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趣闻】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荆门市金九石膏股份有限公司 2016-04-10
这是一只脱胎漆器金鱼缸,是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郑益坤老先生的代表作。盆中金鱼优雅游动,让人难以置信这是画在盆壁的。漆黑的颜色营造出水的深邃,用漆的浓淡,描绘出金鱼的层次,这便是漆器无可替代的魅力之一。1963年,郑老的《金鱼漆盘》陈列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著名美学评论家王朝闻只评价了三个字“气死猫”,足见欣赏之极。
制模是脱胎漆器制胎工艺的第一步。脱胎工艺分为阴脱法与阳脱法两种,图中所示,即是工艺难度更大的阴脱法制模步骤。工匠先用石膏或直接用成品作为范本,用泥条盘绕在器物轮廓线上,并刷上肥皂水一类的隔离液。将石膏浇筑在器物上。在没有石膏的古代,先人们只能用干得很慢的黄泥做模。阴脱法几乎可以做出所有脱胎漆器的形态,而阳脱法只能够做一些简单的瓶罐类造型。
这是阳脱法。石膏胎底做好后,在上面刷一层用瓦灰和生漆调制的漆泥,再将刷满漆泥的麻布贴在石膏胎表面。乾隆年间,福州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庙里修补牌匾时,注意到几片从匾额里破落出来的麻布,虽然周围的木头已经腐朽,但麻布上漆块依然坚硬,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很轻。几番研究后,沈绍安终于想起了一种叫“夹苎”的传统工艺,经过潜心钻研,福州脱胎漆器技艺就此诞生。
大漆是一种很奇怪的物质,空气湿度越大,它干燥得越快。以至于在淫雨霏霏的江南梅雨季节,漆面可能因迅速干燥而起皱。因此,漆器必须在阴房中阴干。相传,秦二世胡亥曾计划将咸阳城的满城城墙涂上大漆,以昭国力,一位聪明的漆匠在奉承之后,说:“如果陛下能给微臣一间比咸阳城还大的阴房,陛下大计可成”。
在反复多遍地将颗粒粗细不同的瓦灰漆泥刷在麻布上后,完全干透的麻布胎体竟然变成坚硬的外壳。工匠用硬物敲打麻布外壳,里面附着的石膏胎体被震碎脱落,这个过程就叫脱胎(注:此为阳脱法,阴脱法不需敲打,只需将附在石膏模具内壁的麻布胎壳取下即可)。脱胎后得到的麻布胎轻盈坚硬,较塑料而言,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
福州脱胎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人们对它产生好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髹饰上的丰富多彩。其传统髹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台花、嵌螺甸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等技法。但是,随着老艺人的逝去,很多技法已经失传。【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