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戍嗣子鼎”,话上古人的酒和豆浆(读甲骨金石文劄记)
在元朝以前,中原华夏人酿造的酒比较浑,有渣滓,如唐、宋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那时候没有玻璃、塑料器皿,基本上都是陶瓶、陶壶、陶杯之类的陶制品,讲究一点的人家能用上瓷器,喝酒或喝豆浆之前能把浊酒或豆渣过滤一下就已经很满足了。
(今天已用塑料瓶、塑料壶、塑料桶代替了陶、瓷壶、瓶……)
那时的酒精度数同今天的白酒比起来相当低,比今天的米酒、黄酒的酒精度数高不到哪里去,所以武松连喝十八碗,其头脑仍然清醒,仍然能打死老虎,若喝十八碗今天的二锅头,就不是武松醉打老虎了,而是老虎吃了武松后,反倒被武松醉死了!古代的酒是有保质期的,过了保质期酒就变酸,变臭了。如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狗恶酒酸。”(见《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商周人祭祀祖先和神灵时用的酒和豆浆是不能过滤的,因为商周人知道远古先民们的生活非常艰难困苦,他们的祖先过的都是茹毛饮血的生活,所吃的食品是粗糙的、不加调味的,因而他们的先民们不惯于享用精制的祭品。
(释文:丙午,王商【赏】戍嗣子贝廿朋,在蘭【管】宗,用乍【作】
父癸宝
【餗su51】。
(
隹【唯】王
蘭(管)大【太】室在九月。犬鱼。)
注:
“餗su51”
字之异构。《说文》:“八珍之美食也。”乃“腊八粥”之始祖。
,上图所示之字乃是下图之二字:
《说文》发音“yue55”,是一种祭品“豆沙(豆渣)” ,祭 祀时专用,即含有大量豆渣的豆浆吧。平民人家也可以当粥喝,或者富户、公侯人家若喝的话,可以过滤一下,若再往豆渣浆里加上适量的饴或饧,使它们黏稠并凝胶,这就是最早的“原始豆腐”了。
至于原始豆沙(豆渣)浆及“豆腐”何时改进成现在的豆腐呢?据说是淮南王刘安为了长生不劳,欲以宓妃为妻,织女为妾(见《淮南子.原道训》),在八公山上炼长生不老丹时偶而发明了豆腐的改进方法;而我们今天所常喝的蒸馏白酒,据说是元朝时期蒙古人传来的酿造技术,他们又从哪里学来的这门酿造技术呢?大概是从中东阿拉伯人那儿学来的吧?所以说今天的白酒厂商所作的白酒宣传文案,基本上都是一种“悖论——无法自圆其说:若是继承传统酿造工艺的话,理应是该酒厂祖师爷的功绩,与现在人没有多少关系;若是现在人开发、研制的新酿造工艺技术的话,那它自然就不属于传统酿造工艺技术了。
另据专家考证,“戍嗣子鼎”是商朝晚期产物,有族徽“犬鱼”为依据。
VX:GSJK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