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沉思录(16)——不欢而散的商业师承咨询举隅

  我对商业的中医师承没有好感。主要原因,第一,大凡以“师”而言商者,这类人皆以“师”自居,自我感觉很好,缺乏友好交流和虚心学习的精神;第二,“老师”的水平普遍较低(尚不自知),毫不客气地说,是相当低。
  依我说,如果你要想学中医医术,除了自己勤奋学习以外,可以找民间口碑较好的医生口传亲授,也可以自学。至于商业的中医师承,搞个证书还是可以的,至于学医,那就是缘木求鱼了。
  我在西安咨询过两家商业师承,费用贵的5万,便宜的3万,这不是重点。我关心的是,我通过这些师承的老师,中医水平能否真的有进步?也许商业的中医师承本来就不是以提高医术为目的,我实地了解过两次,皆不欢而散。

  第一次去的是咸阳,去之前在网上联系的“老师”,去了之后才知道大概状况是一个已故名老中医的弟子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任职,在校外办的中医师承。接待我的是一个女孩(自称是老师的学生),因为我对证书没有太大兴趣,我咨询的重点在于中医学习,了解到我大致情况以后,她说帮我联系一位可以师承的老师。然后把老师的资料发给我,我见到资料以后才发现这老师的论文基本上都是中药材提炼、成分分析之类,除了中药的名字,几乎就没有其它与中医有关的内容。我问那女孩,我说这位老师的中医水平怎么样,我要学的是中医,我不关心中药的具体成分。那女孩表现得比较生气,说她好心帮我联系师承老师如何如何,我却否定老师的水平。我说我是要来学中医的,老师的中医水平必须是我认可的,名医咱们自然高攀不上,水平稍低也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懂中医,水平一定要比我高。听到我质疑他们老师的水平,那女孩来火了,她问我陕西中医圈子里面水平最高的人是谁,我说听过名字的,我知道麻瑞亭,还有一个孙洽熙,别人就不了解了。她很生气的告诉我,说陕西中医水平最高的人是郭某某(已故,名字忘记了),郭老就是她老师的师父,我说我不了解,在西安10年了没有听说过什么人中医水平高的不得了。她更生气了,质问我既然读了不少中医书,怎么会不了解中医圈子里面的人。我说我知道的名医,比方说张仲景、黄元御、徐灵胎、章次公、张锡纯,当代的人有刘渡舟、胡希恕,更何况黄元御说过,唐朝(孙思邈)以后就没有像样的中医了,中医水平好不好不是看职务高低,对于内行来说,是看思维能力,对于外行来说,看患者评价……。我们的谈话几乎僵持,然后我告诉她,我说你要不问问你老师,就我的情况,帮我另找中医方面更专业的老师也可以。她同意了,然后我就离开了。
  当我要离开咸阳的时候,她老师给我打电话过来,大抵是她老师年龄大了,和他老师交流的感觉还是蛮好的。我说我学医是为了治病,我要学伤寒、金匮、内经这些,他老师告诉我,现在的中医专业已经没有纯的中医了,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西医的掺杂,而且西医掺杂的比例越来越高,他还告诉我,像我的这种学习需求,现在基本上没有人可以带学生,因教育倾向的偏差,老师们已经都不怎么是纯粹的中医了。
  这次咨询就此而终。

  第二次去西安书院门一家师承培训机构。我先了解了一下他们这边的师承,这个基本上没有疑惑,和咸阳那边大同小异。然后我跟她说,我来参加学习的话可能周末没有时间来听课,但是我周内时间充足,可以用课件来学习,而且我不想学基础课,基础课的费用能不能减免。我本来以为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谁知她的同事插话了,说来这里培训的很多人都自己读过中医,都认为基础课不重要,但是只有他们上了基础课以后,才知道基础课非常重要。我说,我不是认为基础课不重要,而是怕基础课把我带偏,我之前读过两个版本的《中医学基础》,说实话,对于我们这类从事过周易相关工作的人来说写得真不怎么样,严重偏离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我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中医中的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名家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各自为什么会这么看,我需要解决这类问题。她同事说,你现在的问题,就是没有读中医基础,比如说《方剂学》你学过没有?《药物学》你学过没有?《诊断学》你读过没有?我说我都没有学过,但是,药方如《医方集解》、《石室秘录》也是挺熟的,中药,黄元御的《长沙药解》、《玉楸药解》几乎天天在读,至于诊断,那是辨证施治的核心,没有很深的理论功底根本就无法辨证准确。《诊断学》那些讲的东西似是而非,好一点说,能覆盖大概率,说难听一些,这类东西就是和稀泥。中医就像'机械’这门科学一样,我要学的是整个系统的运作原理,而不只是怎么样修车。
  她同事又问我,那你读的这些书,考试能用到不?我说我试了,不行。她同事问我读了多少书,我说我没有读过多少,目前大概也就200多本,很多书都是用来翻书查找的,非常熟悉的也就10几本。她同事又问我,读书读得怎么样,我说也不怎么样,如果我读透了,我还用得着来学习吗?比如说寸口脉,弦脉与紧脉的差别,又或者促脉、结脉、代脉、动脉四者之间的差异,以及诸家的谁是谁非。再比如桂枝汤,桂枝汤在《伤寒论》这本书的出发点,以及《温病条辨》为什么又会在桂枝汤走偏,吴鞠通错在了哪里?再比如《伤寒论》,《伤寒论》版本很多,主流的版本有宋本、康平本、桂林本,且不说康平本,就桂林本和宋本而言,差异就很大,四逆散、阳旦汤、文蛤散等等都是存在疑问的……。
  听到我讲具体知识,她同事又打断我的话,把话题跳出来跟我说,“你看,你的问题就是陷入于理论,你要跟着老师学治病”。我说,“我想着,先把理论弄明白了再在实际中验证理论,医疗毕竟是涉及别人生命的事情,还是谨慎一些的好。至于治病,我自己也是试过的,把脉、舌诊这些并无难度,有难度的是辨证,有些时候很有效,有些时候也会辨证失误。治病这件事本身不难,难的在于药到病除,如果做不到药到病除,那么治病就是一个过场,走过场这种的治病我不学”。
  她同事似乎情绪有些激动,又跟我说,让我清空现在脑子里的东西,跟着老师从基础开始学。我说“不是我不愿意,比如说我跟着毛主席闹革命,那是因为我从内心认可、佩服这个人,才愿意跟着他苦干,并不是说我随随便便就得清空自己的思维来跟着你走”。然后我又问,“咱们这现在有没有老师,我想跟老师聊一下”。
  她同事情绪更激动了,“老师来跟你讨论这些问题?怎么可能呢?老师们都是医院的在职大夫,都是级别很高的人,临床经验少的也有近20年,他们职务高、收入高、工作忙、时间紧,怎么可能来做这样的事?”
  我听了以后笑道,我说“中医是天人之学,一个人如果真的对中医能有心得,个人修养必然如三国时期的水镜先生、庞德公一样平易近人,怎么可能会因职位优越而轻视他人、自困手足呢。再说了,临床经验这件事不能代表什么,这就好像建筑工人,有的人干了一辈子建筑还不是天天在搬砖,真正懂得建筑学精髓的人,未必是那些天天在建筑工地的人。至于收入,那是人的禄命决定的,虽然常常与才能有关,但更主要还是运气的成分。中医水平高低在于思辨水平的高低,思辨水平是贯通整个理论体系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临床经验是个次要问题”。
  她同事又跟我说,让我解除掉已有的偏见,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说“相互学习肯定是对的,但是,如果我花几万元来这里只是为了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不是成本有点高?我现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思维定式,正是来自于医院坐诊中医的无能”。
  我突然发现气氛开始僵持。然后我就说,“我之所以这么来问问题,就是因为自己性子太直,而且对于中医的疑惑非常多,万一在课堂上提点问题,搞坏了课堂气氛就不好了”。
  然后我们的谈话又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她同事说她们老师水平高,让我从基础开始学。……。
  我离开了。

  两次咨询皆不欢而散,我想,如果是我自己搞培训,我会以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姿态来做,其次,师承培训的价值是通往证书的渠道,而不是中医真理,没有中医学问这个金刚钻,就不要去揽中医真理这个瓷器活。做为商业,千万不要定位错误。

(0)

相关推荐

  • 现在的中医师承

    前几天,我在一个大的中医师承平台上,看了一眼视频介绍,, 一看是那些老套落俗,中看不中用的把戏,同学校.医院的教课一样,, 中医真的是没落了,社会人想学中医走师承,也成了一条不归路.. 千古英灵在,磅 ...

  • 见课如面:筑基四期同学新生大数据

    原创 学工部 北京厚朴中医 今天 迎着秋风开学的筑基四期同学们, 已经有月余的厚朴学龄了, 除了线上学习古老的中医智慧, 是不是也想知道, 每天早上是和谁一起练功吟诵? 是不是也想瞄一眼, 同桌的笔记 ...

  • 学医沉思录(01)——开篇

    我总想写点与中医有关的东西,多次动手,每次只写了个开头.我担心3件事情,第一,我的表达能力不好,第二,即便我努力去表达清楚,读者未必能够准确意会我的表达,第三,言多必有失.某种程度上,人们对别人的理解 ...

  • 学医沉思录(02)——我的学医之路

    和很多人不同的是,我写的东西有太多的第一人称"我",因为我讲的都是自己的事情和自己的理解,不可避免的都是"我".我写不好东西,不知道怎么表达才能让别人读起来舒服 ...

  • 学医沉思录(03)——中医的思辨

    任何一门学问的研究大抵有两种方式,一是思辨,一是实证.比如物理学,有的人坐在办公室想想算算,就能解决问题:有的人则用实验验证来不断前进,也能解决很多问题.前者重思辨,后者重实证.著名发明家尼古拉·特斯 ...

  • 学医沉思录(04)——潜阳与封髓

    这篇文字是后期加上来的.非常抱歉把潜阳.封髓这类很专业的词语放在了靠前的篇目,原因是,我总觉得没有把"生命现象"讲明白. 我学中医是从"火神派"启蒙的,对于火神 ...

  • 学医沉思录(05)——多元论

    世界的构成,认为是一种东西或者同类的东西,相邻事物之间可以彼此转化推导,这就是一元论:认为世界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任意事物之间皆相互影响.彼此关联,这就是多元论.举个例子,人可以按性别来区分,又可以按 ...

  • 学医沉思录(06)——辨证施治

    自然法则不可逾越.凡有关于"生命现象"的任何行业,总是一片黑暗,医疗尤其如此.连美国这样的国家,也要求在药品说明书上印上"主治",医疗愚昧可见一斑.愚以为,药品 ...

  • 学医沉思录(07)——中医好还是西医好?

    常常有人问我中医好还是西医好?这很难答复.外科,如骨折.利器所伤之类,身体的"软件"运行良好,"硬件"这些缝缝补补的事情,我是推荐西医的.除此之外,凡是系统内部 ...

  • 学医沉思录(08)——当癌症被攻破之后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世上的事情一通百通.身体的健康状况和国家的兴衰走向是完全一样的规律,读懂了中医,就读懂了历史.读懂了人生.正因为如此,即便我深知自己人微言轻,但,从来不妨碍头脑清醒.     与很 ...

  • 学医沉思录(09)——健康与寿命

    常看到一些微信群或公众号推送一些养生方面的东西,多冠以名医.教授.大师之类,大多数文章,其观点,不是无关痛痒.人云亦云,便是荒唐可笑. 什么是健康?愚以为,健康应该包含身心3个方面,首先,身体内部的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