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岭拍鸟之斑喉希鹛
云南保山市有座山叫高黎贡山,地处滇西,有着“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物种丰富,是鸟的天堂,也是鸟友们的观鸟拍鸟圣地。高黎贡山有个小村庄,叫百花岭,每年的冬季,都会热闹非凡,到处都飞着五颜六色的漂亮的鸟儿,简直是童话的世界,真是不到百花岭不知道鸟奇。
斑喉希鹛,鸟纲,画眉科希鹛属。小型鸟类,体长14至17厘米。头具冠羽,前额和头顶羽冠金黄褐色,头侧灰黄色具黄色眼圈。上体灰橄榄绿色,外侧飞羽表面橘黄色、基部具黑色翼斑;内侧飞羽表面淡灰色具黑色亚端斑和白色端斑。尾羽黑色,基部栗色,羽缘和羽端黄色。颊黑色,颏橘黄色,喉白色具黑色横斑,其余下体淡黄色。特征突出,容易识别。
形态特征:斑喉希鹛的平均体重约为19.2克。雌雄羽色相似。前额、头顶、枕和冠羽亮橙棕色或金黄色,头顶后部羽毛基部中央灰绿或淡灰褐色;眼周有一淡黄色眼圈、眼先、脸、头侧、耳羽淡灰色或淡黄灰色,杂有黑色细斑纹、羽轴黄白色,形成箭状条纹,髭纹和耳羽后部黑色。上体从背至尾上覆羽包括两翅覆羽在内概为橄榄黄色或橄榄灰色。
斑喉希鹛,中央一对尾羽栗色或栗红色、具宽的黑色亚端斑和窄的淡黄色端斑,从中央尾羽向外侧尾羽黑色逐渐增多,栗色面积逐渐减少、淡黄色端亦愈宽,邻近中央的两对外侧尾羽仅基部为栗色,其余为黑色具宽的淡黄色端斑,到最外侧羽外翈几乎为淡黄色、羽缘缀有橘红色,内翈次端1/2长度亦为淡黄色,基部黑色,羽缘亦为淡黄色。
斑喉希鹛,翅上覆羽与背相似,小翼羽和大覆羽淡橄榄黄色,内翈略沾灰色,初级覆羽黑色;飞羽深灰或黑褐色,羽轴黑色,初级飞羽外翈基部橙黄色,内端部逐渐变为黄色,次级飞羽外翈基部边缘深橘红色,向端部逐渐转为灰白色,内侧次级飞羽外翈淡灰色,端部白色。颏橘黄色,喉白色或淡黄白色,羽端黑色构成横斑或鳞状斑;其余下体淡黄色,胸部略暗而沾灰,两胁橄榄灰色。
栖息环境:斑喉希鹛,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高海拔疏灌丛和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斑喉希鹛主要栖息于海拔1800至3500米的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次生林中,也栖息于山上部低矮树林、杨树林、竹林和灌丛。
生活习性:斑喉希鹛,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其他季节多成3至5只或10余只的小群,有时亦与其他希鹛混群。常在高大乔木树冠层枝叶间、有时也在森林中下层和林下及林缘地区高的灌木枝头活动和觅食。性活泼,行动敏捷,常频繁的在树枝叶间跳跃或飞翔,不时发出似“久违、久违”的叫声。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其中夏季几乎全以昆虫为食。
地理分布:斑喉希鹛分布于不丹、老挝、中国、越南、印度、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和尼泊尔。全球活动范围约为815,000平方千米。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会东、木里、布拖、盐源、九龙,云南西北部贡山、丽江、宾川、西部泸水、盈江、保山、龙陵、腾冲、凤庆、永德、镇康、澜沧、景东,西藏东南部波密、易贡、南部樟木、珠穆朗玛峰地区绒辖河谷等地。
繁殖方式:繁殖期5至8月。或许1年繁殖2窝。营巢于灌丛中,距地高1.5米,巢呈杯状,外层主要由杂草和苔藓构成,内垫有细草。巢的大小为外径12厘米,内径5厘米,高8厘米,深4厘米。每窝产卵3枚,卵蓝色,重3.9克。
保护级别:该物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物种,2012年评估。
种群现状:全球种群未量化,但被描述为常见物种。斑喉希鹛在中国种群数量不甚丰富。
拍鸟的乐趣在于可以接近它们,体会鸟儿的生活状态,感受鸟儿的美丽。同时,在长焦对准鸟儿的那一刻,将自己融入自然,让思绪与鸟儿一起飞翔,在诗情画意的大自然里,尽情品味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全身心享受大自然的芳香。聆听着鸟儿清脆的叫声,使身心得到了放松。但愿人类能与鸟类、地球和谐相处,让世界的各个角落永远充满鸟语花香。
(全文完)
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
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
音 乐:马秀芬《可爱的小鸟》
拍摄地:云南滇西高黎贡山百花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