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造就了思想家梁漱溟?

有一种人生态度,能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力量。

这种人生态度就是不断地反省。

反省是梁漱溟人生的基本态度,贯彻他人生的始终,体现在做人做事中。他要找出社会、中国、人类的问题,从而解决之;为此,他不掩饰曾经的错误,更不断反省自己的问题,找出自己的问题,从而改变之。这种人生态度,还体现在他的许多著述中。当他感觉到以往的著述有问题时,他会在新出的著述中毫不客气地指出其中的问题,直至指出其存在的根本问题,有的甚至全部否定。

例如,他的第一本文章,也是在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的《究元决疑录》,梁漱溟后来却说:这篇文章其实就是“真是荒谬糊涂,足以误人,我自己早十分后悔”。(《究元决疑录·附记》,《梁漱溟全集》第一卷)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称得上他的代表作,当时就震动了中国思想界,而且很快就被翻译为外文。可是,没过多久,他就“觉察到其中有关儒家思想一部分粗浅不正确。特别是其中援引晚近流行的某些心理学见解来讲儒家思想的话不对,须得纠正。这亦就是说当初自己对人类心理体会认识不够,对于时下心理学见解误有所取,因而亦就不能正确地理会古人宗旨,而胡乱来讲它。”

因为对《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不满意,他便在北大哲学系新开“儒家思想”课,作为一种改正的讲法。此后,他还花很多年时间(从开始到出书达数十年时间),陆陆续续地写出《人心与人生》一书。可对这本书,他仍然不客气地指出自己的不满意处,且认真地说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书虽告成,自己实不满意。他且不说,即以文笔有时简明顺畅,有时则否,亦可见其学力才思竭蹶之情矣。盖少年时因父亲之教既耻为文人,亦且轻视学问,而自勉于事功。其后知事功犹是俗念,不足取;惟于社会问题祖国外患则若无所逃责,终不屑脱离现实,专事学问。一生学识既疏且隘,写此书时屡有感触。”

梁漱溟对自己的要求可谓非常严格,我们却断断不可以因此就觉得这些书不怎么样,而要切实看看其中的真思想、真价值。

梁漱溟的反省精神也反应在他所著的《朝话:人生的省悟》中。“朝话”,是他在朝会上对师生们的简短讲话,包含了他的很多反省以及反省后的感悟。

“朝会”这一活动,早在梁漱溟与他的师友们在北平什刹海租房时就认真去做了。大家响应梁漱溟将“讲学与社会运动”结合在一起,追求向上的人生,便居住在一起,过团体生活,互相勉励,提高自己。朝会是他们每天早上的活动。说是活动,早期却以静默为主。

这是梁漱溟非常重视的一种反省方式,以此获得内心的清明,提高生命质量。他说:

如在冬季,天将明未明时,大家起来后在月台上团坐,疏星残月,悠悬空际,山河大地,皆在静默,惟间闻更鸡喔喔作啼,此情此景,最易令人兴起,特别的感觉心地清明、兴奋、静寂,觉得世人都在睡梦中,我独清醒,若益感到自身责任之重大。在我们团坐时,都静默着,一点声音皆无。静默真是如何有意思啊!这样静默有时很长,最后亦不一定要讲话,即(使)讲话也讲得很少。无论说话与否,都觉得很有意义,我们就是在这时候反省自己,只要能兴奋反省,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可宝贵的一刹那。

朝会这种方式,后来还被梁漱溟带到了广东、河南、山西以及山东邹平,在他的社会实践中,在他的乡村建设事业中,朝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山东邹平时,朝会的形式有所变化,除静默外,每天还有梁漱溟对大家的讲话,初时声音低微而沉着,说话也简练,后来声音较大,要讲的内容多,话也就多了起来。但不管怎样,朝会的目的是让人反省,于反省后得到内在的进步。所以,梁漱溟称:“无论如何,朝会必须要早,要郑重,才能有朝气,意念沉着,能达入人心者深,能引人反省之念者亦强。”

不断地反省,就有不断的进步,梁漱溟因此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