品,理由也很现实:如果和创业者发生矛盾,走法律途径成本过高,只能把合作的愉快否寄托在创业者人品之上。

当我们谈及别人的人品的时候非常容易,但是把自己带入就很难客观评价,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其实有几个可以侧面反应的方法:

第一:情绪是否稳定,能否将自身情绪与社会角色隔离开来

很多人不是坏,是情绪上来了,愤怒和报复使之不再去在乎自己的行为角色规范。情绪是一个人正常的内心活动,但是这个一种很个人的需求,与周围的人是没有关系的,别人是没有义务与你共同担负的。

第二:内心是否阳光

内心阳光的人更容易看到生活的好,别人的不容易,而相对的,内心阴暗的人会更多看到别人糟糕之处,当我们面对我们讨厌的人的时候,相对的会对自己的行为要求更低。

内心阴暗的人,会看不惯很多人,很多事,这就会造成一种现象,某些人一边说着别人哪里不好,一边自己干着没素质的事。

第三:往往人品很过关的人并不认为自己人品很过关

越是人品好的人,越是知道自己是需要被时时修正的,因为“德”是反人性的,人可能天生“善良”“心软”但无法天生拥有“德”。大多数自认为自己特别善良的人,他只是自我麻痹,他把大量自己做的伤害别人的事情都找到了合理理由。

第四:是否能面对错误

假设,你借5个朋友的钱做生意,赔了,如果你从此开始不接所有朋友电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所有借给你钱的朋友都会希望你赚不到钱,甚至如果可以,自己牺牲一点也不希望你过的好。

那如果你主动去找这5个朋友说明情况,告知你赔了,暂时可能还不上了,但是你一定会想办法赚钱还,这种情况又会怎样?

这5个朋友至少有一个会遇到赚钱的事情想要帮助你,说的自私一点,你赚钱了,你就能还钱,所以他巴不得你赚钱。

如果一个人特别爱惜自己的羽毛,在乎自己的身段,觉得自己不会犯错,无法接受自己犯错,他很容易变成一个逃避现实,否定周围的人。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