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言锋语】学校是什么地方
学校是什么地方
学校是什么地方?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肯定会嗤嗤一笑,学校不过是学童学习、匠人教书的地方罢了。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的学校叫“庠”。看其字面,总有痒痒的感觉,古人的学校貌似让人心痒痒的地方,难不成古人都因此而去读书的。
学校是什么地方,见仁见智。本周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对学校有了更多的敬意。初三(1)班班主任石老师生病了,初三(1)班的学生们都很牵挂,纷纷送上了祝福,让石老师很是感动。这份温情,在校园里弥漫开来,让人感觉到了温暖和真情。原来,学校是应该这个样子的!
初三(1)班学生送给石老师的话
可是,可是这样的温情只是一瞬间,稍纵即逝,抓都抓不住。学校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多么朴素、多么至真的名言啊!这是对学校最好的诠释。此话浓缩了陶行知先生的心血,我们当珍惜之,继承之,发扬之。但是,放眼如今的校园,枯燥、乏味、教条、机械、灭绝学生的天性,学生根本体会不到生活,唯有课业、作业、分数,学生很难接触到社会,他们整天被关在校园内,如羁鸟,似池鱼。我恍惚中记得小学时,学校组织我们去金莲造纸厂参观,记录造纸的流程,观察工人的辛苦,环保的意识也自然形成;初中时学校让我们去果园玩耍,体验采摘的乐趣,初尝偷吃的紧张,收获的快乐至今记忆犹新。点点滴滴的感受,让我们从小就对社会生活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可是,现在对安全教育的矫枉过正,很是让人寒心,很多地方连学生的春游、秋游,甚至体育活动课都取消了,更别谈什么参观、交流了。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真知,不是每年搞一次“师陶杯”论文比赛,而是应该追随陶行知先生的脚步,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落到实处,譬如校园内种种果蔬,劳技课让学生劳作,校外多设几个基地,让学生参与制造,组织学生参观,参与公益劳动,跟着名著游学等。
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学校的好坏不是看它楼房有多高,建筑有多好,而要看它的文化底蕴及办学理念,看它有没有大师。前阵子,江苏省昆山中学的一次搬迁,引发了诸多老昆中人的关注,因为老昆中有它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底蕴,两栋红楼就是老昆中人心中的图腾,恰恰是因为这种文化的传承才铸就了昆中的历史。好的文化传承,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名师的不断涌现。在好的学校里,会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教师,他们得天时地利人和,他们锐意进取,他们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们的脸上时常荡漾着笑容。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学校是一个思想碰撞的地方,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师生都是学习之人,没有贵贱之分,老师不能用标准答案压人,允许学生犯错,并为其指明方向,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粒充满希望的种子,要给予阳光、空气、水分,让其自然生长。必须坚信: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灵比什么都重要。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此话说得一点也不为过,因为阅读是一个人精神发育的过程,没有阅读,就没有成长。为师生提供书籍的精神食粮是学校的职责。可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大多数学校的图书馆早已沦为验收展示厅,只为综合考评而活,只见那崭新的书籍矗立在书架上,图书馆里面却是空无一人,因为老师们都勤于工作,学生们都忙于课业,都在为分数而忙碌着,真是悲哀至极。当分数成为教育至高无上的追求时,教育就已经堕落得失去了底线。学校本应是充满书香之所,让师生的精神共成长,素养共提升。
我以为学校应该是一个社团活跃、人才辈出的地方。现在的普遍现状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撇开应试教育的弊端不谈,一个没有任何学生社团的学校该是有多么的无聊和无趣啊!发自内心的呼吁:少做时间堆砌起来的无用功,匀点时间给学生,挖掘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的兴趣特长,让学生社团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样的地方才能称之为学校。
学校就是师生共成长的地方,如果师生都能体会到成长的快乐,那么学校就是幸福之所在了。
湖上人
微信号 | doujianfeng1024
音乐、诗歌、课本剧
做一名有梦想的教学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