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安晓辉

一直在想2020年第一本书应该推荐什么,今晚终于选定了“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的这本《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

选择这本书,一方面是因为它经典,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它契合我们当下的经济状况:社会、组织、个人都陷入低迷期,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

接下来我会分享三部分内容:

  1. 什么是“S型曲线”

  2. 什么是第二曲线

  3. 个人的第二曲线怎么创造

一个一个来看吧。

一、什么是“S型曲线”

S型曲线状若下图:

S型曲线的特点是:最开始是投入期,包括金钱方面的、教育方面的,或者各种尝试和实验;在接下来的阶段中,当投入高于产出时,曲线向下;当产出比投入多时,随着产出的增长,曲线会向上,如果一切运转正常,曲线会持续向上,但到某个时刻,曲线将不可避免地达到巅峰并开始下降,这种下降通常可以被延迟,但不可逆转。

S型曲线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人类的一切,包括生命、组织和企业,政府、帝国和联盟,各种各样的民主体系甚至民主本身,都适用于S型曲线。以公司为例,我第一家服务的公司大唐电信,原来的产品是程控交换机,2002年之前,发展很好,利润不错。可是过了2002年,就开始下滑,因为固话发展放缓了。对应的,公司的营收也开始下滑,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快速衰退。大唐电信在程控交换机这块走出的就是S型曲线。

说到个人,做技术的小伙伴都有体会,干上十年八年,收入刨除通胀因素,基本就停滞,甚至会下降。这也是S型曲线。我们身边那些焦虑的中年人(o(╥﹏╥)o,我也是),是不是都这样?

二、什么是第二曲线

西安大唐电信的主营产品是程控交换机,走出了S型曲线,越过巅峰后就开始下滑,最终公司一缩再缩,连园区都卖了,现在几乎听不到它的消息了。

但和它同期的,有另外一家公司,一开始也做程控交换机,后来功能手机兴起,它快速转换到这一领域,为电信、移动、联通等提供定制机,走出了一条新的S型曲线,完成了从固定电话到蜂窝移动通信的切换。

同样是这家公司,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又走出了云计算、智能终端、芯片等多条S型曲线,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增长。

这家公司就是华为,它走出的曲线,类似下面这样:

这这张图中,有两条曲线,先有一条S型曲线,然后在S型曲线见顶之前,又生长出一条新的S型曲线。这条新的S型曲线,就是第二曲线

当第二曲线的产出高于投入时,就走过了破局点,就会有营收,企业(或其他组织)就可能从之前的S型曲线,切换到第二曲线,第二曲线,就会变成新的S型曲线。

而新的S型曲线,同样会有抵达巅峰的那个时刻,所以对企业来讲,仍需在合适的时间点开启新的第二曲线,完成新的曲线交替。惟其如此,才能基业长青。

比如苹果公司,最开始的S型曲线,是Mac电脑创造的,后来,乔布斯推出了iPod,创造了第二曲线,再后来,乔布斯又设计了新产品iPhone,开创了新的第二曲线,获得成功后,又开发了iPad……

苹果在乔布斯带领时期,就是一家特别善于开创第二曲线,保持持续增长的公司。

三、个人的第二曲线如何创造

第二曲线其实是一种思维,放在个人身上,同样适用。

譬如我做软件开发,那我所用的某种技术,比如Java、Hadoop,也会在职场竞争力方面走出S型曲线:一开始我不熟悉它,投入大于产出,慢慢我熟悉了,能搞定事情了,这种技术的产出大于投入,个人竞争力快速提升,可是到了一定阶段,单一技术就很难带来持续的竞争力提升,甚至过了几年,随着年龄增长,随着后进者跟随,我们的竞争力会下降。

就专业技能在个人职场竞争力方面的贡献来讲,S型曲线是宿命。所以我们要在合适的时候来开启新技能的学习,构建复合竞争力,保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比如我2012、2013年,在Qt技术带来的竞争力快到顶时,开发了讲授技能,构建了第二曲线,提升了复合竞争力。

每个人都应当隔一段时间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该不该开启新的技能,构建复合竞争力,这样才能在职场上保持溢价,走得更远。

职场竞争力是个人增长的一个侧面,另一个测试,是收入系统。收入系统,也遵循S型曲线——到一定年龄,就会抵达巅峰,然后缓慢下降。而人对增长的渴望,则是无限的,生活的开支,又是持续上扬的,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就会因为收入增长停滞而焦虑,希望开辟新的增长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