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老待在舒适区呀!那会毁了你呀!”
“你这样不行啊,你得快速走出舒适区!”
“啊?”
“你不知道吗?在舒适区待久了,会毁掉你的!走出舒适区,你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不是,为啥呀?”
“舒适区嘛,就是一个让人觉得熟悉、能控制自如的环境,所以就不焦虑了,不紧张了,能获得稳定的幸福。让人觉得够安全,够确定,不用勉强自己,觉得自己有足够的爱、食物与时间。”
“这不挺好的吗?人不就求个安闲自在吗?能待在舒适区,这不就是我们的终极追求吗?”
“可是你这样会废掉的呀!只有焦虑、危机和不安全感,才能激发人的潜能;所以你要离开舒适区,给自己找不自在,才能有更好的表现……”
“可是海明威也说,稳定的经济条件,才能让创作者安心啊。”
“哎呀那是人家写东西的,那是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者就是要经历危机才比较猛啊,好比你看见一只饿狼,脑子可能吓得转不动,腿脚却会跑很快……”
“按你这个意思,走出舒适区,更适合体力劳动者咯?让体力劳动者半饥不饱,他们才会焦虑地拼命?”
“也不是这么回事啦,走出舒适区对自己也有好处嘛。你没看过《武状元苏乞儿》吗?吴孟达为了让周星驰学会打狗棒法,把武功全失的他扔进一堆饿狗群里……”
“那周星驰因此学会打狗棒法了吗?”
“也没有,我就是说个意思……人应该扩大自己的舒适区,这样才能多做事嘛。”
“可是,扩大舒适区,不一定要走出舒适区啊。比如我习惯每天跑两公里,那么我逐步加码,今天两公里后加100米,明天再加100米,这样慢慢加,以后可能会习惯一个月跑五公里,这叫扩大舒适区;但如果从两公里突然加到五公里,那谁受得了啊。这样身体毁了,跑步也没练出来……”
“可是扩大舒适区太慢了呀,还是直接脱离舒适区,能立竿见影……”
“这听着怎么那么吓人啊,这道理有出处吗?”
“有啊,罗伯特·埃尔克斯1907年说过,焦虑提高人类表现,但焦虑到某个程度后,表现会下降……”
“这都一百多年了,而且他不也说了吗,焦虑得适度啊,焦虑到了某个程度后,表现会下降啊!一直持续焦虑,虽然短期会有好成果,但久了人会崩溃,活儿也干不好了呀……”
“我懒得劝你了,你直接说吧,肯不肯踏出舒适区?”
“不是,我得问清楚,究竟你是指望我能扩大舒适区,以便成为更好更全面的人,还是指望我走出舒适区,肯给你多干活?”
“哼,既然你都意识到了,我就老实告诉你吧。
所谓一直待在舒适区会毁掉你,要走出舒适区,其实完整表述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经常去掉括号里的内容罢了:
一直待在舒适区(虽然能让你舒服安心快乐,但是)会毁掉你(作为一块万用砖的价值,不能哪里需要哪里搬;至于你当一块万用砖,到底开心不关心,我们并不想管)。
你要快速走出舒适区(才能快速提高绩效,我们根本不关心你作为一个人到底开心不开心,不然都像你这样开开心心的,谁肯替我拼命啊?)
话已经说完了,你就说你干不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