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故事:前几天,一位我认识快30年现在...
生活故事:前几天,一位我认识快30年现在身价已2亿的姐姐,带我参加了一个高端宴会,她在众人面前对我是一通夸奖赞美,但昨晚我回想她说的话细思恐极,姐姐的话真是意味深长,值得深思。
有一位大牛姐姐,她在我心中就是和马云一类很厉害的存在,是我生命中见过的活脱脱的企业家。我这位姐姐是学工业设计的,她大我9岁,因为父一辈关系就很好,我们认识快30年了,我恋爱时就把她介绍给我媳妇,说她是我异父异母的亲姐姐。她凭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真的很厉害,在我家这里也算得上名噪一时。
这顿饭局更偏向于商业交际,有个别几人是我的老相识但说起来也不是很熟,另一部分人,据说是我们这里各个行业干的风生水起的年轻少壮派,各个实力不凡,而我其实就是跟着姐姐来蹭饭,见世面的。
在酒桌上大家话题聊得也比较宽泛,不过基本上每个人都会说说自己的经历和从事什么工作、什么行业。我听着是津津有味,等轮到我时,我真是哑口无言,感觉自己除了是硕士研究生以外没有一项拿的出手的,场面十分尴尬,感觉饭桌上的人看我都是不懈的眼神。
当轮到我这位姐姐讲她的经历时,她竟一直夸赞我。说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她就很看好我,原因是我们间用微信聊天,我永远都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像我这样的说话方式别人听了,都会愿意和我合作的。
还举了例子,说我从来不在QQ里或微信里聊天直接说“我”这个字。
比如:姐姐,弟弟有个建议;弟弟收到了;弟弟有事相求等等。
而不是说:姐姐,我有个建议,我收到了 等等。
她说我这样子发信息给对方,感觉就是我这个人并不自我,而且很有亲和力,让人舒服。这样的说话方法会让前辈们感觉到尊重和亲近,会在前辈那里留下好感,有机会的话一定愿意提携我。
姐姐的话,说的我真是心花怒放,缓解了我当时的尴尬处境,饭桌上的人们也对我另眼相待,饭后还有几人主动找我加v信的。这让我觉得很有面子。
之后这几天,我一直琢磨姐姐说的话,我平时真没有留心注意过我发信息的方式,特别是如何说“我”字。听到姐姐的一席话,我才明白原来我在她那里是一个这样的形象。
后来我查阅了一些关于“我”这个词,使用的规范。看到另一个人所写的相关案例,那人说,她女儿从来不说“我”这个词,特别小的时候,她女儿叫“豆宝”,女儿有什么事一般都会说:“妈妈,豆宝想要那个玩具。”而不说“妈妈,我想要那个玩具”,可以体会到,两种说法让人感受区别巨大,最关键的,“去我话”可以让小孩子从小不过于自我,养成更好融入社会、工作的好习惯,最后就会因此遇到很多贵人。
这个案例忽然使我茅塞顿开,其实很多时候遇到一个贵人,就在于言语一句间,而可能就这样的一句话会让一个人少奋斗很多年。
因此,我发现文字本身就是冷冰冰的,它不像语言那样可以抑扬顿挫,表达情绪和互动的画面感。
能够根据音频音色的变化来获取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信息。
在文字的传递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看的人心情和常规的标点符号影响了一个人的正确判断。这样很可能会产生误会,误判对方发信息的意图。
#我要上微头条# #我要上 头条# #生活# #生活日记# 感悟:
确实文字的表达可以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歧义,所有以后我还是要多多注意一下字面表达的,至少要做到一下几点:
1.看得懂。文采飞扬,口若悬河,不如对方听得懂,看得明白,表达要简单明确。
2.内容尽可能的少。注意平时说话不要一次性讲太多内容,因为言多必有失,而且听着接受能力也都不同。表达的内容少而精练,会显得一个人更干练干脆。
3.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表达。我发现其实人是非常情绪化的,很多时候在互相交流中就会产生争论,甚至是争执。当我们讲一件事情的时候,说这件事情不好,仿佛是说做这件事情的人不好。也许我们不是这个意思,但别人都很容易理解成这个样子。所以,尽量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说,说怎样更好,少说情绪化的词。
4.把对方放在第一位。少做一厢情愿的表达。就像我姐姐说的,不要过分自我。甚至有些时候,只顾自己爽,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自己的表达中听不中听?如果能够把对方放在第一位,真正的在乎他的感受,表达的效果怎么都不会差。
不知道各位老铁们有没有发现话语的表达其实会有很大的差异。