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爆火背后:揭示了人这一生,最重要的6种品行!

作者 | 有书曾小鱼

来源 | 有书(ID:youshucc)

要说今年最值得一看的电视剧,那一定是《觉醒年代》。

自年初播出,至今五个多月来,讨论它的热度从未消减。

这部剧讲述了我们的革命先人,率先从黑暗和泥沼中站起来,启发5亿劳苦大众从落后无知的思想,一步步走向觉醒的艰辛历程。

这部历史剧,不仅在年轻人扎堆的豆瓣网,获得了9.3分的超高评分。

更是让里面演员入木三分的刻画,博得了无数的好评和赞誉,真可谓是“神还原”。

那些曾经只是在课本上出现的,印刷着名字和黑白照片的革命者们。

如今成为了眼前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他们懂生活,重感情,讲道义,他们也曾如我们一样迷茫、无助、绝望。

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他们本可以凭借着优渥的生活条件过上另一种人生。

但是他们却选择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蹚出了一条救国图存的道路。

他们身上拥有的优秀品性,直到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哪怕遭遇生活的失意,命运的捉弄,也要如革命者般勇往直前,努力实现更好的人生。

1

李大钊

自己出身底层,内心充满大善

《觉醒年代》中,有个细节让我感触很深。

刚从日本回国的李大钊,在北京前门大街遇见了长辛店工人葛树贵。

看见他妻子为给孩子治病下跪乞讨,李大钊当即就带着孩子去医院。

得知需要三十几块大洋的住院费后,李大钊更是典当了自己的衣物,又跟单位预支了薪水,救了一家人的“命”。

要知道当时的1块大洋,可以换60斤大米,更何况他们不过是萍水相逢。

这让我看到李大钊身上,那颗救苦救难的慈悲心,和心怀天下的大善。

很多年以后,她的女儿回忆,每到发工资时,父亲李大钊就会领回来一把欠条。

只要能够帮助到老百姓,他便不遗余力,倾囊相助。

作为北大教授和撰稿作家,李大钊每月300块的收入,却一生没留下积蓄。

以至于牺牲时,家里仅剩下了一块大洋。

有人这样评价他:

“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艰难。”

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革命,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自己心中的道义。

如果说人性中的某一个部分,不会随着时间消亡,我觉得就是人性中的至真至善。

内心大善的人,不是一味的满足自己,而是总想着能为别人谋福利。

哪怕面对世事艰险,依然不减慈悲,哪怕遭遇人心冷漠,依然心怀温暖。

善良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高贵的选择。

2

赵纫兰

如果没能帮助你,我就坚定的相信你

廖一梅说:

“人这一生,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茫茫人海中,能遇见一个人,无条件地理解你,信任你,支持你,是莫大的幸福。

正如李大钊先生,遇见了妻子赵纫兰。

李大钊是一位饱学之士,先进的革命者,而赵纫兰却大字不识几个。

虽然李大钊的话,她时而懂,时而不懂。

但是她坚信,自己的丈夫是干大事儿的人,而且是对老百姓有益的事儿。

不能在事业上帮助丈夫,她就尽其所能守好“大后方”,坚定不移,无怨无悔。

正如她最常说的那句话:“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家里有我呢。”

剧中有一个很催泪的片段。

因为担心李大钊的安危,赵纫兰在雨天挺着身孕,去北大给他送饭。

李大钊说:

“我对得起天下,却唯独对不起你。

有朝一日,我一笔一画教你写字,等你亲手写一封信给我。”

说完,两人泣不成声,因为他们心里都知道,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奢望。

她没有等到丈夫教她识字的那一天,李大钊就为革命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史料记载,赵纫兰得知消息后:“悲痛号泣,气绝复苏者数次,病乃愈益加剧。”

就在李大钊下葬35天后,赵纫兰亦与世长辞,追随先生而去。

选择一个人,就矢志不渝,相信一个人,就相信到底。

不论贫穷还是富贵,平凡还是伟大,赵纫兰自始至终守着她的“憨坨”。

择一人,守一生,这也许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3

陈独秀

一生颠沛流离,永远身怀正气

陈中凡曾这样评价陈独秀:

“他的思想,虽随着时代成为陈迹;

但这种磊落光明、弘毅峭直的人格,虽千百年后也足为青年取法,这就是先生的不朽所在。”

年轻的陈独秀,一直奔走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身怀凛然正气,心怀革命热血。

早在辛亥革命前,陈独秀就和蔡元培等一众革命党,参与研制毒药与炸弹,试图推翻帝制。

清帝退位后,陈独秀又参与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被抓捕入狱,家也被查抄。

出狱后,他被迫流亡日本,衣着破烂,连饭都没得吃,却丝毫没有动摇这颗革命心。

剧中,李大钊和陈独秀逃亡路上,看到祖国大地满目疮痍,百姓民不聊生。

陈独秀拿出身上仅有的钱给了灾民,随即跪在地上,放声大哭。

他痛下决心,一定要把中国引向光明之路,让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于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犹如一道曙光划破了中国的黑夜。

无论是穷困潦倒,还是身陷囹圄,陈独秀一直保持着刚正不阿的气节。

哪怕后来被捕入狱,陈独秀依然坚韧不屈,甚至在狱中写下一副对联:“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他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这种风骨和气度,着实令人钦佩。

  • 人活一世,没有一条路会是平坦无阻的,但无论何时,都不要丢掉自己的正气,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得意时别自满,失意时别低头。

如此,才能活得从容,活得坦然。

4

陈延年,陈乔年

羽翼尚未丰满,坚定远大理想

尼采曾说:“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承受任何一种生活。”

一个人在年轻时,就知道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那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

这让我想到《觉醒年代》中的两位,小小年纪就投身于革命的人,陈延年和陈乔年。

剧中有一段对话,令我肃然起敬。

陈延年:“献身就是我随时愿意为国家牺牲自己。”

柳文耀:“你小小年纪怎么能想到牺牲呢?难道你非要如此不可吗?”

陈延年:“想要实现理想,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我决心要为了国家的强大和民众的幸福而牺牲一切,义无反顾。”

说这话时,陈延年只有20岁。

历史上真实的陈延年,脾气也十分倔强,身体黝黑如炭,还获得了个“黑面武生”的外号。

他的一生亦是如此刚强,为了革命无惧无畏,执着地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以至于在被捕后,面对刽子手的屠刀,陈延年依旧没有丝毫畏惧,誓死不跪。

他高声喊道: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

随后被乱刀砍死,牺牲时,年仅29岁。

弟弟陈乔年次年被枪杀,年仅26岁。

在《觉醒年代》的评论区,有这样一条留言,感触很深:

“今天的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根本不相信的东西,

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做毕生的理想和信念,去奋斗和牺牲。”

身处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牺牲能换来什么。
他们只是怀揣着自己的理想,守护着自己的信仰,一步一步坚定的走了下去。
正如奥维德所说,有理想和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
100年前,他们活出了青年人最好的样子。
百年之后,时局已改,青山依旧,他们的精神亦会代代传承,永垂不朽。

5

辜鸿铭

一生成就斐然,亦尊师重道

在《觉醒年代》中,顽固的守旧派“老头儿”辜鸿铭圈粉无数。
留着旧朝的长辫子,随身携带仆人和烟斗,到哪里都是一副气派的模样。
对于势不可挡的新文化潮流,更是一脸的鄙夷和不屑。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仅学贯中西,享誉国际,更是十分的尊师重道,懂得感恩。
他曾说:

“我这个保皇党,只听两个人的使唤,一个是皇上,另一个就是蔡元培先生。”

面对同为旧派的林纾,要与北大和新文化一争高下,辜鸿铭直言:

“若为了匡复孔教三纲,我辜鸿铭义不容辞。

但要是为了掀翻蔡元培先生,我不敢苟同,而且坚决反对!”

当得知克德莱借英国施压北大,是要置蔡公于死地而后快时,辜鸿铭拍案而起:“岂有此理,公然竟敢害我蔡公,我一定跟他血战到底!”
说罢,他毫不计较和曾经的对手站在一起,捍卫北大及蔡公尊严。
对于辜鸿铭来说,蔡元培是他的校长,更是懂他的人,帮他的人。
辜鸿铭感念于此,从始至终,他都一直尊重他,支持他,并且跟随着他。
直到1923年,蔡元培请辞北京大学校长,辜鸿铭也跟着递交了辞呈。
尊师重道,守礼知节,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品德修养。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老师都不尊重,自己的道义都不坚守。
那么很难说,这个人会有多大的成就,更为人所不齿。
人这一辈子,知己难遇,贵人难寻。
只有心怀感恩,才能让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也会让更多的人愿意帮助你。

6

蔡元培

身居高位要职,却一生低调谦卑

有人说:“成熟的麦穗总是低着头,层次越高的人越是弯下腰。”
这句话放在北大校长蔡元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纵观整部剧,你总是会看到一位年迈的老者,夹着公文包,四处穿梭奔走。
对任何人都是态度温和,谦恭有礼,一次次低头弯腰,鞠上一个90度的标准礼。
谁能相信,这是一位清末翰林,更是中华民国的首任教育总长。
但你在他身上,却看不到一丝的高傲与狂妄。
历史上真实的蔡元培,更是被誉为“两袖清风,一生低调。”
据说来北大上任的第一天,校警们脱帽向新校长鞠躬行礼。
以往的经验是,校长或不理睬,或微微颔首。
然而,蔡元培竟从马车上下来,摘下礼帽,规规矩矩地向校警们鞠了一躬。
自此每日如此。
也正因蔡元培的人格魅力,才造就了北大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盛景。
蔡元培也成为一个,受所有人尊敬和爱戴的文化大家。
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辜鸿铭都说:“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蔡元培。”
古人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江海之所以能使得河川汇聚,正是因为它把自己放在了较低的位置。
而那些越是厉害的人物,越愿意放下身段去尊重他人,包容他人。
谦卑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涵养,更是海纳百川的气度。
做人,可以自信,但不能太狂。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人生才会越走越顺。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觉醒年代》这部剧究竟给你带来了什么?”
一位网友说:
“我们很难从书中几句生平介绍里,了解这些伟人,走过了怎样波澜壮阔,英勇无畏的一生。
但这部剧,让我们真正有机会走进了那个时代,走进了那群人。”
看到了他们人性中闪烁着的光辉,以及那些美好而珍贵的道德品行。
才明白,原来一个人真的可以律己当严,躬身正行。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向上,不断地攀爬,向着最高的思想境界。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会经历一些风浪,会面对一些坎坷。
但是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会想到那些革命先辈们走过的路,是多么艰辛。
  • 庆幸的是,他们从未放弃。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退缩。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善于修己,时时自省,勇敢前行。
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不平凡的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