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师教您该如何应对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行为!

最近有不少家长反应,孩子除了不善于交流之外,还存在有大喊大叫”、“脾气暴躁”、“不遵守规则”等这些问题行为,针对这些问题行为,如何杜绝成为许多家长心中的当务之急。

问题一

老师您好:

孩子4岁4个月了,去和小朋友进行社交互动,打招呼时进到教室里面,只关注吃的和玩具,不会去关注教室里的人和活动,也不会和别人主动打招呼,总是拿别人的零食或玩具,独自玩,被制止时会发脾气或径自离开。对人的关注度较少,对别人的回应也比较被动,且目光接触较差,请问老师孩子的这些问题该如何改善呢?

家长您好:

根据您的问题呢,我总结了以下几个点:

第一个是孩子见到同伴不打招呼。首先,您可以在孩子每天来到学校的时候,给到他一些语言上的一些辅助。然后见到小朋友时候,你可以来辅助他跟小朋友打招呼说“你好”,然后孩子通过仿说来完成跟同伴打招呼的活动,再到下一次提醒她跟小朋友打招呼,他能够独立地说出“你好”。孩子完成了之后要去给到他一些强化,通过正向强化来去塑造他的一个好的行为。比如,可以用他关注的吃的和玩具就可以当做奖励,去奖励给孩子。

第二个是擅自拿别人的零食或玩具。这个就要对孩子在提要求方面的能力要有所提高。那我们需要做的是,当他想吃这个零食或者是想玩玩具的时候,您先将这些零食和玩具,保管到您的身边,并且确保孩子不能够自己拿到。然后辅助孩子来向您提出要求,我要吃XXX,(比如说饼干,我要吃好多鱼,我要吃薯条这些提要求),然后你将零食给到孩子。再等到他能够独立后,每次您把零食放在身边,他都能说我要吃好多鱼或者薯条等。这已经是能够在您的身边可以从全辅助到独立下完成,对于一个提要求,零食的提要求,同时适用于玩具或者游戏活动等。然后这个时候呢,您可以去给孩子找一个同伴,然后让他去向同伴提出要求,要他喜欢的吃的、玩具等,增加对同伴提出要求的能力,以及孩子的社交能力。慢慢去锻炼孩子在陌生人的面前,想要吃东西,或者说想要玩玩具的时候也能够提出要求,得到他自己的东西。

第三个就是当他玩玩具的时候被制止了,他就会发脾气,或者是直接走了。这里涉及到对于问题行为的处理,因为她的前事是玩玩具然后被制止,他的行为就是发脾气、离开,还是给他适当的引导。所以首先知道孩子在每次玩具被拿走就会发脾气或者说离开的时候,要提前去做一些预防,在孩子玩玩具的时候,要提前告知孩子,在玩一会儿就要把玩具收走了,不断的去提醒他,给他做一些铺垫,让他知道一会儿这个东西要收走了,有一个准备的一个过程。当孩子有发脾气的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肯定是不能将孩子当下想要的玩具、零食给到孩子,不然我们强化到的就是他发脾气。

最后一个就是对人的关注,较少回应,孩子很被动,眼神也很弱。希望平时家里跟孩子去玩儿的时候,跟他多玩一些身体接触类的活动。增加他跟大人的眼神的交流,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增加他能够看向你的机会,就比如说他能够在想要吃饼干的时候,他能看着你说:“我要吃饼干”,这个时候你给到他饼干,他就会增加对大人眼神的注视。在做回应时候,有一个方法家长可以试一试,就是在叫孩子名字的时候,我们尽量的跟一些他喜欢的玩儿的、喜欢吃的或者喜欢的活动,减少叫他名字增加任务的形式。这样能够增加他对他名字的回应。

问题二

老师您好:

孩子在上体育课或跟家人出去玩,看到他感兴趣的事或物总是不打招呼,不经老师或家长同意就已经跑过去了,不理会集体或家人感受,导致体育课上老师必须时刻关注着他。请问老师怎样建立孩子的集体活动的规则意识呢?

家长您好:

根据您所叙述的情况:

1.提升孩子对于想要物品的提要求的能力,比如看见他想要的物品在语言提示下“你想要什么?”家长全口语辅助他提出要求:“我要XXX”,到看见他想要的物品在语言提示下“你想要什么?”他独立提出要求:“我要XXX”。

2.协调老师给予孩子提前关注,减少孩子的下座位情况。

3.增加孩子的轮流等待能力,集体指令的能力从而增加孩子的集体技能。孩子的集体技能首先要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比如小组课(多个同伴进行分享、轮流)---小集体中(进行能力泛化)---大集体(能遵守简单的教室规则),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以及老师还有孩子的共同配合哦。

问题三

老师您好:

孩子最近在外边看到人家自行车后,就会马上跑过去推、骑。家长会进行阻止,不然孩子骑,他就有产生情绪。请问老师孩子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去干预呢?

家长您好:

根据您的问题,给到您的一些建议是:提升孩子独立提要求的能力,要教授孩子提出要求“我要玩自行车”,让孩子的需求能表达出来后,在进行系统的教授孩子其他能力,比如增加孩子的认知能力、等待能力,从多方面进行孩子的能力提升,从而帮助孩子在遇到其他问题时的处理能力。同时要去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处理这种行为,要首先判断它ABC,

前事(A),是想骑自行车,没有让他骑。

行为(B)有情绪。

结果(C)没有说到。

前事提前预防,可以用小闹铃或者小闹钟做辅助,告诉孩子,当闹铃响的时候,我们这个游戏就可以结束了,我们就要去干一些别的事情或者说去做其他的游戏,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每一次活动结束后都是同一个闹铃或者说每一次游戏结束后就只用闹铃。为了避免孩子一听铃声就结束的行为,可以去换一些形式,要多样性一些。重点就是提要求,一定让孩子大胆去做练习,给孩子大量的机会,让他去做提要求,只有当孩子能够把自己的需求提出来的时候,他的情绪的问题就会慢慢的去下降,从而才能够慢慢的有所缓解。

问题四

老师您好:

孩子总是没有任何原因的不想上课,一上课就心不在焉,不配合老师,一下课马上就兴奋的冲出去玩,请问老师怎么干预才能让孩子配合上课呢?

家长您好:

在家长辅助孩子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喜欢的玩具、吃的,以后你可以尝试一下撤出辅助,当老师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小任务的时候,让他自己去完成。然后再给他一些他喜欢的东西。我们所说的强化物也好,偏好物也好,都要给到孩子。可以选择使用一个代币的方式(没想到代币制有这么多要注意的地方……),让孩子能够更好的维持他在这节课的配合度。在上课之前,或者是完成任务之前,让孩子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一些玩具或者吃的,完成一项任务给予孩子一个贴纸,通过代币的方式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

问题五

老师您好:

孩子要大便,只用马桶大便,其他的蹲坑之类都不用。如果让他用其他的,他就哭闹,必须得用马桶,宁愿拉裤子也不用其他的。请问老师怎么改正这个行为呢?

家长您好:

孩子的这个行为,家长可以尝试脱敏的方法,做这项活动的时候,先不要等到孩子要上厕所的时候去做,平时的时候就可以先去着手练习。可以在家里买一个简易蹲坑式的马桶,把这个蹲式的马桶,放在每次他上马桶的旁边。只需要在他每次上大便的时候呢,讲一下蹲坑式的马桶的用法。然后可以去尝试着让孩子去站一站,等到站的时间长一点,可以蹲在马桶上一会,最后可以慢慢的去使用。通过一点一点的练习,孩子就会逐渐尝试接受这个东西。

通过以上的案例答疑,我们不难看出不少家长都会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过于执着,从而忽略了孩子好的行为的表现。但如果孩子好的行为不注意引导,好的也会变成坏的,因此我们家长训练的核心应是增加孩子的好行为、减少孩子的坏行为。要想减少孩子的行为问题,还是要做好“好行为”的引导哦。

文中的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