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鲁子敬(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鲁肃鲁子敬是又一个在《三国演义》当中给人的感觉比《三国志》当中形象差很多的人。《三国志》当中,鲁肃在孙权面前大谈战略规划,和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相差无几,战略眼光一流。《三国演义》当中为了突出诸葛亮,把他这段给省了。还有著名的单刀会,《三国志》当中是鲁肃义正词严,数落关羽一通,关羽没词儿了,只能凉锅贴饼子——蔫溜了。到了《三国演义》里,为了塑造关二爷的高大形象,罗贯中先生又把鲁肃给牺牲了,变成了关二爷赖账赖得潇洒自如,鲁子敬这个要账的真成孙子了。
《三国演义》里面的鲁肃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把舞台中间的位置让给别人,自己总是居于陪衬的地位,为人真是厚道,难怪罗贯中先生也经常借小说中人物的嘴说:“子敬真老实人也。”
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老实基本上就是没用的代名词,所以要是鲁肃真是一个没有任何心计,老实巴交的厚道人,他怎么能在东吴一直身居高位,周瑜还指定鲁肃接替自己大都督的位置,孙权还就批准了,是周瑜傻还是孙权傻?要不就是罗贯中傻?
有一种人,表面上看不是那么灵光,但是心里有定见,为人处事有基本原则,小事可能吃亏,但大事上看的清,你平时占他点小便宜可能行,但你要在大事上改变他就难了,他也不跟你争,不讨口舌之快,但你说出大天来,他也要按他想好的办。当然,这样的人如果想错了方向,麻烦就大了。而如果是能够看清形势,做出正确选择的人,那他就是伟大的战略家,《三国演义》里的鲁肃就属于后者。
他看事情非常准,《三国志》里类似于隆中对的战略规划是明说,《三国演义》里是暗表。在赤壁之战前后,当时的形势是曹操一家独大,孙刘两家任何一家单独对抗曹操都有点悬,所以想要求生存,就必须联合一致,抱团取暖,鲁肃就是对这个形势看得很清楚。所以在赤壁之战前,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周瑜变着法儿的想要了诸葛亮的命,鲁肃想尽办法帮着诸葛亮。上一段说了,周瑜要杀诸葛亮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江东考虑,那鲁肃帮着诸葛亮难道是吃里扒外,还是真看不懂周瑜的用心。不管是这两者的哪一个,周瑜都不会容鲁肃在旁边搅和。其实鲁肃不明白周瑜怎么想的吗?绝对明白,但他的眼光又要比周瑜高一块,周瑜只能想到诸葛亮是将来的大敌,但鲁肃知道如果杀了诸葛亮,现在的大敌曹操就对付不了。很显然,杀了诸葛亮,刘备那边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两家干起来,曹操坐山观虎斗就行了。而且他看到了,刘备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只能作为盟友,不能作为敌人,虽然赤壁大败,但曹操的力量还是远远超过孙权和刘备当中的任何一家。这两家要开打,曹操依然会很轻松地灭掉他们。鲁肃的眼光很长远,所以他要保诸葛亮,您看《三国演义》好像诸葛亮最明白,但鲁肃要是不帮着他,他也活不过赤壁大战。
要说鲁肃有没有短暂的放弃孙刘联盟的想法,有。就是在赤壁大战刚刚打赢的时候。当时周瑜听说刘备屯兵油江口,就明白刘备想要进取南郡。周瑜跟鲁肃去和刘备跟诸葛亮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周瑜先打,周瑜打不下来,刘备再打。这时候周瑜是信心满满,觉得南郡就是手拿把掐了。但您看鲁肃的反应,肃曰:“都督如何亦许玄德取南郡?”周瑜说:“打下南郡那就是分分钟的事情,我就是给刘备一个空头人情。”在这里毛宗岗先生批鲁肃:“毕竟鲁肃是实心”。其实这会儿鲁肃可不是犯实心眼,而是鲁肃太了解诸葛亮了,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周瑜有取得南郡的实力,他那么大方让周瑜先去攻打,肯定在后面不定憋什么坏了。这时候周瑜是得胜的猫儿欢似虎,有点忘乎所以,鲁肃可比周瑜想得深。
如果周瑜能够顺利取得荆襄,江东就有了可以和曹操掰手腕的资本,那么这时候就可以放弃孙刘联盟,所以就这会儿鲁肃没有强调孙刘联盟。但是周瑜让诸葛亮算计了,刘备取得荆襄,这个时候刘备羽翼丰满,江东要再和刘备翻脸,绝对讨不了便宜,就是个两败俱伤,然后都被曹操灭了完事。所以这个时候鲁肃又坚定了孙刘联盟的观点,根据形势变化随时调整方针,鲁肃不简单。
更不简单的在后面,周瑜心高气傲,让诸葛亮涮了这一把,不能善罢甘休,孙权也咽不下这口气,如果没有鲁肃,他们估计就真跟刘备干上了。幸亏有了鲁肃,这边安抚住孙权周瑜,那边去和刘备诸葛亮谈。然后我们就看到刘备诸葛亮像涮傻子一样逗鲁肃,最后表示这个荆州是借东吴的,将来要还,还写了借据,其实谁都明白,这个借是没有还的。好像就鲁肃把这个借据当真,郑重其事地拿回来,然后又一次一次地到刘备那边谈还的事,难道他又是犯傻?
他可不傻。我不敢和大贤媲美,但也做过类似的事情。有一次给人主持婚礼,女方家里有一些郊区的亲戚,怕婚礼太晚不好坐车,想要提前典礼。但男方母亲不同意,典礼时间定好的,怎么能说改就改,亲戚朋友还有没到的呢,这哪行啊?眼看两边就要冲突,婚礼就不好玩了。我告诉跟妆的和布置会场的,手里头尽量慢点儿,本家催也别快了,什么时候我让人传信,你们再快起来。这样最后磨到正式典礼时间,男方没问题,女方不高兴,也就是骂我们,嫌我们手太慢,怪不到男方,双方打不起来,婚礼就没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中间挨骂,让两边不伤和气。
可能是感同身受,我觉得鲁肃也是扮演这样的角色,他什么都明白,却在中间装糊涂,给两边熄火。其实这个地盘谁抢到手里就是谁的,哪有借这一说?何况原来是刘表的,也不是你江东的。但如果没有这个说辞,江东那边下不来台,周瑜气平不了,架在上面,不打都不行。所以鲁肃要来个借的说法,算是给周瑜一个交代,周瑜可以借坡下,暂时罢兵。刘备那边也是,地盘不能撒手,但也怕江东真打过来,所以百般抵赖,但又怕撕破脸。如果是周瑜来谈,明知道刘备抵赖,周瑜绝不会装糊涂,那就没法收拾了。但鲁肃以老实人的面目出现,可以做到明知是胡噙,但装傻充愣,给了诸葛亮闪展腾挪的空间。鲁肃一边被耍弄,一遍被埋怨,所有出乖露丑的事都自己扛下来,保证了孙刘联盟不破裂。
其实周瑜和诸葛亮看得清形势,都知道孙刘联盟的重要性,所以双方都不想真翻脸,但又都没法为不翻脸做实质性的让步,所以孙刘联盟很脆弱,双方都在走钢丝,但有了鲁肃,钢丝上就有了保险绳。周瑜和诸葛亮都知道鲁肃的重要,所以周瑜临死,推荐鲁肃接替自己,因为知道鲁肃比他能容事,对江东有好处。一直到单刀会,关二爷是不怕翻脸的,而且奔着翻脸去,只能是鲁肃往回圆。其实关二爷劫持鲁肃,以鲁肃的个性,绝不会乖乖听话。但如果跟关羽执拗,关二爷再勇也回不去,那孙刘联盟就真完了。所以鲁肃还是牺牲了自己的形象和面子,让关羽走,保证了联盟不破裂,这个胸怀真不是一般人有的。
再说诸葛亮本来可以就不给你荆州,反正地盘在我们手里,你靠嘴是说不回去的,没必要跟你废话。但他千方百计,变着方儿的给鲁肃一个能够交代过去的理由,与其说是替鲁肃想,其实是配合鲁肃的工作,在这一点上,鲁肃的重要性超过诸葛亮,而诸葛亮虽然总拿鲁肃逗着玩,其实他内心是感激鲁肃的。
连续十段说了《三国演义》当中被看低的人物,后面咱们再聊聊几个相反的被高估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