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爆火背后:揭示了人这一生,最重要的6种品行!
作者 | 有书曾小鱼
来源 | 有书(ID:youshucc)
要说今年最值得一看的电视剧,那一定是《觉醒年代》。
自年初播出,至今五个多月来,讨论它的热度从未消减。
这部剧讲述了我们的革命先人,率先从黑暗和泥沼中站起来,启发5亿劳苦大众从落后无知的思想,一步步走向觉醒的艰辛历程。
这部历史剧,不仅在年轻人扎堆的豆瓣网,获得了9.3分的超高评分。
更是让里面演员入木三分的刻画,博得了无数的好评和赞誉,真可谓是“神还原”。
那些曾经只是在课本上出现的,印刷着名字和黑白照片的革命者们。
如今成为了眼前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他们懂生活,重感情,讲道义,他们也曾如我们一样迷茫、无助、绝望。
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他们本可以凭借着优渥的生活条件过上另一种人生。
但是他们却选择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蹚出了一条救国图存的道路。
他们身上拥有的优秀品性,直到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哪怕遭遇生活的失意,命运的捉弄,也要如革命者般勇往直前,努力实现更好的人生。
1
李大钊
自己出身底层,内心充满大善
《觉醒年代》中,有个细节让我感触很深。
刚从日本回国的李大钊,在北京前门大街遇见了长辛店工人葛树贵。
看见他妻子为给孩子治病下跪乞讨,李大钊当即就带着孩子去医院。
得知需要三十几块大洋的住院费后,李大钊更是典当了自己的衣物,又跟单位预支了薪水,救了一家人的“命”。
要知道当时的1块大洋,可以换60斤大米,更何况他们不过是萍水相逢。
这让我看到李大钊身上,那颗救苦救难的慈悲心,和心怀天下的大善。
很多年以后,她的女儿回忆,每到发工资时,父亲李大钊就会领回来一把欠条。
只要能够帮助到老百姓,他便不遗余力,倾囊相助。
作为北大教授和撰稿作家,李大钊每月300块的收入,却一生没留下积蓄。
以至于牺牲时,家里仅剩下了一块大洋。
有人这样评价他:
“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艰难。”
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革命,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自己心中的道义。
如果说人性中的某一个部分,不会随着时间消亡,我觉得就是人性中的至真至善。
内心大善的人,不是一味的满足自己,而是总想着能为别人谋福利。
哪怕面对世事艰险,依然不减慈悲,哪怕遭遇人心冷漠,依然心怀温暖。
善良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高贵的选择。
2
赵纫兰
如果没能帮助你,我就坚定的相信你
廖一梅说:
“人这一生,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茫茫人海中,能遇见一个人,无条件地理解你,信任你,支持你,是莫大的幸福。
正如李大钊先生,遇见了妻子赵纫兰。
李大钊是一位饱学之士,先进的革命者,而赵纫兰却大字不识几个。
虽然李大钊的话,她时而懂,时而不懂。
但是她坚信,自己的丈夫是干大事儿的人,而且是对老百姓有益的事儿。
不能在事业上帮助丈夫,她就尽其所能守好“大后方”,坚定不移,无怨无悔。
正如她最常说的那句话:“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家里有我呢。”
剧中有一个很催泪的片段。
因为担心李大钊的安危,赵纫兰在雨天挺着身孕,去北大给他送饭。
李大钊说:
“我对得起天下,却唯独对不起你。
有朝一日,我一笔一画教你写字,等你亲手写一封信给我。”
说完,两人泣不成声,因为他们心里都知道,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奢望。
她没有等到丈夫教她识字的那一天,李大钊就为革命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史料记载,赵纫兰得知消息后:“悲痛号泣,气绝复苏者数次,病乃愈益加剧。”
就在李大钊下葬35天后,赵纫兰亦与世长辞,追随先生而去。
选择一个人,就矢志不渝,相信一个人,就相信到底。
不论贫穷还是富贵,平凡还是伟大,赵纫兰自始至终守着她的“憨坨”。
择一人,守一生,这也许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3
陈独秀
一生颠沛流离,永远身怀正气
陈中凡曾这样评价陈独秀:
“他的思想,虽随着时代成为陈迹;
但这种磊落光明、弘毅峭直的人格,虽千百年后也足为青年取法,这就是先生的不朽所在。”
年轻的陈独秀,一直奔走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身怀凛然正气,心怀革命热血。
早在辛亥革命前,陈独秀就和蔡元培等一众革命党,参与研制毒药与炸弹,试图推翻帝制。
清帝退位后,陈独秀又参与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被抓捕入狱,家也被查抄。
出狱后,他被迫流亡日本,衣着破烂,连饭都没得吃,却丝毫没有动摇这颗革命心。
剧中,李大钊和陈独秀逃亡路上,看到祖国大地满目疮痍,百姓民不聊生。
陈独秀拿出身上仅有的钱给了灾民,随即跪在地上,放声大哭。
他痛下决心,一定要把中国引向光明之路,让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于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犹如一道曙光划破了中国的黑夜。
无论是穷困潦倒,还是身陷囹圄,陈独秀一直保持着刚正不阿的气节。
哪怕后来被捕入狱,陈独秀依然坚韧不屈,甚至在狱中写下一副对联:“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他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这种风骨和气度,着实令人钦佩。
人活一世,没有一条路会是平坦无阻的,但无论何时,都不要丢掉自己的正气,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得意时别自满,失意时别低头。
如此,才能活得从容,活得坦然。
4
陈延年,陈乔年
羽翼尚未丰满,坚定远大理想
尼采曾说:“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承受任何一种生活。”
一个人在年轻时,就知道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那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
这让我想到《觉醒年代》中的两位,小小年纪就投身于革命的人,陈延年和陈乔年。
剧中有一段对话,令我肃然起敬。
陈延年:“献身就是我随时愿意为国家牺牲自己。”
柳文耀:“你小小年纪怎么能想到牺牲呢?难道你非要如此不可吗?”
陈延年:“想要实现理想,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我决心要为了国家的强大和民众的幸福而牺牲一切,义无反顾。”
说这话时,陈延年只有20岁。
历史上真实的陈延年,脾气也十分倔强,身体黝黑如炭,还获得了个“黑面武生”的外号。
他的一生亦是如此刚强,为了革命无惧无畏,执着地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以至于在被捕后,面对刽子手的屠刀,陈延年依旧没有丝毫畏惧,誓死不跪。
他高声喊道: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
随后被乱刀砍死,牺牲时,年仅29岁。
弟弟陈乔年次年被枪杀,年仅26岁。
在《觉醒年代》的评论区,有这样一条留言,感触很深:
“今天的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根本不相信的东西,
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做毕生的理想和信念,去奋斗和牺牲。”
5
辜鸿铭
一生成就斐然,亦尊师重道
“我这个保皇党,只听两个人的使唤,一个是皇上,另一个就是蔡元培先生。”
“若为了匡复孔教三纲,我辜鸿铭义不容辞。
但要是为了掀翻蔡元培先生,我不敢苟同,而且坚决反对!”
6
蔡元培
身居高位要职,却一生低调谦卑
“我们很难从书中几句生平介绍里,了解这些伟人,走过了怎样波澜壮阔,英勇无畏的一生。 但这部剧,让我们真正有机会走进了那个时代,走进了那群人。”
庆幸的是,他们从未放弃。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