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如何为天地立心? 2024-05-18 17:47:30 《泰和会语》中,马一浮向浙江大学的师生们概括阐述治国学的前提后,马上就专门讲“横渠四句”,以此激励大家:要竖起脊梁,猛著精采,依此立志,方能堂堂地做一个人。这里的“横渠”,是指宋代大儒张载。因其在陕西横渠讲学,世人多称其为横渠先生。 “横渠四句”在中国知识界是最能激发人志气的。这四句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多年前,笔者初见这四句话时,便不由得怦然心动——这是多大的胸怀,多大的志向啊!不是只想着自己,而要为天地立心!不是只顾着自己,而要为生民立命!不只学眼前的知识,而要为往圣继绝学!不是只为了这一代人,而要为万世开太平!如此胸怀气魄,不要说一般人,就是古代贤皇良相也无法相比啊! 而马一浮在抗战国难之际,特地提出这四句话来,就是要大家:须知人人有此责任,人人具此力量,切莫自己诿卸,自己菲薄。此便是“仁以为己任”的榜样,亦卽是今日讲学的宗旨,愼勿以为空言而忽视之。那么,马一浮是如何阐述这四句话,且听我一一道来。今天先讲马一浮是如何阐释“为天地立心”。原文为:《易·大传》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剥》《复》是反对卦。《剥》穷于上,是君子之道消。《复》反于下,是君子道长。伊川《易传》以为动而后见天地之心。天地之心于何见之?于人心一念之善见之。故《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程氏遗书》云:“一日之运,卽一岁之运;一人之心,卽天地之心。”盖人心之善端,卽是天地之正理。善端卽复,则刚,浸而长,可止于至善,以立人极,便与天地合德。故“仁民爱物”,便是“为天地立心”。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心以恻隐为本。孟子言四端,首举恻隐,若无恻隐,便是麻木不仁;漫无感觉,以下羞恶、辞让、是非俱无从发出来。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心之全德曰仁。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先从第二段讲起:马一浮自问:“天地之心从哪儿能够见到呢?”然后自答:“就是从人心那一念之善处见之。”接着又以《礼运》、《程氏遗书》中的话作为论据来论证,然后再加以阐扬。最后的结论就是:“仁民爱物”便是“为天地立心。” 这便是一层含义:仁民爱物→为天地立心 原来,天地虽浩大无比,而天地之心却可以从你我的一念之善处立起。发自内心的爱民爱物,就是“为天地立心”。再看第三段,马一浮继续阐明学者如何为天地立心:天地是以生养万物为心的人心是以恻隐之情为本的由此,天地与人心就在根本上有一同质的核心,就是生养与恻隐。孟子也以恻隐为四端之首(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有了恻隐,便有了爱怜,有了生养,就不是麻木不仁;而如果漫无感觉,那些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都无法生发出来。所以说:天地的大德叫“生”,而人心的全德叫“仁”。为什么天地的大德叫“生”呢?这个如果大家设身处地想一下,很好理解。天地对于万物、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最大的恩德可不就是“生”吗?如果没有“生”,大家何以出现?可是,为什么又说“人心之全德曰仁”呢?“仁”是什么?“仁”的涵义博也大也,而其核心是发自内心的大爱,这种大爱至为深广,可谓极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所以成己成物——就是最终成全了自己的同时成全了万物,或者说成全了万物的同时成全了自己。这是笔者当下的粗浅体会,而要真正认识“仁”、实践“仁”,还要不断地修行。马一浮说:学者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认识“仁”、追求“仁”,喜好“仁”、讨厌“不仁”。所以,他说的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只有把这个“不断”做好,才是“为天地立心”。 由上可见,“为天地立心”,就是从自己一心之善处着手,从恻隐之心处修行,但这不是一个静态的标杆,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的过程。如果不了解这个,你就没有真正了解如何为天地立心。让我们最后返回到第一段话。这段话,马一浮是从《周易》的《复》卦说起来的。复卦是周易第二十四卦。震下坤上,即雷在地中。最下面的一爻为阳爻,上面的五个爻都是阴爻。这个卦挺有意思,就是有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就像一个星期,星期一你出门,没走多远就回来,没有大问题,大吉。这是最下面的阳爻所预示的,要你多修身。星期二又很好地回来了,也是吉的。这是倒数第二爻。星期三你出去了,虽然皱着眉头回来了,但没有危险,仍然是吉。这是倒数第三爻。星期四,你半路上又独自回来了。为什么返回呢?因为你服从了道义,自然是没有害的。这是倒数第四爻。星期五,关键的时候你还是把持住自己,促迫地回来了,没有悔恨。这是倒数第五爻。第六天才是凶的,因为迷路了,迷失了自我。好在,如果内心有正道,不迷路了,那就好好修行,终究还会重见生机。 这个卦的彖词中有“《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就是在表明,要见天地之心,有个反复的过程。所以,如何为天地立心呢?就要从自己的恻隐之心出发,不断地寻求真理而止于至善,虽然中间会有反复的过程,但只要自己的出发点是对的,再加上不断反省、不断探寻,终究会把天地之心立起来。这就是当下我对这些话的理解。 赞 (0) 相关推荐 吴氏中医分享----中医、易医、佛医、道医、圣医你了解多少? 人体是小宇宙,每一秒的不规律宇宙都在记载,于是有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网是宇宙最大的大数据,于是有了高维解读命理! 一,中医:中医治人,人道至尊,中土为大,万物土中生,中就是心脾,火土同宫生万物,人 ... 易经(216)天地同源,感而受之 易经(216)感同身受 上经首乾坤者,天地感而后有万物,下经首咸恒者,夫妇感而后有人伦也.天地阴阳并没有将自己弄得高不可攀,而是平实简单.夫妇呢,其实也是平实简单,只不过男女之间的关系看似复杂实际简单 ... 天地信仰与儒家的普世道德 本文作者李存山研究员 摘要 中国文化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分别祭祀天地的"郊社之礼",天地如同夫妇,是人与万物的父母.这说明中国文化所信仰的最高神不是存在于超越的"彼岸&quo ... 马一浮先生:如此方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马一浮先生简介 马一浮先生(1883-1967),单名浮,字一浮,号湛翁.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化宗师.十六岁应试,名列会稽县案首(第一名).二十岁赴美日欧游学.回国后"自 ... 田雪松—为天地立心 田雪松—为天地立心 249天 为天地立心 看过的书,发的微博,投资记录,付费星球的内容,赚钱项目的灵感,一些奇技淫巧... 总之,内容更轻,更随意,更朴素. 具体的内容计划是: 1. 每日随笔: 2. 好东西分享,某神器软件.网站.小技巧.. ... 娄德平: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应世界和平文化基金会主席王小平先生之邀,陪同前去拜访当代文化大德娄德平老先生,有幸到老先生家里造访,正赶上老人家刚刚从陕西归来. 今年七十又三的娄老先生,遨游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之中 ...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的22个字,成为千年的座右铭 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宋仁宗赵祯命翰林院学士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这一年的科举太过璀璨,被称作"千年科举龙虎榜",因为榜单上的人名,即使在千年以后,仍然如雷贯耳. 例如北 ... 《岳阳楼记》诞生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萌芽地 邓州历史上有很多书院,春风书院.大成书院.金山书院.韩文公书院.临湍书院.贾状元书院和花洲书院,而名声最大.影响最深的莫过于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坐落在河南省邓州市古城东南角,是北宋庆历年间,范仲淹任邓 ...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宋明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他在继承儒家自强不息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中体现知识分子济世救民情怀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名句. ...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是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四句名言,它同时也是儒家的四大人生追求. 为天地立心.是指给每一个人建立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以及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让所有人 ... 【诗论】马一浮|心通天地,方可谈诗 心通天地,方可谈诗 文/ 马一浮 (源自<钱穆与中国文化>) 善为诗者,言近而指远,称名小而取类大,心量通乎天地,然后可以动天地:至情通于鬼神,然后可以感鬼神也. --马一浮 高山流水 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